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娟,任鳳云,游曉華
(1.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職業教育中心,上海200433;2.中國牡丹江醫學院教師發展中心,黑龍江牡丹江157011;3.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心血管內科,上海200433)
在教育領域,認知度主要用于調查個體對某事物的了解程度[1]、所待態度及探究該事物的必要性[2]。在大學生中,也常用于專業認知的調查,即大學生的專業選擇、對專業發展的滿意度、對所學課程內容、就業情況等的了解[3-5]。調查在校大學生專業認知現狀,對于高校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合理進行教學改革,指導大學生盡快進入專業學習,改善學習環境[6]、提高學習興趣、產生專業認同、促進職業穩定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7]。
既往文獻結果集中在大學生專業認知方面。有學者認為大學生專業滿意度較高,為97.0%(滿意58.0%,還好39.0%)[6];內蒙古財經大學本科專業認知度良好,存在年級差異[8]。也有學者認為,大學生專業認知處于中等水平或一般[5],個體差異較大,隨著年級的升高,對所學專業的認知也逐漸全面、系統[9]。還有學者認為,本科學生的專業認知度較低[10-11],尤其是低年級學生[5,11-13],女生[5]??梢?,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容易受到性別、專業、年級、家庭環境、學習經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專業認知度更多的受到年級因素的影響。
相比專業認知度,學生對未來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質的認識即崗位認知度[14]更加重要。然而既往對于崗位認知度的研究很少,涉及對象僅為已經工作的職工[15-16]。探究不同群體之間認知度是否存在差異的文獻更是少見報道。僅有研究采用自行設計問卷調查的方式,經過配對比較,得出了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研究生對于全科醫學的認知度明顯高于其他專業研究生[17]。
醫學生是祖國未來醫學事業的中堅力量[18],軍醫大學生又是祖國未來國防衛生事業的棟梁之才。本文以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員為例,調查分析不同年級之間崗位認知度的差異,探討哪些方面存在較大的激發空間,從而為針對性的加強教育引導提供依據。
1.1 調查方法以已經構建的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員崗位素質指標體系(含9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三級指標)為基礎自編崗位素質認知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并增設選項“不清楚”。問卷采取匿名方式,要求學員獨立填答,向學員說明收集資料只用作研究,分析結果將用于提出教學改革建議。
1.2 調查時間和對象2018年6月,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采取不記名方式調查某軍醫大學在校學員,共發放調查問卷1 100份,排除填答不完整和填答“不清楚”選項者,有效回收935份(85.0%),其中男882人(94.3%),女53人(5.7%);二年級192人(20.5%),三年級180人(19.3%),四年級72人(7.7%),五年級491人(52.5%)(排除剛入校、不太熟悉崗位素質的一年級學員);年齡18~33歲,平均(22.23±1.87)歲。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不同年級的學員認為最重要的能力素質的百分比比較采用χ2檢驗;不同年級的李克特5級評分法的資料采用方差分析,有差異的再采用SNK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級學員認為最重要的能力素質比較不同年級學員認為最重要的能力素質(二級指標)的看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四年級學員對臨床醫療服務能力方面相對更加看重(61.1%),此外對持續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相對也更加看重(22.2%)。但各個年級學員均認為臨床醫療服務能力最重要(53.9%~61.1%),見表1。

表1 不同年級在校學員認為最重要的能力素質的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ability quality considered by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n(%)]
2.2 不同年級學員對各級崗位素質重要性的看法比較以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員崗位素質為一級指標,不同年級在校學員對各級崗位素質重要性的看法,見表2。臨床醫療服務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了解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結構和功能、了解國際衛生狀況和全球健康、積極參加繼續醫學教育5項素質的看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他43項素質的看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不同年級在校學員對各項素質重要性的看法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s of the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various qualities from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s)

表2 不同年級在校學員對各項素質重要性的看法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s of the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various qualities from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s)
?
