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香 桂夢婷 葉彩敏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顯著,制造業行業也必然無法置身事外,對制造業企業的沖擊涉及包括佛山在內的全國所有制造業企業,防控周期越長,則對制造業企業沖擊越大。2020年制造業企業的發展絕大部分取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效率和企業自身的應對措施。佛山制造業正處于結構轉型的重要時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間接推動今后佛山市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本文通過分析佛山制造業的現狀、存在問題以及此次疫情給佛山制造業帶來的影響,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針對性提出此次疫情中佛山制造業的應對策略,使得佛山制造業企業能度過此次危機,促進佛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制造業;新冠肺炎疫情;高技術產業;智能制造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03
1 佛山市制造業發展現狀
2018年,佛山全市生產總值是9935.88億元,其中全市第二產業生產總值達5614.00億元,占比56.5%,增長5.8%,排名廣東省第3名。2019年,佛山全市生產總值突破萬億,達10751.02億元,成為廣東省繼廣州、深圳之后第3座GDP超過萬億元的城市,其中第二產業生產總值達6044.62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56.2%,同比增長6.3%(絕對額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佛山的生產總值之所以不斷突破,制造業發揮重要作用。從第二產業的生產總值上來看,制造業是佛山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優勢。2018年佛山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16萬億元,增長6.2%,在中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6位;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75.56億元,增長6.3%。其中,輕工業增長7.9%,重工業增長4.9%;優勢傳統工業增長7.1%,先進制造業增長7.4%,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7%。從佛山制造業的智能化方面來看,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穩中有進。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高于去年同期0.7個百分點。支柱行業對全市工業的支撐作用大,汽車制造業增長9.9%,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2.2%,金屬制品業增長13.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1.9%。先進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423.58億元,增長8.7%;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93.12億元,增長5.6%。
1.1 佛山市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下降
近十年來佛山市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按當年價格統計)總體上是不斷上升趨勢的,具體見圖1。
圖1數據顯示,2019年經過初步統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可以達到2.32萬億元,與上一年同比增長約7%;但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當年價格收入法計算)的波動稍大。在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增長幅度較大,但是在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出現了負增長,接著往后兩年,增長速度又逐漸回升。
雖然佛山市規模以上總產值在整體上呈上升趨勢,但是第二產業的生產總值占佛山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卻在逐年下降,這意味著在佛山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第二產業的支撐作用正呈現逐漸衰退的趨勢,具體見圖2。
根據圖2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佛山市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例為56.2%,雖與上年同比下降僅為0.3%,但是2016、2017、2018這三年的下降幅度明顯較大,尤其是2017年,與2016年同比下降2.6%,說明第二產業的競爭力有下降的趨勢。且制造業是第二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要在全市生產總值呈上升趨勢的前提下,擴大制造業所占比重,提高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進而提高制造業在佛山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1.2 佛山制造業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產業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佛山以制造業為橋梁,與沿線國家建立了緊密的經貿關系。2014-2018年的數據表明,陶瓷、機電和家具是佛山最重要的進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強,具體見圖3。
由圖3可以看出,佛山在陶瓷、機電和家具等產業,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與明顯的比較優勢。家具的競爭力則處于平穩上升的趨勢,機電則處于小幅波動狀態,陶瓷的競爭力指數總體上雖呈現下降趨勢,但其競爭力不但強于家具和機電產業,在全球也位列于首位。
潘震宇(2012)將制造業劃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勞動密集型、勞動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資本技術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本文借鑒該方法對佛山的三種優勢產業進行劃分,得出結論,佛山的陶瓷、家具均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而機電則是勞動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由此可以推測,佛山市優勢制造業集中于勞動密集型。
1.3 佛山制造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嚴重
佛山市的優勢制造業集中在陶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勞動力的供求關系對佛山市的制造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根據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最新調查顯示,佛山市制造業目前一直處于勞動力緊缺的狀態,具體見圖4、圖5。
根據圖4可以看出,除了第二季度中制造業用工需求所占比重為36.75%,其余三季度所占比重均為超過40%,說明與佛山其他行業相比,制造業的勞動力短缺尤其嚴重。此外,圖5顯示,佛山市2019年用工需求的文化程度要求最多的是高中學歷,這其中包括25%的普通高中學歷和14%的職高、技校和中專學歷,這說明佛山市對勞動力的短缺情況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學歷和職高、技校、中專和大專等學歷為主的技術工人,以及文化程度較低的勞動力。
2 當前疫情對佛山制造業的影響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不僅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也對佛山市制造業帶來很大的挑戰,這主要體現在地區總產值下滑、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以及企業間供應鏈斷裂三個方面。
2.1 佛山制造業生產總值短期內嚴重受挫
根據2020年2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冠肺炎情況每日報告,新冠肺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并且風險級別為“高”,因此造成佛山市制造業企業大面積的停工停產,這使佛山市制造業生產總值嚴重下滑。根據佛山市統計局于2020年7月31日發布的《2020年1-6月佛山市經濟運行簡況》中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佛山市第二產業地區生產總值為2443.93億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工業地區生產總值為2330.82億元,同比下降10.9%。另外,1-6月佛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894.70億元,同比下降13.5%。
