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明



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區分局泉城路派出所建于1948年,坐落在濟南核心城區且有著“金街”美譽的泉城路上,面積1.85平方公里,有山東省人民政府、泉城廣場、泉城路商業街等重點單位和場所。社會治安形勢復雜,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異常艱巨。
2019年11月,泉城路派出所被公安部評為全國首批100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榮獲“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一年多來,泉城路派出所在榮譽面前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按照更高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著眼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兩大任務,積極探索實踐基層黨建新模式,努力打造“黨建+”派出所警務機制,有效促進了黨務與警務的深度融合,助力基層基礎工作提檔升級。
黨建+“一室三隊”
泉城路派出所按照山東省公安廳“兩個大抓、再抓三年”和濟南市公安局做大做強派出所的部署要求,堅持“優化警力配置、規范工作流程、提升警務效能”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綜合指揮室、社區警務隊、巡邏防控隊、案件辦理隊為基本構架的“一室三隊”勤務模式,積極探索實踐現代警務運行機制,更好地履行新時代公安派出所職責任務。
黨員警員亮身份,職責任務更明確
依托“一室三隊”,工作崗位就是黨員的責任區。派出所黨員民警、輔警亮出黨員身份、強化黨員意識、明確工作職責,自覺接受廣大群眾、服務對象和黨組織的監督。在綜合指揮室設立帶班領導、值班長、督辦員三級黨員責任區,研判警情、分解任務、發布命令。辦案隊、社區隊、巡防隊黨員立足工作崗位,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推動警力跟著警情走,在不斷為民服務的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
黨務警務同公開,執法效果更顯著
按照黨務工作重宏觀、體現黨的領導,警務工作抓具體、體現警務工作內容的原則,黨支部將黨務公開與警務公開、群眾走訪、社區服務、民生小案等內容相結合,采取公開欄、黨建文化墻等形式,公開于民、承諾于民、問計于民。充分發揮黨內民主,強化黨內監督、群眾監督,提升派出所警務工作、執法能力標準化規范化。
黨組班組齊發力,戰斗實力更強勁
派出所支部將黨小組建設與值班班組建設協同起來,將派出所中心工作融入支部年度計劃、納入“三會一課”重要內容,發揮黨員帶動引領作用,打造“糾紛能調解、案件能處理、疑難能攻關、服務能滿意”的“四能班組”。同時,依托“321”規范執法機制(三室建設:案件受理室、案件管理室、物證保管室,兩個通報,一碼清平臺),加強對案件辦理質量的品質把控,把派出所真正打造成分局綜合性戰斗實體。
黨建+“網格”治理
泉城路派出所積極探索實踐“一統三格三聯動”工作機制,以“黨建”為統領,以“網格”為基礎,以“聯動”為抓手,不斷推動社區警務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
“紅色網格”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構筑“思想政治一線工作站”黨建機制,派出所所長、社區民警均兼任所在街道、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與辦事處溝通,與轄區單位配合,構建“黨政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基層綜合治理新格局。以社區網格為依托,充分發揮黨員在網格中的帶動和引領作用,調動社區1127名黨員進網格,亮身份,結對子,充分發揮網格員“人頭熟”的優勢,民警與紅色網格員一起走訪,形成讓群眾見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了事、暖得了心的互動模式,同時建立一居一院一組一戶四級多元化、多層次矛盾糾紛排查發現機制,抓早、抓小、抓苗頭,實現“網格黨員一根線,穿起百姓家中事”的良好局面。
固化“警調聯動”,強化前端調處。2019年以來,在泉城路派出所有一個“治安民事糾紛調解委員會”,在這里派出所擁有聘任調解員的自主權,可以根據轄區特點和需求,自主選擇聘任“解鈴人”的數量,并將“解鈴人”分布在轄區各重點企事業單位、村居,形成了身邊有矛盾,隨時可調解的良好局面,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好評。
2019年1月16日,經歷下區人民調解員協會和歷下區司法局批準,成立了“濟南市歷下區治安民事糾紛泉城路派出所調解委員會”,選舉派出所所長任主任,教導員任副主任。根據《調解法》,人民調解員由調解委員會聘任,在派出所成立調解委員會后,派出所就有了聘任調解員的自主權,不再需要司法機關下派調解員。
泉城路派出所創新思維,充分挖掘輔警力量,聘任派出所的19名輔警為“專職調解員”,并向他們發放聘書和人民調解員證,19名輔警具備了合法人民調解員的身份,可以合法地獨立調解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治安民事糾紛,此舉有效減少了警力的浪費,是解決案件中民事部分的有效途徑,它快捷高效,能將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與此同時,狠抓調解員隊伍建設,促進社會矛盾化解工作職業化。依托“1+2+N”社區網格化機制,建立全民參與的多元化人民調解員選聘機制,激活轄區最小平安細胞,選聘28名工作能力強、有責任心的社會人士擔任“兼職調解員”。派出所轄區的景區和商圈安保人員、企事業單位安保人員、物業服務人員、紅色網格員、黨員數量眾多,他們自然分布于轄區各個網格,派出所充分利用這些力量,由泉城路派出所調解委員會在以上單位的工作人員中選聘了28名工作能力強、有責任心的人員擔任“兼職調解員”,其中大部分是黨員,并向他們發放聘書和人民調解員證。這樣在景區、商場等發生的一些噪音擾民警情,消費、治安等糾紛的警情,就可以指派這些“兼職調解員”調解處理,這樣既解決了這些工作人員進行調解工作的合法身份問題,也節省了警力,減少派出所民警的調解工作量,有力促進了特殊領域矛盾糾紛的及時化解。
此外,調解委員會加強日常培訓,引導人民調解員樹立“調解就是執法”的理念,我們每個季度組織開展一次調解工作培訓,加大對婚姻、經濟、勞資、消費、鄰里等糾紛業務培訓,要求每一名人民調解員必須按時參加調解業務知識培訓,并通過積極參加調解例會、案情匯報分析會、案件現場調解觀摩等活動,學習法律法規和調解技巧、調解藝術,提高使用調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