2.3 SNK檢驗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方面,五年級認為其重要性較高(4.68),三年級較低(4.48),二年級(4.54)和四年級(4.61)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持續學習能力方面,四年級認為其重要性較高(4.83),二年級較低(4.60),三年級(4.74)和五年級(4.76)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醫患溝通能力方面,三年級(4.67)、四年級(4.72)、五年級(4.70)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高于二年級(4.52);創新與科研能力,三年級認為重要性較高(4.55),四年級較低(4.28),二年級(4.35)和五年級(4.36)居于之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內在素質,四年級認為重要性較高(4.72),二年級較低(4.49),三年級(4.62)和五年級(4.65)居于之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完整準確地采集病史方面,四年級認為重要性最高(4.83),二年級認為重要性最低(4.54),五年級(4.75)與四年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三年級(4.67)與二年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選擇正確的輔助檢查,五年級(4.69)、三年級(4.69)和四年級(4.72)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高于二年級學員(4.46);作出準確的診斷,四年級(5.00)高于二年級(4.64)、三年級(4.66)和五年級(4.77),后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采用合理的治療計劃,四年級(4.94)高于二年級(4.59)、三年級(4.71)和五年級(4.75),后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規范地向上級醫生報告臨床問題并能作出解釋,四年級學員認為重要性最高(4.78),二年級學員最低(4.39),五年級(4.62)與四年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三年級(4.51)與二年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能識別并進行現場搶救,四年級學員認為的重要性最高(4.94),其次是三年級(4.74),五年級(4.82)與三、四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二年級學員最低(4.59);發現和及時按規定上報傳染病,四年級學員認為的重要性最高(4.89),其次是五年級(4.71),再次是二年級(4.51)和三年級學員(4.5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了解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結構和功能(雖然方差分析的P>0.05,SNK檢驗仍然不在同一列),四年級學員認為的重要性較高(4.44),二年級(4.18)較低,三年級(4.31)和五年級學員(4.32)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了解國際衛生狀況和全球健康(同上),四年級學員認為的重要性較高(4.39),二年級(4.10)較低,五年級(4.22)和三年級(4.31)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利用數據庫收集醫學信息,五年級(4.34)、三年級(4.46)和四年級(4.50)認為的重要性高于二年級學員(4.10),前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利用信息新技術進行患者醫護與教育,五年級(4.36)、三年級(4.43)和四年級(4.56)認為其重要性高于二年級學員(4.13),前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掌握英語,能學習、分析英語原文醫學文獻,三年級(4.39)、五年級(4.40)和四年級(4.50)認為其重要性高于二年級學員(4.15),前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習實踐中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三年級(4.67)、五年級(4.69)和四年級(4.72)認為其重要性高于二年級學員(4.46),前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注意傾聽、收集與綜合和患者問題有關的信息,四年級(4.72)和三年級(4.64)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二年級較低(4.46),五年級(4.58)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理解、信任并尊重患者家屬,四年級學員(4.78)較高,二年級(4.44)、三年級(4.56)和五年級(4.60)較低,后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能有效化解醫患矛盾,四年級學員(4.89)最高,其次是五年級(4.66),二年級最低(4.46),三年級(4.57)與二年級、五年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尊重同學在學習與實習中的貢獻,四年級學員(4.72)較高,二年級(4.44)較低,五年級(4.58)和三年級學員(4.62)居于之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善于協調與團隊成員的關系,四年級學員(4.89)最高,其次是三年級(4.63),二年級最低(4.45),五年級(4.58)與二、三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能與其他科室或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四年級學員(4.89)最高,其次是三年級(4.55)和五年級(4.5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最后是二年級(4.39);適當參加其他學科的會議與會診,三年級學員認為其重要性較高(4.52),二年級學員認為的重要性較低(4.24),五年級(4.37)和四年級學員(4.39)居于之