2.2 人員流動不便加劇勞動力短缺問題
佛山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占比不高,仍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對勞動力的依賴較大。復工復產期間,人員流動不便,并且口罩、防護服等疫情防控必需品緊缺,這導致制造業企業復工的成本和難度增加,勞動力供給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根據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制造業用工需求占佛山市用工總需求的比重大幅增加。按各行業的用工需求分類,制造業的用工需求最大,為12849人,占用工總需求的比重為54.65%;按勞動力需求的文化程度分類,對大專及以下的勞動力需求最大,為21577人,占用工總需求的比重為91.77%。
2.3 疫情防控導致企業間供應鏈斷裂
疫情期間的防控措施導致制造業企業與相關企業間的供應鏈中斷。某一企業的停工停產不僅對該企業自身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其與相關企業間的供應鏈,一旦重要的供應商出現了供貨問題,對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也會帶來嚴重損失。以佛山市的汽車產業為例,2020年1~6月,佛山市汽車產業規模以上增加值為91.38億元,同比下降12.5%。疫情對佛山市汽車產業的影響不僅僅是因為制造業勞動力的缺乏,原材料不足也是汽車產業受到沖擊的重要原因之一。輪胎是汽車生產的必須零部件之一,主要原材料是橡膠,而橡膠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疫情導致橡膠產業的無法復工,進而導致汽車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缺乏,對汽車產業的復工復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 應對策略
根據對佛山制造業發展現狀以及疫情對佛山制造業影響的分析,我們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提出應對措施,以期提高城市吸引力,鼓勵技術型工人落戶佛山。短期內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恢復企業生產;長期內促進制造業轉型,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水平。
3.1 短期應對措施:恢復企業生產
(1)加大對員工的健康、環境與安全管理。首先,企業在復工復產的同時,要積極主動關心員工的身體健康問題,推動企業復工,絕對不能忽略對疫情防控的工作,嚴格做好進出量體溫和監督戴口罩等工作。其次,營造良好、健康的生產環境,做好各種消毒工作,促使員工的生產等工作更高效。
(2)政府積極為企業與高職、高校牽線搭橋。勞動力不足是許多企業進行復工復產的一大難題,企業短時間內難以找到大量的員工,資金不雄厚的企業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進行智能化、自動化改造。佛山市可以借鑒江門市的做法,政府積極與高職高校及企業進行溝通,讓高職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企業為高職學生提供實習、工作崗位,這一方面暫時緩解企業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解決了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實習的需求。與高校進行合作,引進高校人才,積極為企業獻言獻策,這也需要政府作為中間人進行牽線搭橋。
3.2 長期發展策略:促進制造業轉型
(1)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提高總體結構水平。
醫藥制造業是高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此次全國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出現了醫用口罩、護目鏡等防護用品的生產不及時,供應遠遠跟不上需求的情況。這次疫情不僅是對病毒和流感疫苗等方面生命科學產業的一次機遇,也是對佛山市制造業的一次機遇。這次疫情必然會促進相關機構更加重視醫療方面的發展,也會提高社會公眾對流感疫苗和醫療方面的重視。佛山市應抓住機遇,加強對醫療器械的研發與制造,大力發展醫藥制造產業等相關高技術產業,促進佛山市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提高佛山市制造業的總體結構水平,避免日后可能出現疫情等不可預測性情況給制造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2)“產業AI化”,人才引進加快智能制造的步伐。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成為引領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具備自感知、自適應、自控制的工業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家電等標志性人工智能產品。佛山是個制造業城市,制造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產生的技術進步既可以推動制造業重構價值鏈,又是促進經濟體煥發無窮生命力、創新能力的關鍵舉措。此次疫情正處于我國傳統的春節期間,企業復工復產一時間難以找到員工回來進行正常生產,出現了企業“用工荒”的情況,“產業AI化”能減少制造企業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更靈活地調度生產。例如口罩生產商可考慮實行智能化生產,日產量達幾百萬個,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要想未來AI技術等應用于智能制造,加快推進佛山市制造業的無人化、自動化步伐,關鍵性因素之一是技術人才。根據佛山市歷年的統計年鑒可以看出,佛山的高技術制造業和先進技術制造業的占比是不高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為了更快實現佛山制造轉型升級,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對此,企業應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基地,自主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資金雄厚的制造業要大力引進高科技人才,成立專項基金激勵創新人才。
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科研經費投入支持力度,對高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例如企業投入研發經費抵免企業所得稅、政府優先購買高技術產業產品等。特別是在類似疫情之類的突發時期,政府更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去扶持、幫助企業有效進行生產,彌補企業在特殊事件所遭到的損失,幫助企業重拾信心。此外,政府還要積極創造吸引高科技人才的良好環境。佛山可以按照“高校+高端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的發展模式,構建“一園N院一中心”智能制造創新體系,促進產教融合;要在高等教育資源豐富、人才集中的地區設立“人才驛站”,拓展智能制造人才合作引進通道,以項目為契機吸引智能制造創新團隊入駐。
參考文獻
[1] 邵立國,喬標,張艦.正視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發展突出問題[J].中國工業和信息化,2019,(06):12-16.
[2] 張仁壽,劉伊尹,王廣英,等.粵港澳大灣區高技術制造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以國家中心城市廣州為例[J].廣東經濟,2019,(10):62-71.
[3] 閆福平.佛山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D].廣州: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8.
[4] 歐瑜.佛山市制造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5.
[5] 潘震宇.浙江省制造業轉型升級方向研究——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實證分析[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2.
[6] 耿乃國,王笑瑢,趙凌飛.沈陽市制造業創新驅動現狀[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9):245+247.
[7] 楊帥,潘威,高杰,等.人工智能及工業機器人在淮安區域制造業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前景[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32):20-21.
[8] 于兆吉,單詩惠.遼寧省裝備制造業智能化現狀、問題與對策[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3(0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