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月至3月,全國至少有5位“85后”密集履新縣委一把手。一般情況下,縣委書記年齡多集中在45至55歲之間。而“85后”最大的不超過36歲,他們為何能被提拔為縣委書記?
《史記》曾載,“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縣域治理至關重要,縣委書記的人選同樣備受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月至3月,全國至少有5位“85后”密集履新縣委一把手。一般情況下,縣委書記年齡多集中在45至55歲之間。2015年6月,中組部曾公布擬表彰的100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人選。當時這100名人選平均年齡50.3歲,其中年齡最小的為40歲,最大為59歲。
從年齡看,“85后”最大的不超過36歲,他們為何能被提拔為縣委書記,自然備受外界關注。
高學歷,多有名校求學背景
5位“85后”縣(市轄區)委書記,涉及沿海及中西部多省份,分別是:福建龍巖上杭縣委書記王波,寧夏石嘴山惠農區委書記王宇翔,山西大同云州區委書記寧文鑫,山西忻州河曲縣委書記石光源,四川眉山青神縣委書記劉今朝。
其中,王波年齡最小,只有34歲。除年齡外,他們有諸多共同點。比如均為清華高學歷人才,擁有碩士、博士學歷,在擔任縣(市轄區)一級主要領導之前均經歷過多崗位鍛煉。
王波是清華博士,2013年7月到福建省龍巖市工作,擔任過該市永豐新區管委會科技副主任,兼任過永定縣高陂鎮第一書記。他在擔任上杭縣委書記之前,已擔任4年多縣長之職。
與之相類似的是王宇翔。王宇翔是清華碩士,擔任過清華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助理。在寧夏石嘴山市經歷過多崗位鍛煉,如擔任過石嘴山市工信局副局長、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副區長、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等。
寧文鑫與石光源類似,同為山西人,均是清華碩士,一位在清華招生辦當過副主任,一位在清華黨委學生部當過部長助理(副處級)。兩人又都是以引進人才的方式到山西陽泉工作。
在陽泉工作期間,寧文鑫擔任過陽泉市經濟信息中心副調研員,石光源擔任過陽泉市經信委(市國資委)副調研員,且都在基層經過多崗位歷練。
劉今朝為清華博士,曾在清華工作,擔任過清華團委副書記。2016年2月到四川,擔任過阿壩州發改委副主任,阿壩州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九寨溝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等職。2021年1月,劉今朝調任眉山市青神縣縣長,3月任縣委書記。
除了上述5位,2020年11月,“85后”賀業方任黑龍江縣級市穆棱市委書記。賀業方也是清華碩士,在清華招生辦擔任過副主任。
以事擇人,不以年齡資歷選人
每當縣委書記的年齡紀錄被刷新時,總會引起一番熱議,諸如年齡、資歷,以及提拔程序等。為什么這些“85后”能當上縣委書記?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吳江表示,中央領導多次強調,培養年輕干部是極端重要和緊迫性的問題,“85后”縣委書記密集履新,體現了中央選拔年輕干部的視野,就是要把優秀的年輕人放到基層、放到關鍵崗位上去鍛煉。
從崗位職能看,縣委書記崗位也有一定特殊性。縣一級政權承上啟下,中央的各項政策都要在縣域落地。縣級政府職能部門也比較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作出的決策,可以直接影響著民眾的切身利益。
有的縣因為對外聯系較多,縣委書記還可能負責接待華僑或外賓。縣委書記還是縣域內重大事件的主要決策者。這對縣委書記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吳江說,與副職相比,關鍵崗位是最能鍛煉人的。關鍵崗位是一塊試金石,年輕人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都會得到充分展現。
對于官場的論資排輩現象,吳江表示,我們是以事擇人,而不是以年齡、資歷選人。
湖南、重慶等地的基層官員表示,35歲左右的年輕人,從基層走到縣委的領導崗位,的確鳳毛麟角。從全國來看,也就幾位“85后”縣委書記。
他們認為,干部斷層、干部老化現象一直沒有真正解決。讓優秀的年輕人去鍛煉,也是現實需求。不過,還要具體地方具體分析,有的地方需要年輕人的闖勁帶動,有的地方可能更需要經驗豐富的干部。
今后還會有更多的年輕縣委書記嗎
那么,今后還會有更多的“85后”縣委書記嗎?
北京大學一位教授表示,今后可能很難再有如此年輕的縣委書記了。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選調生的優惠政策在消失,而且高學歷人才在基層工作的也不罕見了;二是越級提拔也越來越難。
而吳江認為,年輕的縣委書記必定會越來越多。原因是國家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今后的任務會越來越重。選拔年輕干部就是要他們的沖勁,敢想敢干、勇于創新、勇于創業。
吳江表示,未來高質量發展就需要高素質的干部,而高素質的干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敢闖敢干,不是四平八穩。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主力軍就是年輕干部。他認為,這次選拔“85后”縣委書記就是一個信號,選拔干部要從事業出發,每個崗位都是以事擇人,不搞干部大排隊,有什么戰略目標就用什么干部。
(《中國新聞周刊》 佟西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