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雨 葉澤南 周麗 徐雅茹 張驛淼


摘要:川西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重要聚居地之一,該區域內有著藏族、納西族、羌族、回族、彝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人民之間經過多年的友好和諧共處,其文化逐漸交流融合,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川西特色文化。本文將立足于川西各少數民族的文化背景,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本身進行切入,研究其傳承現狀,探討在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下如何打破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困境,為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提出一條理論可行的出路。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理念;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困境;出路
2021年,我國體育總局發布了《“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體育產業應快速響應產業發展戰略;鼓勵體育項目參與競賽表演工程以及戶外運動振興工程;鼓勵當地政府向體育組織體育教練服務和相關教學。同時,近年來國民健康意識日益增加,2021年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同比增加16.7%。在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下,關于我國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研究較少,不能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撐。
研究川西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保護這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強化人們對少數民族的認同感,促成少數民族體育高質量發展,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行深層次開發。此外,研究川西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對促進民族團結也能做出重要貢獻。
各個學者通過從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多種特征,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特征出發,就能夠得到針對傳統體育的多種發展策略。張冰松通過研究藏族傳統體育延伸到藏族社會的發展歷史,展現出藏族獨特的民族文化,進而向讀者展示了通過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來促進該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可行性。丁玲輝認為藏族傳統體育項目與民族傳統節日之間關系緊密,傳統體育是傳統節日的外在表現,傳統節日是傳統體育的載體,通過發展地區傳統節日能夠有效地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促進相關體育產業發展。田鑫通過現有發展實例出發,通過分析康定跑馬山國際轉山會的發展證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國際化是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有效途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國際化能夠有效提高體育項目的知名度,提高體育旅游游客的人數。
本文的編寫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歸納統計法,基于已有的文獻和相關的報道來研究川西地區少數民族的特色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制約因素。除少數民族體育相關文獻外,文獻范圍還包括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民族藝術等多種資料。最后筆者將高質量發展理念與少數民族體育發展相結合,提出可行的發展思路和對策。
一、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特征
川西少數民族體育發展與文化發展關系密切。川西地區的獨特地理環境促使當地少數民族將其特有的民族節日、民族風俗習慣以特定的民族傳統特色體育活動的形式進行呈現。部分特定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需要與當地獨特的地理位置相結合進行展開,比如涼山彝族的飛石索等特色體育活動。一般來說,少數民族特色體育活動的開展與本民族的一些民俗節日高度重合。
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參與人群呈現中老年化趨勢。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參與者以中老年人為主,青少年普遍不足。當地少數民族居民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主要動機也是遵從民族自身習慣與習俗。由此可見,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未能形成強力的產業,不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一方面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希望開展傳統體育競技項目,另一方面由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自我發展不能構成良性循環導致其發展受阻,開展活動的力度不高,人們普遍對傳統體育的開展現狀感到不滿。
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川西少數民族數量高達14個,為了促使各民族之間團結,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發展的時候同時兼顧了每個民族的特色體育項目,因此具備一定的多元和多民族特征。在此基礎上,由于人口遷移以及各民族融洽相處,不同民族之間的傳統體育正在逐漸進行融合,因此川西少數民族體育產業還具備民族融合這一特征。
二、研究結果分析
(一)川西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流傳、流失情況
川西地區復雜的地域環境造就了地區少數民族所具有特色風格的體育項目。目前川西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主要項目如下表所示:
整個川西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流失情況并不算嚴重。由于各民族的特色體育項目有交叉,例如摔跤、蕩秋千、賽馬等。這些交叉的體育項目是川西地區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的支柱項目。其他體育項目通常在不同民族的關鍵節日展開,因此隨著民族文化的傳承,每個體育項目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也就是說在川西地區,擁有著十分豐富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資源。
(二) 制約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因素
首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有受眾面小、參與競技人數少、包含項目種類多、活動舉辦間隔時間長等發展制約因素,并且在我國川西地區沒有設置專門的規則用于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此外,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例如摔跤、斗牛等項目的規則與國際通用規則也存在出入,這導致了游客和其他外族群眾普遍認為這類型體育競技缺失公平。
其次,地區教育不能有效地將特色體育活動進行傳承。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受眾面相對狹窄,參與人數相對較少而且較為危險,學校為了避免學生陷入危險通常會避開展開相關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育。當地高校也沒有積極的鼓勵大學生參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特色傳統體育項目。
最后,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潛力也沒有被有效發掘。很多負責川西地區少數民族特色體育項目的民間組織或企業都沒有能夠正確意識到這些特色體育項目的真正價值,他們通常是將這些體育項目作為當地旅游產業的附加項目,只發揮了地區特有的自然景觀價值,基于此,游客們對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開展感到失望。
三、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對策
首先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其職能。由于社會組織沒有足夠多的相關專業人才,也不具備較強的公信力,因此,挖掘當地少數民族傳統特色體育項目的發展潛力應當由政府進行。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保護和鼓勵科研機構成立相關研究項目,利用媒體進行宣傳,提高區域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知名度,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
再者,教育部門應當將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教育中。可以通過邀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人到校宣傳,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然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也應當與國際接軌。通過打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全球知名度來實現對其的有效宣傳。國際友人的參與能夠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知名度,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最后,應當轉變經營模式。目前,當地景區在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時候常常唯利是圖,讓游客感到厭惡,降低了游客的參與度,也降低了游客對該體育項目的認同感,基于此,轉變經營模式至關重要,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目的從盈利向宣傳和競技轉變,讓游客充分感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獨特魅力。
四、結語
體育高質量發展理念要求體育項目的參與人數增加,參與人員對該體育項目的認可度提高。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等諸多原因造成了其發展緩慢的現狀。川西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結合程度緊密,傳承較為完整,因此川西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極高的發展潛能。將川西地區的自然景觀開發與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相結合,通過政府主導、學校參與、國際宣傳、轉變經營模式等諸多方式能夠促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最終形成具有特色的川西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品牌。
參考文獻:
[1]陳文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視野下發展川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J].體育科技,2017,38(02):67-68+70.
[2]張冰松.藏區民俗體育文化探索——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為例[J].大理學院學報,2011,10(04):75-78.
[3]丁玲輝.藏族傳統節日與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探討[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48-52+123.
[4]胡良玉,吳勇,張波,韓勇,張建.涼山彝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7(04):118-120.
[5]田鑫.川西康巴藏族傳統體育文化觀照及其發展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6]李軍紅,李斌.試析制約少數民族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的因素[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03):158-159.
[7]李欣,俞國健,祝林.四川省羌族傳統體育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107-112.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農業大學社科、藝體研究專項(課題編號:202110626129)的研究成果:四川農業大學科研興趣計劃(課題編號:20211062612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