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風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屬于臨床常見一種慢性病,可結合病情程度分為急性加重期與穩定期[1]。其中COPD穩定期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在>40 歲人群中發病率約為10%,臨床無明顯癥狀,但肺功能呈進行性惡化,對患者預后產生不良影響[2]。因此針對COPD 穩定期患者仍需予以有效治療方案,以減緩肺功能持續下降,改善預后。目前,臨床治療COPD 穩定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單一用藥可一定程度減緩病情發展,整體效果欠佳,因此仍需尋找更為有效治療方案。本研究選取106 例COPD 穩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噻托溴銨粉霧劑聯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對肺功能及炎癥反應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接收的106 例COPD穩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間),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53 例)與對照組(53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30 例,年齡(63.15±5.38)歲,年齡范圍52~74 歲,病程(9.16±3.32)年,病程范圍2~16 年。對照組:男26 例,女27 例,年齡(62.97±5.51)歲,年齡范圍51~74 歲,病程(9.58±3.47)年,病程范圍2~17 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符合《2019 APSR 立場聲明:亞洲COPD 的管理》[3]中有關COPD 穩定期的診斷標準;入組前未使用影響療效評估藥物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協議書者;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合并肺結核、肺癌等其它肺部原發性疾病者;合并腎肝功能障礙嚴重者;對本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合并嚴重認知障礙或者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
對照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Glaxo 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批準文號H20130189,規格:每瓶120 撳,每撳含丙酸氟替卡松50 μg)治療。霧化吸入,250 μg/次,2 次/d。觀察組基于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接受噻托溴銨粉霧劑(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454,規格:18 μg)治療,1 次/d,每次刺破1 粒膠囊,經吸入器吸入口中。兩組持續用藥2 個月。
(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包括第1 s 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2)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即血清白介素-6(IL-6)、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晨起空腹靜脈血,經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提供型號為TGL-16B 高速臺式離心機予以離心取血清,經酶聯免疫法測量血清IL-6、IL-8、TNF-α水平,試劑盒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予以評估,其內容分為3 個部分,采用加權平均方式進行計算,總分為0~100 分,分值越大,則生活質量越差。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對比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FEV1、FVC、FEV1/FVC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

表1 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
治療前兩組血清TNF-α、IL-8、IL-6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TNF-α、IL-8、IL-6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變化(ng/L,)

表2 比較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變化(ng/L,)
治療前兩組SGRQ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GRQ 評分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SGRQ評分變化(分,)

表3 比較兩組SGRQ評分變化(分,)
COPD 穩定期無明顯臨床癥狀,患者可進行正常日?;顒樱嚓P研究表現,COPD 穩定期患者肺功能仍持續性下降[4-5]。因此臨床治療COPD 穩定期目標為減緩肺功能降低,抑制病情發展,改善臨床體征,降低病死率[6]。臨床治療藥物較多,最為常見為抗膽堿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茶堿類藥物以及β2受體激動劑等,療效各異[7]。為尋找更為有效治療方案開展本次研究。
相關研究指出,抗膽堿類藥物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聯合治療COPD 各類型患者,均可起到顯著療效[8]。本研究基于上述研究,采用噻托溴銨粉霧劑聯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 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預示噻托溴銨粉霧劑聯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治療可明顯提高肺功能,具有較高臨床療效。其原因可能與噻托溴銨粉霧劑、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相關。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屬于糖皮質激素的一種,對炎性反應多環節產生作用,能調控靶細胞基因的轉錄,阻滯多種炎性細胞活化與生成,并增強β2受體的敏感性,預防氣道重塑,同時增強溶酶體膜、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的穩定性,調節抗體合成與免疫反應,減低過敏活性介質生成,舒緩平滑肌的收縮反應,從而調整呼吸功能,減少對肺功能影響[9-10]。針對以上因素,抗膽堿類藥物在臨床中逐漸廣泛應用。噻托溴銨粉霧劑屬于長效抗膽堿類藥物之一,可阻滯乙酰膽堿位點,解除氣管痙攣,從而舒緩支氣管平滑肌,并能選擇性抑制氣道平滑肌上M 受體,進一步舒張氣管平滑肌,同時降低氣道內分泌物,并減少炎性因子釋放,緩解氣道阻力,起到改善肺通氣效果,其維持支氣管擴張時間可>24 h,此外還可提高平滑肌細胞對β2受體的敏感性,調節氣道重塑,長期應用可提高深吸氣量,縮小呼氣末容積,緩解呼吸困難和肺部過度充氣癥狀,有效減緩肺功能退化[11]。
COPD 特征性改變主要病理基礎為氣道、肺實質、肺血管炎性反應,說明炎性反應在COPD 發病、發展中均占據重要作用[12]。本研究針對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予以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TNF-α、IL-8、IL-6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機體一旦發生炎性反應,最先將TNF-α 激活,TNF-α 過量分泌與釋放,可破壞免疫平衡,聯合其他炎性因子引起多個病理性損傷,從而加劇氣道平滑肌受損度[13];IL-6、IL-8 屬于促炎介質,可招募炎性細胞浸潤,并促進炎性因子釋放[14];IL-6 為多種細胞產生具備多個生物學活性細胞因子,其在正常狀況下能改善免疫應答,而在病理狀態下可誘發全身急性期反應物分泌,加劇組織免疫病理損傷度[15];IL-8 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是最強選擇性趨化與激活中性粒細胞的一種細胞因子,可趨化與激活中性粒細胞,誘導氣道內上皮細胞中IL-8 表達,引起氣道炎性炎癥與持續性損傷[16]。其原因為噻托溴銨粉霧劑聯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治療時,發揮協同效果,增強抗炎效果。因此噻托溴銨粉霧劑聯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治療可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利于病情轉歸。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治療后兩組SGRQ評分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噻托溴銨粉霧劑聯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治療可改善生活質量,提示經過治療,患者生活質量均有所改善。
綜上,COPD 穩定期患者采用噻托溴銨粉霧劑聯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治療,可增強肺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