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能有意識地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五年級(4.60)、三年級(4.62)和四年級學員(4.78)高于二年級學員(4.38),前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學習和實習活動中具備批判性思維,四年級(4.72)和三年級學員(4.66)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二年級學員(4.44)較低,五年級學員(4.58)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備臨床醫學創新與科研能力,三年級學員較高(4.66),二年級學員較低(4.38),五年級(4.51)和四年級(4.56)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積極參加本專業領域的科研活動,五年級(4.45)、三年級(4.52)和四年級(4.61)高于二年級學員(4.28),前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積極撰寫、發表科研論文,四年級學員最高(4.67),其次是三年級(4.37),二年級學員最低(4.14),五年級(4.32)與二、三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作風務實,雷厲風行,五年級(4.53)和三年級學員(4.54)較高,二年級學員較低(4.30),四年級學員(4.44)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備服從意識與大局意識,四年級(4.67)和五年級學員(4.56)較高(兩者之間沒有差異),二年級學員較低(4.33),三年級學員(4.49)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執行軍事演習、維和反恐、救援護航等重大任務情況,四年級學員(4.72)最高,其次是五年級(4.52),二年級最低(4.23),三年級(4.38)與五年級、二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從地方到軍校的適應能力,四年級最高(4.72),其次是三年級(4.51)和五年級(4.5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二年級最低(4.33);對學習或實習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五年級(4.62)、三年級(4.68)和四年級(4.78)高于二年級(4.41),前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事業心、堅持醫療與國防事業,四年級學員(4.89)最高,其次是五年級(4.65),二年級最低(4.43),三年級(4.57)與二年級、五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責任心、持之以恒,四年級學員(4.89)最高,其次是五年級(4.74),二年級最低(4.55),三年級(4.62)與二年級、五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進取心、追求卓越,四年級學員(4.89)高于二年級(4.58)、三年級(4.59)和五年級學員(4.74),后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行動力、積極主動,四年級學員(4.89)高于二年級(4.57)、三年級(4.66)和五年級學員(4.74),后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自信心、樂觀向上、不畏困難,四年級較高(4.83),二年級(4.59)和三年級(4.67)較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五年級(4.74)居于中間,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誠信正直、廉潔自律、淡薄名利,四年級最高(4.89),二年級(4.51)最低,而五年級(4.69)和三年級(4.71)居于中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其他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此外信息技術和工具應用能力,軍政素質,進行全面、系統、規范的體格檢查,做好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和健康教育4項素質各個年級學員認為的重要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1 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在校學員總體崗位認知較好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員對各項崗位素質的認知度評價為4.10~5.00,均比較重要。可見學生對于未來勝任崗位所需掌握的技能、專業學習的要求、在校培養計劃等有一定的了解。認為最重要的能力素質都集中在臨床醫療服務能力(53%以上的學員認為最重要),對于本專業的核心能力素質認識比較清醒到位,總體崗位認知較好。只有崗位認知確定、清晰,才不會出現逆反心理而荒廢學業[8],學生才能轉化為實際行動、更好地就業、為社會服務。
3.2 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在校學員崗位認知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既往研究報道,專業認知隨大學生入學年份顯著性增加[13],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更了解本專業[12]。既往對于四年學制的大學生進行專業認知分析時,均報道四年級學生的專業認知最好。本次對學制為五年的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學員的調查中,卻發現最高年級的五年級并非崗位認知最高。