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大國首都,華盛頓一直以來就不缺乏關注,但人們往往因為熟悉而忽略了一些細節,即它并非美國剛建立之初的首都。從1776年宣布獨立到1800年,美國在24年里多次遷都,為何最終定在了華盛頓?
2021年,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屬世界最引人注目的首都。先是部分人對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不滿,在1月初沖擊了國會,造成6人死亡。而后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在華盛頓的國會山宣誓就職,開啟了“拜登時代”。
作為大國首都,華盛頓一直以來就不缺乏關注,但人們往往因為熟悉而忽略了一些細節,即華盛頓并非美國剛建立之初的首都。
從1776年宣布獨立到1800年最終將首都遷到了華盛頓,美國在24年里多次遷都,為何最終定在了華盛頓?
宣布獨立,定都費城
16世紀,英國清教徒和貴格會教徒因屢次抨擊英國國教而受到迫害,他們遠涉重洋來到了北美,其中貴格會教徒主要在賓夕法尼亞定居。貴格會教派將主權在民、平等主義等思想帶到了賓夕法尼亞殖民地,使得賓州成為了北美13塊殖民地中最講求自由民主的地方。而賓州首府費城依仗臨河的優越位置,成為了18世紀北美最耀眼的城市。
在北美經濟蒸蒸日上、民主意識覺醒的時候,宗主國英國卻碰到了難題。英國在和法國的7年戰爭后,因過度的軍費開支,苦不堪言。為了彌補財政,英國開始在北美征收重稅,這引發了北美人民的反抗。
1775年,北美爆發了反抗英國的戰爭,費城成為了獨立運動的中心。13個殖民地的代表在費城起草了《獨立宣言》,他們還創立由喬治·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來對抗英軍。各殖民地為了保持自身的高度自治,通過了《邦聯條例》。從此,13個殖民地成為了一個松散的聯盟。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時,大陸會議等國家機構都在費城開會,費城成為了事實上的美國第一任首都,直到1783年6月的費城兵變。
1783年,駐扎在費城的大陸軍士兵要求邦聯議會支付他們在獨立戰爭期間的工資,多達400名士兵圍攻了邦聯議會大廈。邦聯議會因為沒有權力調兵保護自己,只能向賓夕法尼亞求助。但賓州地方議會因同情這些士兵而沒有出兵保護議員的安全,所以這些議員憤然決定離開費城。
費城兵變讓邦聯議員們感受到中央權力過小的弊端,也認識到將首都安排在任何一個州,寄人籬下的不安全。這讓他們有了專門劃出一塊土地建一座城市作為首都,并且首都不屬于任何一個州的想法。
平衡南北,建都華盛頓
邦聯議會的議員們在離開費城后,先到費城東北幾十公里的小城普林斯頓辦公。普林斯頓難以滿足議員們的要求,他們又輾轉了多個城市,最終在1785年遷至距費城160公里、經濟發達的城市紐約。1785年,邦聯議會決定將紐約定為美國首都。經過各州代表的討論,美國成為了一個聯邦制國家,確立了紐約為聯邦國家第一任首都的地位。
紐約盡管成為了新首都,但因為南北方各州的分歧,而未能成為永久的首都。1790年,國會通過了《首都選址法》,該法案規定將首都設在美國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線——波多馬克河畔。于是沿波多馬克河畔劃了一塊面積約260平方公里的菱形區域,為了紀念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在獨立戰爭中的貢獻以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該城市被命名為華盛頓市哥倫比亞特區。
不甘心費城喪失首都地位的賓州,他們的代表進行了大量的努力。最終聯邦國會做了妥協:在新的永久性首都建設期間,國會將返回費城辦公。根據《首都選址法》,費城在10年內是美國的臨時首都。
1800年,美國首都從費城遷到了華盛頓。自此華盛頓成為美國首都一直至今。
“小城”典范華盛頓
華盛頓從建立開始就定位為一個專職政治首都,因而就放棄了經濟等功能。作為一個政治首都,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機構,國家級紀念堂、博物館以及各國的大使館在華盛頓特區的中心高度集中。
美國獨立后不久就開始了對外擴張。美國通過戰爭、購買等方式不斷擴大國土面積,逐漸從東部的大西洋沿岸擴張到了西部的太平洋沿岸。
后來,美國南北各州在實行還是廢除黑人奴隸制的問題上矛盾尖銳。19世紀中期,南方贊同實行奴隸制的各州宣布退出聯邦,南北雙方爆發了內戰。處在南北方交界處的華盛頓,成為雙方軍隊爭奪的焦點。
為了捍衛國家統一,林肯總統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華盛頓成為黑人解放運動的中樞,大量恢復自由身的黑人涌入華盛頓。隨后華盛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人口急劇增加。1840年,市區人口僅2.3萬人,到1880年激增到17.7萬人。
隨著人口的增加,華盛頓的規模也在擴大。到2019年,華盛頓市區面積達到177平方公里。與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460多平方公里的市區面積和800多萬人相比,華盛頓屬于一個“小城”,但華盛頓都會區人口達到600余萬,在美國排名第六。
(環球網 羊洋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