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翔,石小平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穩步推進。2014年8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開展現代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推動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和職業院校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同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物流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自2009年華夏物聯網研究中心正式提出智慧物流概念以來,物流業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向智慧物流轉型升級。培養高素質智慧物流技術技能人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結合行業需求,遵循校企深度合作內在規律,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智慧物流現代學徒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為有針對性開展物流專業現代學徒試點,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對10家國內知名物流企業和15所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情況進行了調研,了解到以下問題。
國內物流行業正從“汗水物流”向“智慧物流”轉變,物流企業對高職人才的需求也在向精英高技能人才進行轉變。而大多數院校物流專業的現代學徒培養理念仍停留在批量化初級技工階段。
現代物流企業對高職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優化智慧物流生產作業流程、智能物流技術裝備的應用操作和物流信息技術數據分析及應用為主。而許多高職物流專業學徒就業崗位仍定位在勞動密集型、技術性不強的操作性崗位。
主要表現在學校教學計劃與物流企業生產實際未能形成同頻共振;物流行業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沒有在第一時間引入學校課堂,學校教師講授的內容遠遠落后于企業師傅傳授的技能。
學校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普遍缺乏在智慧物流企業的鍛煉,對智能物流發展欠缺了解;而企業師傅雖然實踐經驗強,但普遍存在學歷偏低、缺乏教育教學經驗的現象。
學校總結了物流專業現代學徒試點的經驗和教訓,與物流行業龍頭順豐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2016年被湖北省教育廳批準為湖北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7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9年,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通過教育部驗收。
在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踐中,校企提出“三聯合、四精準、五融合”培養智慧物流精英學徒。其中,“四精準”針對高校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問題,精準定位了試點中的痛點,即人才培養理念落后、就業崗位層次較低、教學與生產對接不夠緊密和雙師型隊伍遴選不夠精準;“三聯合”是指通過校企聯合招生明確學徒培養方向,緊跟智慧物流發展趨勢,解決人才培養理念落后等問題;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共建“順豐智能物流實習實訓基地”,組建技能名師工作室,開展“學習、實訓、生產”三位一體教學模式,解決教學與生產對接不夠緊密、雙師型隊伍遴選不夠精準等問題;通過校企聯合就業,拓寬學徒職業生涯通道,優化學徒職業生涯規劃,解決就業崗位層次較低等問題;“五融合”是指通過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和聯合就業,解決學徒培養痛點,實現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融合、能力培養與崗位需求融合、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融合、素質養成與技能培養融合、專業課程和技能證書融合,如圖1所示。

圖1 “三聯合、四精準、五融合”培養智慧物流精英學徒
(1)校企聯合招生,保證學徒生源質量。一是建立校企聯合招生協同機制。成立現代學徒制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利于校企聯合招生的政策,為聯合招生工作開辟“綠色通道”。制定學徒“準入”標準,將生源、專業以及崗位需求結合起來,使聯合招生既滿足高校招生要求,又符合企業招工標準。
二是多渠道開展招生宣傳。校企攜手湖北省物流發展局、武漢市物流協會等行業組織,共同開展物流專業招生宣傳;聯手線上和線下等知名媒體,報道專業成功案例,介紹自動化倉儲、人工智能等最新技術應用。
(2)校企聯合培養,保證學徒培養質量。一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推進校企緊密合作。出臺了《關于校企共同制實施物流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意見》《順豐智能物流精英學徒管理辦法》等制度,完善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二是組建技能名師工作室,共創“學習、實訓、生產”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以順豐智能物流業務工作為依據,推行理論實踐一體教學,實現了學習、實訓和生產的無縫鏈接,提高學徒技術技能水平。
(3)校企聯合就業,保證學徒職業規劃質量。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利用順豐校友會、順豐技能活動周等,開展智能物流技術講壇、校友職業生涯講座,讓學徒了解智慧物流發展趨勢,明確職業發展方向。二是優化學徒職業生涯規劃。校企為學徒制定了3類職業生涯路徑,即技術技能型、流程優化型和創新創業型,將學徒崗位分布在順豐四個事業部,即順豐速運、順豐冷鏈、順豐商業和順豐機場。多類型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學徒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多種選擇可能性,極大促進了學徒的學習興趣。