在9項二級指標和39項三級指標素質中,五年級學員僅在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方面,醫患溝通能力,作風務實、雷厲風行,選擇正確的輔助檢查,利用數據庫收集醫學信息,利用信息新技術進行患者醫護與教育,掌握英語、能學習、分析英語原文醫學文獻,實習實踐中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能有意識地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積極參加本專業領域的科研活動,具備服從意識與大局意識,對學習或實習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12項素質的認知度最高,而后9項四年級學員同樣認知度最高,且四年級學員還對26項素質(持續學習能力,內在素質,完整準確地采集病史,作出準確的診斷,采用合理的治療計劃,規范地向上級醫生報告臨床問題并能作出解釋,能識別并進行現場搶救,發現和及時按規定上報傳染病,了解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結構和功能,注意傾聽、收集與綜合和患者問題有關的信息,理解、信任并尊重患者家屬,能有效化解醫患矛盾,尊重同學在學習與實習中的貢獻,善于協調與團隊成員的關系,能與其他科室或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學習和實習活動中具備批判性思維,積極撰寫、發表科研論文,執行軍事演習、維和反恐、救援護航等重大任務情況,從地方到軍校的適應能力,有事業心、堅持醫療與國防事業,有責任心、持之以恒,有進取心、追求卓越,有行動力、積極主動,有自信心、樂觀向上、不畏困難,誠信正直、廉潔自律、淡泊名利)的崗位認知度也最高。也就是說,四年級學員對35項崗位素質的認知度最高。可見,隨著年級的升高,對五年制的臨床醫學專業學員而言,由學習公共課程和基礎醫學課程轉向學習專業課程、專業見習、實習等,對崗位素質的認識有所提升,大體上四、五年級的崗位認知度高于二、三年級,但并不絕對成正比,四年級學員表現出最高的認知度。五年級學員對于某些素質的崗位認知度有所下降,可能與其即將畢業,正在經歷求職洗禮,想法更現實,期望更理性,容易受負面影響有關。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3.3 有針對性的加強崗位認知教育研究表明,專業教育對于新生認知水平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入學前56.5%的學生對專業不了解[10]、83.3%的學生對統計學專業不了解或非常不了解,經過專業教育后均有明顯改善(“不了解”或“非常不了解”的比例降到18.7%)[5]。專業認知存在差異的原因包括個人認知、課程設置、教育制度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應圍繞以下方面進行個性化溝通和引導。
3.3.1 抓好入學教育,開展專題活動尤其是對認知度較差的低年級學生,采用專業認知教育方案,在基礎知識學習、專業基礎學習等方面進行及時而有效地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導向,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知程度和積極性。包括解讀人才培養方案、召開專業認知主題班會、參觀校內外實踐基地、聘請行業專家開展系列專題講座,邀請優秀畢業生、高年級學生進行經驗交流,一對一幫扶等。
3.3.2 實施本科班級導師制,加強個性化指導“導師制”(tutorial system)源于英國牛津大學,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作為一項基本的教學制度,有助于將課程教學與專業思想教育有機融合起來,在寬松自由的教育氛圍中,通過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引導學生對學業和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專業認知程度。導師制在我國高等教育實踐中也顯示了良好的效果。在師資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可以設立專業指導教師、開展第二課堂等類似制度。
3.3.3 創新課程設置,優化教學環節專業教育與課程設置密切相關[19],高校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質,安排具有層次性、階段性、連貫但不重復的教學模塊,將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起來,提高醫院實習、見習等實踐技能訓練的比例,打牢專業知識學習階段的思想根基[9]。同時,在目前大學生無法自由選擇和調整專業的現狀下,設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邀請專家為學生答疑解惑,加強對學生專業指導[3]。除課程設置外,教材是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主要手段,但既往效果并不顯著[20],要及時更新教材,注意教材選用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3.3.4 進一步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授課中要體現崗位知識、素質及其必要性、有效加深學生的認識、切實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和忠誠度,增強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信心,不斷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工具,發揮小班教學的優勢,采用案例式、小組討論式、行為導向式、翻轉課堂、混合教學、角色扮演、幕課等豐富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20],將專業認知教育貫穿到整個大學教學過程當中[4]。
3.3.5 加強宣傳教育注意不同年級學生的專業認知情況,發揮媒體的輿論宣傳作用,廣泛利用學校官網、官方微信、廣播電視、書刊報紙等宣傳學校的專業培養計劃、學科發展動態和方向、崗位素質要求、發展前景、就業方向等,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人才培養情況,掌握專業領域更新動態、加深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和能力要求[21]。設置一些學生喜愛、參與度高的活動,創設校園氛圍,通過改變校園的視覺,對學生的能力素質形成外在的熏陶和影響[22]。
3.3.6 增加就業指導本研究中,五年級學生的崗位認知度低于四年級。學校要結合職業形勢變化和國家、軍隊人才需求,通過舉辦學術講座、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報告等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們清楚學科前沿技術知識和就業前景;通過介紹已畢業學生的經驗和經歷,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就業信心,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課程學習與未來工作的關聯、獲得對崗位的初步認識,從而為快速適應實際工作崗位做準備[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