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董仁東
一、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
(一)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發現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每發現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將學習變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二)以自學為主線。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志。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斑呑x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皩W而不思則罔”,要感悟內容,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后,腦子里只有一片空白,沒有什么收獲。只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后才有獲。同時可培養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并逐步內化成閱讀能力。
(三)以讀書為主導。讀書是提高文學修養和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注重指導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
(四)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流。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說常寫錯別字,寫文章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系。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小學作文教學,要教之有法,教之有物,教師必須重點把握住以下環節。
1.培養興趣,為學生習作提供持久動力。自信心是小學生樂于作文的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不斷提升作文技能的重要保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最大限度地運用賞識教育。因此,寫作快樂的體驗,能有力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2.體驗生活,為學生習作提供生活源泉。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教師應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和興趣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做積累素材的有心人,讓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小學生社會活動的特點,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校園、關注家庭、關注社會。
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面
(一)憑借教材,激發閱讀興趣。興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具有強大的內驅力。只有當學生有興趣時,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主動地參與學習,才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教師要認識培養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在實踐中努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教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學生有了課外閱讀的愛好后,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并不都很明確。如有的只憑愛好,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具體做法是要結合閱讀教學,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三)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學生在閱讀時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三、定期開展活動,強化閱讀效果
為了把學生已逐步形成的課外閱讀風氣持續下來,發展下去.可圍繞課外閱讀開展一些為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并且把這些活動與閱讀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如故事會、佳作欣賞會、讀書心得會、朗誦賽、讀書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對強化學生課外閱讀愛好,提高他們閱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