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智
(盤錦市大洼區西安鎮農業服務中心,遼寧 盤錦 124020)
水稻秸稈富含作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鈣、硫 等營養元素,是稻田生態系統一項重要有機資源[1]。 秸稈還田可以提升土壤肥力、減少化肥投入、減控農田面源污染,同時可以促進水稻養分吸收[2]、優化農田生態環境和提高水稻產量[3]。 秸稈還田的關鍵是秸稈的快速腐熟、分解,秸稈腐熟劑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 能夠有效的快速的分解作物秸稈。2020 年在西安鎮進行了秸稈腐熟劑的田間試驗, 研究秸稈還田技術應用中腐熟劑和尿素使用量的配比, 為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的進一步實施提供技術支撐。
試驗在大洼區西安鎮高坎村的試驗基地進行。地塊整齊、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土壤類型為鹽漬型水稻土, 耕層厚度0~20 cm。 前茬作物為水稻。 試驗地土壤堿解氮67.1 mg/kg,有效磷19.2 mg/kg, 速效鉀218.6 mg/kg, 有機質12.2 g/kg pH 值7.65。
供試秸稈腐熟劑是由北京綠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微生物腐稈劑(粉狀),規格為2 kg/袋。 供試水稻品種為鹽豐-47
試驗設8 個處理: 處理1: 對照 (無秸稈還田); 處理2:水稻留高茬還田(腐熟劑0 kg+尿素0 kg);處理3:水稻留高茬還田(腐熟劑0 kg+尿素0 kg);處理4:水稻留高茬還田(腐熟劑2 kg+尿素8 kg);處理5:水稻留高茬還田(腐熟劑2 kg+尿素10 kg);處理6:水稻留高茬還田(腐熟劑4 kg+尿素5 kg);處理7:水稻留高茬還田(腐熟劑4 kg+尿素8 kg);處理8:水稻留高茬還田(腐熟劑4 kg+尿素10 kg)。 每個處理面積不小于200 m2。 各處理均采取常規施肥, 等量基施純N 117.0 kg/hm2、P2O522.5 kg/hm2、K2O 64.5 kg/hm2,追施純N 69 kg/hm2、K2O 45 kg/hm2。 另增施尿素75 kg/hm2, 以滿足秸稈腐熟分解消耗氮素和水稻前期生長所需氮素。插秧時,每穴4 株秧苗。
水稻成熟后采用機械聯合收割或人工收獲,留高茬40~50 cm。 使用秸稈腐熟劑和速效氮肥,春季旋耕。 按實驗方案用量將秸稈腐熟劑和速效氮肥尿素混合后均勻地撒施在稻茬上旋耕, 將其一并埋入土壤內。 泡田、深施底肥和耙地。 灌水泡田,深施底肥,化肥的施用量按照西安鎮本地區配方施肥推薦量確定,施肥后耙地插秧。各處理田間管理一致,小區四周設保護行及排灌溝,確保單排單灌。 保證各處理之間施肥量、灌水量、農藥用量一致。 及時追肥、除草和防治病蟲害。
田間調查內容自施用腐熟劑后, 每隔2~3 d對秸稈腐熟進程進行田間取樣觀察記載。
從稻田水的顏色、土壤中秸稈色、手感情況、拉力和氣味等方面進行比較各個處理的秸稈腐熟變化情況。在還田秸稈上使用腐熟劑,不但可以加速水稻秸稈以及農家肥的腐熟降解, 增加有機質的含量并促進土壤中團粒結構的形成, 縮短了秸稈的腐爛時間。
由表2 可知,秸稈還田8 個處理中,產量最高的是處理3,產量為660.38 kg/667 m2,而空白以外的處理產量最低的為處理6,產量為608.84 kg/667 m2,相差51.54 kg/667 m2。

表2 秸稈還田水稻性狀考查表
由表3 可知, 處理7 增產效果最明顯增產了66.77 kg/667 m2,增加效益143.76 元/667 m2;處理3 增加效益最多,增收183.47 元/667 m2;處理6 的增產效果最不明顯增產22.56 kg/667 m2,增加效益27.17 元/667 m2。

表3 秸稈還田水稻經濟性狀考查表
對水稻秸稈還田腐熟效果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還田秸稈上使用腐熟劑,不但可以加速水稻秸稈以及農家肥的腐熟降解, 增加有機質的含量并促進土壤中團粒結構的形成, 縮短了秸稈的腐爛時間,提高土壤肥力,水稻的抗逆性明顯增強, 同時水稻的增產效果顯著, 實際產量較對照(CK)平均增加了52 kg/667 m2,增幅8.9%,適宜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
利用水稻秸稈還田使用腐熟劑, 可加速秸稈的腐熟,縮短了秸稈的腐爛時間,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為水稻的穩產、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試驗通過在作物秸稈上施用腐熟劑的處理對比, 驗證和評價該腐熟劑產品在大洼區地區大田中的實際應用效果,為選擇適合大洼區秸稈利用的不同模式和腐熟劑產品的進一步推廣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