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感覺很冷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
身體自然的反應(yīng)是打冷戰(zhàn)、抱緊雙臂、跺跺腳、蹦幾下;大腦告訴你:“我要熱水袋、我要棉衣、我要開足暖氣、我要去烤火!”
動物應(yīng)對寒冷的方法也不少,你知道哪些呢?和人類一樣,它們也會在冬天來臨之前,換上厚厚的“棉衣”,儲備充足的脂肪。很多動物為了盡量少地消耗熱量,會減少活動,或者干脆“睡”過寒冬。這些聽起來都是非常有效的御寒方式。
可是,對那些不會跑、不會跳,也不能“抱團(tuán)取暖”的植物來說,它們會怎樣御寒呢?本期自然視界就帶你看看,動物、植物們的御寒方法大比拼。
不會跑、不會跳、不會抱團(tuán)取暖植物是怎樣過冬的呢?
脫、脫、脫
什么?植物為了過冬,要脫、脫、脫?這是什么神操作?
是的,植物最常見的御寒方法就是——脫——脫光身上的葉子。從秋天開始,植物就開始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準(zhǔn)備了。脫掉身上的樹葉,有兩個好處:一,可以將能量集中起來,將葉子中的養(yǎng)分轉(zhuǎn)入枝干,為枝干儲備能量,用作冬日樹木休眠期的“糧食”;二,可以避免樹木被凍傷。樹枝和樹葉中都含有不少的水分,到了冬天,樹葉的枯萎、脫落,其實是植物自發(fā)的“縮水”表現(xiàn),降低體內(nèi)的含水量,可以免遭凍害。
涂、涂、涂
對松柏一類的四季常綠植物來說,它們有一種更有趣的御寒方法。和落葉植物不一樣,它們的針形葉子在寒冷的冬天也會繼續(xù)生長。它們會給自己穿上一層蠟質(zhì)的“外套”,用這種涂蠟的方式御寒。這種蠟質(zhì)不僅可以很好地保存水分,隔絕冷氣,還能促進(jìn)光合作用,給植物制造營養(yǎng)。
城市里的植物怎么過冬?
有了人類的干預(yù),植物的冬天會少一些寒冷
傳統(tǒng)方法——給植物穿“棉衣”
隨著人類區(qū)域之間的連接更緊密,植物也隨人類遷徙或被動遷徙。但是,有些植物可能并不適應(yīng)新土地上的冬天。這時,人類會為植物提供御寒的方法。其中,最常見的是給植物穿上“棉衣”。冬天的公園或者馬路上,我們會看到園藝工人們在大樹的根部纏上一圈圈透氣又保暖的綠布衣。有的小樹苗,還會被整個環(huán)繞一圈屏障,或在樹枝上纏繞一圈圈防風(fēng)御寒的“衣物”。
制造凍土——灌凍水
另一種減少溫差,降低凍害的方式就是制造凍土層。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霜降”前后,也就是農(nóng)歷的九月初七,北方的人們會用“灌凍水”的方式,一次性在樹木的根部灌足水;待封凍后,樹木的根部就會形成凍土層,使溫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幫助樹木越冬。
減少溫差——涂白
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路上的樹木,下部被園藝工人涂上了白色。白色的涂料叫刷白劑,由食鹽、大豆粉、石硫合劑等原料組合而成。刷上這種涂料有什么作用呢?了解這個作用之前,我們要知道晝夜溫差過大會導(dǎo)致植物被凍傷。而這種白色涂料會反射太陽光,使樹木在白天的溫度和夜晚時差異不太大,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樹木凍傷啦。同時,刷白劑里的成分還能有效地殺除蟲害,讓樹木更健康。
相比植物,動物們的御寒方式就靈活多啦!
我們來看看動物們常見的幾種御寒方法吧!
囤積脂肪好過冬
冬天,脂肪是很好的防寒武裝。像鯨魚,冬季海水的溫度越低,它們儲備的脂肪就越厚。厚厚的脂肪像是一身非常保暖的“內(nèi)衣”,這身“內(nèi)衣”的重量能占體重的一半呢!這樣圓潤的身材還可以讓鯨魚在水中游得更快。
擠一擠更暖和
在寒冷的南極大陸上,溫度達(dá)到了零下70攝氏度。這時,龐大的企鵝家族會擠在一起御寒。雖然皮毛已經(jīng)足夠抵御寒風(fēng),但是大家圍成圈圈,不斷地走動,讓外圈的朋友也能換到里圈“享受”溫暖,這是企鵝們的御寒智慧。
換上厚厚的冬裝
北極熊、北極狐等動物冬日御寒的方法之一就是換上厚厚的冬裝。
北極熊冬天的皮毛會更長一些,而且最外層的長毛上積聚了很多油脂。這層油脂的作用很大,可以讓下水捕魚后上岸的北極熊抖抖身體,毛發(fā)速干。
北極狐的皮毛會隨季節(jié)變色,夏季是棕色,秋季是灰棕的雜色,到了冬季變成全身雪白。所以,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北極狐的皮毛不僅加厚了,還換成了更適合冬季環(huán)境的白色。
睡著了就不冷了
很多動物都會冬眠,這種方式也是動物們抵抗寒冬的方式之一。當(dāng)然啦,在進(jìn)入夢鄉(xiāng)之前,還要做兩個必要的準(zhǔn)備:一是深挖洞,二是廣積糧。像蛇、青蛙、土撥鼠等動物,冬季來臨前,都已經(jīng)把自己吃得飽飽的,家里囤積好食物,準(zhǔn)備越冬了。等到冬眠開始,它們在溫暖的洞穴中進(jìn)入一種“低耗能”狀態(tài),呼吸減弱、心跳變慢,長睡不醒。
太冷了!走!
遷徙是動物們的生存法則之一:忍不了,走!這一法則也很好地幫助動物們越冬。對這類季節(jié)性遷徙的動物來說,它們最不喜歡寒冷,要在寒冷的冬天到來之前,完成一場盛大的遷徙。
越冬大遷徙在海、陸、空三個領(lǐng)域都有代表性動物。
空中代表:鳥類
大多數(shù)鳥類會選擇冬季南遷或者東西遷徙。它們的身體機(jī)能為了每年的長距離旅行做了充足的準(zhǔn)備。但即便是這樣,對一些幼年鳥類和年老的鳥類來說,遷徙越冬的途中也是非常危險,很可能喪命。然而,它們一定要殊死一搏,因為留下來成功越冬的概率可能遠(yuǎn)遠(yuǎn)低于遷徙越冬的生存率。
陸地代表:馴鹿
因為冬日的水草銳減,很多哺乳動物也會有季節(jié)性的遷徙。北方的馴鹿會在冬季來臨前,遷徙到南方的針葉林地帶,尋找植物更豐富的地方越冬;等到春季來臨,它們會返回到食物增多的北方苔原地帶。哺乳動物因為其體形巨大,群體密集,往往遷徙時的景象非常壯觀。
水中代表:座頭鯨
魚類會因季節(jié)變化、覓食需求和繁殖需求而遷徙,這樣的現(xiàn)象也叫魚類洄游。季節(jié)變換會影響海洋水溫的變化,像座頭鯨這樣的動物,就會有季節(jié)性遷徙的現(xiàn)象。每年12月到下一年的3月,座頭鯨會在南極水域中度過夏季,冬季到熱帶和亞熱帶的溫暖水域中過冬。
有智慧的動物就是不一樣!瞧,日本的雪猴在寒冷的冬天選擇泡在熱氣騰騰的溫泉里。而且不是單個泡溫泉,而是集體泡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