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群 方桂芳 余秋強
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為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各級醫院應當建立健全系統化、標準化和持續改進的處方點評制度[1]。本院自2005年成立處方點評工作小組,負責處方點評工作,為深入了解本院門急診處方的質量情況,現對本院2019年門急診處方進行點評,并對點評結果進行分析,具體點評結果及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通過臨床藥學管理系統(PASS)隨機抽取2019年每個月的門急診處方1000張,共12000張。
1.2 方法 根據藥品說明書、《處方管理辦法》[2]、《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3]、《北京市醫療機構處方專項點評指南(試行)》[4]、《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5]、《創傷后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專家共識》[6]及其他指南和共識。對被抽查的處方進行點評,對不合理處方進行統計和數據分析。
2.1 基本指標 抽取的12000張處方中,平均每張處方藥品品種數為4.03種,抗菌藥物使用率為19.21%,注射劑使用率為14.38%,藥品通用名使用率為100.00%,平均每張處方金額為96.09元。見表1。

表1 2019年門急診處方點評基本指標
2.2 點評情況與問題分布 抽取的12000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379張(3.16%),合理處方11621張(96.84%)。其中,不規范處方49張,占不合理處方的12.93%,主要問題為嬰幼兒未注明體重(63.27%)。用藥不適宜處方330張,占不合理處方的87.07%。主要問題為適應證不適宜(26.67%)、遴選的藥品不適宜(25.45%)和用法、用量不適宜(20.00%)。用藥不適宜處方點評的藥品前三名分別為抗菌藥物(152張、占46.06%)、中成藥(38張、占11.52%)、祛痰藥(23張、占6.97%)。不合理處方涉及全院大部分科室,排名前三的科室分別為兒內科(76張、20.05%)、沙溪分院(56張、14.78%)、急診科(42張、11.08%)。見表2~5。

表2 2019年49張不規范處方的問題分布情況(張,%)

表3 2019年330張用藥不適宜處方的問題分布情況(張,%)

表4 2019年330張用藥不適宜處方的藥品分類排名前十(張,%)

表5 2019年379張不合理處方的科室分布情況排名前十(張,%)
3.1 抽查處方數 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門急診處方的抽樣率不應少于總處方量的1‰,且每個月點評處方絕對數不應少于100張。本院2019年門急診處方數平均80000張/個月,每個月抽查處方1000張,抽樣率>1‰,符合規定。
3.2 基本指標分析 平均每張處方藥品品種數為4.03種,符合《處方管理辦法》中每張處方藥品≤5種。抗菌藥物使用率為19.21%,符合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評價指標要求的≤20%。注射劑平均使用率為14.38%,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發展中國家注射劑平均使用率為13.4%~24.4%的標準[7]。平均每張處方金額96.09元,低于林立敏[1]、吳威等[8]以及黃海英等[9]報道。根據三級綜合性醫院評審要求,處方合理率應>99%。本院門急診處方合理率為96.84%,未達到要求。
3.3 不合理處方分析
3.3.1 不規范處方 占不合理處方12.93%,主要是嬰幼兒未注明體重,為保障嬰幼兒用藥劑量合理,本院處方點評制度規定3歲以下嬰幼兒必須注明體重,建議醫師在診療時錄入體重。其次是處方用量超過最大限量的30 d量,建議醫師嚴格按照本院處方點評制度規定不得開具處方用量超過30 d,另外與信息科溝通,對于超過30 d量的處方進行攔截。
3.3.2 適應證不適宜 如診斷為左食指割裂傷,開具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癤腫,腮腺炎,咽炎,扁桃體炎等。診斷為雙側精索靜脈曲張,開具裸花紫珠顆粒。裸花紫珠顆粒:消炎,解毒,收斂,止血;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急性傳染性肝炎,呼吸道和消化道出血。
3.3.3 遴選的藥品不適宜 如診斷為左小腿中段挫裂傷,開具頭孢特侖新戊酯片,小腿挫裂傷預防感染主要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應首選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特侖新戊酯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弱于第一、二代頭孢菌素。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開具注射用拉氧頭孢,急性扁桃體炎的主要病原菌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注射用拉氧頭孢對溶血性鏈球菌作用略弱。
3.3.4 用法、用量不適宜 如診斷為38牙髓炎,開具頭孢拉定膠囊,250 mg/次,2次/d,頭孢拉定為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抗菌作用與細菌接觸時間密切相關,應多次給藥,說明書規定成人的常用劑量為250~500 mg/次,每6小時1次。
3.3.5 重復給藥 如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開具復方頭孢克洛干混懸劑和氨溴特羅口服液,復方頭孢克洛干混懸劑含溴己新,可代謝為氨溴索,氨溴特羅口服液含氨溴索。
3.3.6 聯合用藥不適宜 如診斷為尿道炎,開具多西環素片和克拉霉素緩釋片,患者分泌物培養為解脲支原體,藥敏結果提示克拉霉素、多西環素均敏感,建議單藥治療即可。
3.3.7 其他用藥不適宜情況 如診斷為左手中指腫物:腱鞘囊腫開具19.31元/支的鹽酸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37.5 mg)局部麻醉,本院有更為經濟的1.5元/支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0.1 g)。
3.3.8 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 如診斷為急性咽喉炎,開具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氧氣霧化,該藥為注射劑型,不宜用于霧化吸入。
處方點評是醫院持續醫療質量改進和藥品臨床應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臨床藥物治療學水平的重要手段[3]。本次處方點評發現的主要問題是:嬰幼兒未注明體重、適應證不適宜、遴選的藥品不適宜和用法、用量不適宜;抗菌藥物和中成藥不規范使用;多見于兒內科、沙溪分院、急診科。究其原因:①兒內科門診和急診科就診人數多,兒內科和急診醫師工作量大,另外兒科醫師沒有將兒童體重錄入電腦形成習慣;②本院醫師特別是沙溪分院的醫師對藥品說明書不夠熟悉,沒有把握用藥的適應證,不清楚藥理毒性,不熟悉用法、用量、禁忌證等;③醫師普遍存在不太了解抗菌藥物,不熟悉其抗菌譜,導致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普遍存在;④本院非中醫專業醫師可以開具中成藥,很多非中醫專業醫師不懂中醫理論,因此出現中成藥不合理使用多見;⑤門急診窗口藥師專業知識欠缺不能及時發現處方中的問題;⑥醫師和藥師沒有及時更新用藥知識,不清楚最新的疾病治療規范。
通過對本院2019年門急診處方點評結果進行分析,發現處方存在的問題并究其原因,應及時反饋給臨床并進行干預,加強點評力度,提高門急診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