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良
摘要:如今高考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在于是否掌握相關的知識儲備與對題目獨特的見解。高考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復習已知知識,鞏固未掌握知識、提升分析題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現如今,新教材、新環節、新環境的改變下。如何有效地對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已經成為學生討論最多的話題。
關鍵詞:高考復習;專題設計;實施研究
一、高考復習備考小專題的作用以及特點
(一)小專題的作用
每年高考題型并不會有太大變化,題目都是由命題人員根據學生的慣用思維和出現頻率較低的小專題,抓住了學生所欠缺的知識點進行命題,但難度不一,學生通過做小專題能夠盡早掌握高考的題型和難易程度。在大量練習小專題的過程中,頻繁出現的小專題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識內容,當經歷了大量的練習,知識點將會掌握得更好。每道高考小專題都是以學生視角、題量、所學題型等方面進行大量的思考與設計,每道小專題都可以很好的用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高考的命題趨勢很容易在往年的小專題中總結出,多做小專題可以對題目進行總結,從而掌握出題趨勢。在做高考小專題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不清的知識點往往是高考的出題方向。做高考小專題可以提前感受高考,長時間的練習高考小專題逐漸會形成一種高考模式,提前體驗高考考試氛圍。
(二)專題特點
傳送帶問題是高中階段的最常見的題目形式之一,并且這類題目比較復雜。傳送帶問題一般出現在物理選擇題、計算題題型中,一般需要用到物理規律來進行問題的解決,運動學公式、牛頓定律及能量守恒比較常用。
二、高考復習備考小專題的設計
首先應對當前知識所掌握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高考學科中哪些學科是已所掌握的強項,哪些學科是還未掌握的弱項。逐步分析形成弱項科目和強項科目的原因,并且做到不偏科。根據當前實際情況,對做小專題的科目進行規劃,針對弱項進行復習這點非常重要,會大幅度提高復習效率。將主要復習的知識進行回顧,對還未掌握的知識進行補救,對解題思路進行全面的提升,培養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增強表達意識,思考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變性。傳送帶問題由于比較復雜,并且可能會涉及多個物理過程,比如傳送帶上一直加速或者一直減速,或者改變運動方向,因此在設計的時候要先研究運動的規程和受力情況才進行相應的設計。
三、高考復習備考小專題的實施策略
(一)演練小專題,提高能力
高考相對于其他考試而言更注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出色的能力需要實踐,而多做高考小專題就是最好的實踐方法,將高考小專題與教學資料相結合,從而鞏固基礎知識。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辦法,而不是鉆入各種高考復習資料當中一味地根據參考答案來進行練習。應該多動腦、多思考才能有效地提高成績。通過大量練習小專題可以減輕高考的壓迫感,增強自信,規劃解題思路,糾正不良解題思維。
例如:傳送帶的題型一般都會考查學生分析物理受力的情況,然后判斷受力方向等計算出物體的速度,將物體速度與傳送帶的速度進行比較。因此可以加大這部分專題的練習,教師可以先教授學生分析物體的受力方向,然后再根據各種不同的題型具體分型,將同類型的題集中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傳送帶題型有所掌握,并且還鞏固了物理公式、定律、受力分析等知識。
(二)科學用腦,提高效率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于意志力,因此在做小專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適當地給予一定壓力,要求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小專題。合理做出計劃立即行動,避免造成身心疲憊,做題頻率下降。獨立進行解題,與同學探討解題思路將思路相結合,把錯題記錄下來以四天或一周為周期向教師請教。糾錯也是一種提高和進步。做各科小專題時做到均衡,要在保持優勢學科的同時,注意弱勢學科找準提升空間,針對弱勢學科進行復習克服困難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三)有效方法
每份卷子至少做三遍,第一遍做小專題時嚴格按照高考時間要求,模擬考試真實氛圍。在做小專題時最好將時間選為與考試時間接近的時間段,培養在該時間段內對該科目的做題感覺,提高實戰水平。做完后對題目進行分析,錯題分析錯因,難題歸納總結。第二遍做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減少相應的答題時間,培養做題速度,方便考試時速度和準確率的完美平衡。最后做完后根據答案,再次出錯的小專題就是容易混淆的部分,注釋錯解原因,分析易錯點,多做此類小專題來克服。第三遍則是對易錯題進行加深和鞏固,爭取做到全部正確沒有錯題。
四、結語
根據自身練習高考復習小專題的實際情況,制定答題策略,復習方案,對題目進行解析,不斷充實知識儲備,逐漸形成比較完善的、適合的答題技巧。使得方向明確,效率變高,提高成績。在過程中不斷得到鍛煉,為真正的高考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詩吉.高考地理備考教學專題的設計與教學實施[J].地理教學,2019(10):4.
[2] 張紅明.高考物理備考中的整合教學實踐研究—— 以勢能專題復習為例[J].物理通報,2020(10):4.
課題項目:題目《高考復習備考小專題設計與實施研究———傳送帶》課題編號:jzxkt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