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禾致源”)是一家基因監測服務商,業務包含生命科學基礎科研服務、醫學研究與技術服務、建庫測序平臺服務及儀器銷售。公司將于2021年4月13日正式登陸科創板。
《股市動態分析》經過仔細研讀諾禾致源招股書,發現公司產品單價不斷走低連累毛利率;同時主營業務成本顯著增加,盈利壓力較大;在早期公司還存在實控人向熟人借錢后不久就讓其低價入股公司的現象,或設計利益輸送,并遭遇證監會問詢。
2018年至2020年,諾禾致源主要產品單GB測序平均價格較上年度分別下降13.11%、19.44%、11.97%,下降幅度較大。公司稱,這主要是由于建庫測序平臺與服務板塊中的自建庫業務服務內容較為簡單,服務價格較低,其收入占比又有所上升導致。
價格走低也拖累了毛利率。招股書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至2020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2.90%、39.15%、35.11%。(見表一)

以上種種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在逐漸喪失,高端產品乏力,源源不斷涌入的競爭者正在瓜分公司的經營利潤。
后有狼前有虎。諾禾致源面對的不僅是與日俱增的后來者,還有早期已盤踞在優勢地位的勁旅。行業中,華大基因與貝瑞和康早早占據了領先優勢,且業務模式多元廣泛,屬于全產業鏈企業,不同于公司僅依賴基因測序科研服務業務,模式單一。面對強勢的競爭對手,在后期發展中,諾禾致源或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毛利率難有“翻身”機會。諾禾致源也坦言,其所處的基因組學應用行業屬于發展較快的高科技行業之一,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環境逐漸成熟,國家政策逐步放開,基因測序行業,特別是國內成熟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未來產品價格仍可能繼續下降。在此之下,諾禾致源要憑借何種優勢來鞏固自身份額值得思考。
事實上,影響諾禾致源毛利率的除了售價降低,成本增加也是主因。2016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成本就連續且顯著上漲,漲幅分別為61.60%、77.37%、42.30%、55.20%,2016年、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其成本漲幅均超過營業收入漲幅(見表二)。再加個天花板降低之下,成本上升或讓諾禾致源更加心力交瘁。

此外,諾禾致源供應商集中度較高,2018年至2020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采購占比分別高達82.08%、77.83%、65.71%,在這之中,第一大供應商Illumina,Inc又占據了較大份額,采購占比分別高達64.17%、62.84%、54.47%,由此可見諾禾致源存在依賴單一供應商的現象(見表三),而這會對公司面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造成不利影響。公司也在招股書中表示,若未來供應商大幅提高原材料價格,均會對公司的成本控制甚至正常運營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2016年3月,李瑞強將其持有的諾禾致源約9.29萬元、9.29萬元出資額分別轉讓給樊世彬、莫淑珍,轉讓價格均為69.44萬元,對應公司整體估值為9206.45萬元。2016年6月,李瑞強將其持有的公司約7.39萬元、7.39萬元出資額轉讓給樊世彬、莫淑珍,轉讓價格均為65.51萬元,對應公司整體估值為10918.43萬元。然而,同年8月,國投創新、國投協力向諾禾致源增資,對應公司整體估值為33億元;隨后11月成長拾貳號、招銀共贏、先進制造、方和投資認購發行人新增股份,對應公司整體估值約為70億元。樊世彬與莫淑珍明顯構成低價入股,這一行為也使諾禾致源遭到了證監會的審核問詢。
諾禾致源在回復中稱,樊世彬、莫淑珍與公司實控人李瑞強早期就相識,入股定價公允性是基于樊莫兩人入股意向達成時間較早、對李瑞強個人事業發展曾給予幫助、與李瑞強個人關系較為緊密等因素綜合考慮,由雙方協商確定,與后期結合市場環境、行業估值、企業經營狀況等因素確定的普通財務投資者入股價格存在差異具有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2月,李瑞強向樊世彬、莫淑珍各借款2640萬元;2016年7月,李瑞強又向莫淑珍借款2934.49萬元用于應對諾禾致源后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可能產生的稅負以及滿足購房、投資等需求。而這兩個時間點恰好落在股份上述轉讓的前后不久,且借款協議均為后補,這不由讓人懷疑“熟人價”轉讓股份的情面背后是否還有真金白銀的利益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