(1)精準定位培養理念。結合智慧物流發展前景,培養智慧物流精英學徒。將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高規格、高技能、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規格是指依托校企共建的國家級產教融合平臺,實施學習、實訓、生產一體化訓練模式,完成對學徒全方位培養;高技能是指通過學徒在校企師傅的指導下獨立經營生產業務,系統培養學徒的團隊合作、實踐操作和自我學習能力;高素質是指在生產和訓練中培養學徒的職業情操、職業素質、職業素養,使學徒具有的吃苦耐勞、奉獻有為精神。
(2)精準定位就業崗位。在學徒就業崗位上定位于優化智慧物流生產作業流程、智能物流裝備技術的應用操作和物流信息技術數據分析及應用等崗位,符合智慧物流企業發展要求。
(3)精準對接教學與生產。學校與順豐共建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順豐智能物流營業部”。該基地分為四個區域:智能物流技術體驗區、智能物流教學區、智能物流實訓區和智能物流業務區,如圖2所示。

圖2 順豐智能物流營業部
智能物流技術體驗區可親身體驗VR(虛擬現實)、人臉識別、和智能機器人等智慧物流新技術;智能物流教學區可同時為40名學徒授課。配備最新的電子黑板、遠程視頻會議等現代教學設備;智能物流實訓區配備了順豐最新設施設備,學徒們在師傅的指導下學會使用、維護和維修各類智能物流設備;智能物流業務區是業務的宣傳、承攬和完成區域,學徒們以員工的身份完成順豐各個模塊業務工作。該營業部四大功能實現了教學與生產在地理位置、內容的精準對接。
(4)精準制定雙師型隊伍遴選標準。在企業師傅的遴選上,要求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擁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職位在主管以上級別;在學校教師的遴選上,要求具備講師以上職稱,3年以上物流企業掛職經歷,參加過智慧物流相關培訓20學時以上。該標準的建立確保了精英學徒的培養效果。
本項目以企業崗位用人要求為標準,以學校校訓與順豐企業文化融合為根基,以培養學徒技術技能為核心,構建“循環遞進式”崗位技能訓練體系,在“順豐智能物流營業部”分崗位開展綜合訓練,鍛煉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團隊互助等職業素養;以學徒為主體,在校企師傅的指導下完成物流業務、參加技能證書培訓和考核,參與了企業的真實生產,在實踐中檢驗了理論、實訓和考證成果,實現了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融合、能力培養與崗位需求融合、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融合、素質養成與技能培養融合、專業課程和技能證書融合。
本成果相關科研課題共5項,課題獲全國物流行指委2019年度全國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課題一等獎,課題組成員發表10余篇論文,3篇被CPCI-SSH檢索、1篇被EI檢索。論文獲全國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優秀論文獎一等獎、第十八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三等獎、湖北物流教育專業委員會優秀論文二等獎。出版專著3部,獲專利7項。
本項目“順豐智能物流營業部”被教育部評為智慧物流專業群生產性實訓基地,被國家郵政局評為全國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基地,被中國物流學會評為“優秀產學研基地”,獲評全國供應鏈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武漢市新型學徒培養基地,榮獲全國郵政行業校企合作優秀典型案例。
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被認定為湖北省職業教育品牌專業、全國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示范專業點、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全國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在“2018年中國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競爭力排行榜”位列第四、湖北省第一,榮獲全國最受物流行業歡迎院校獎。
校企首批培養的20名精英學徒獲“優秀學徒”稱號。學徒在湖北省郵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包攬了一等獎,榮獲“省級技術能手”稱號,獲全國“互聯網+”快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湖北省唯一),獲全國“互聯網+”交通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獲全國職業院校創業技能大賽物流企業經營賽項一等獎。
培養智慧物流精英學徒的技能名師工作室被湖北省教育廳評為“湖北省職業教育技能名師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石小平被國家郵政局授予“全國郵政行業科技英才”。學校被順豐評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優秀院校”,教師被授予“優秀學徒指導教師”,在全國交通運輸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獲一等獎。
《人民日報》深度報道了物流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湖北日報》專題報道了物流管理專業學習、實訓、生產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國郵政快遞報》報道了我校物流學徒鐘起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畏疫情、勇挑重擔的感人事跡;《楚天都市報》報道了物流學徒夏策設計180天內可降解快遞袋、快遞公司當場簽下合作協議;湖北電視臺對智能物流營業部的學習、訓練和就業情況進行專訪和報道。武漢物流協會充分肯定了本項目成果;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長江職業學院、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等院校應用了本成果,并給予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