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綠色轉型全面展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莊嚴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一經提出,就受到全球廣泛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碳達峰、碳中和列入2021年重點工作之一。
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實現氣候雄心目標是一場硬仗。
“人類就像生活在一個熱氣球里面,如果不斷地注入熱空氣,終有一天,大氣層這個‘氣球就會被撐破,人類就會失去一層保護。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度負增長,‘氣球就會癟下去,也不好。所以,我們要追求的是一個‘碳中和的平衡狀態,保護人類地球家園的生態平衡系統免遭難以挽回的損害?!眹覒獙夂蜃兓瘧鹇匝芯亢蛧H合作中心原主任、研究員李俊峰說。
甲烷、氧化亞氮、氟化氣體等,甚至是水汽,都是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為何我們偏偏要把矛頭“瞄準”二氧化碳呢?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燦認為,二氧化碳在溫室氣體中的占比高,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更大。此外,他表示,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在處理難度上比二氧化碳更容易。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最新《溫室氣體公報》(2020年11月)指出,自1990年以來,長期存在的溫室氣體的總輻射強迫(對氣候變暖的影響)增加了45%,其中二氧化碳占4/5。
記者了解到,我國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燃燒和工業過程(煉鋼、水泥生產等)等。前者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0%,后者排放量占10%左右。按能源的終端消費劃分,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占40%左右,工業的排放量占35%左右,交通、建筑業的排放量各占10%左右,還有農業等也排放一部分溫室氣體。
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我國提出節約能源的基本國策。2005年開始,我國進行了能源雙控——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嚴格控制能源強度?!笆濉睍r期,我國提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具體指標。過去二十年間,我國一步步放緩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速,從“十五”時期8%的增速降到“十三五”時期1.5%以下的增速,大大延緩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長速度。
今后十年間,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要逐步降到0。降到0后,我國化石能源的消費量基本不再增加。屆時我國新增的能源消費量主要以非化石能源、清潔能源為主,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能源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產業結構方面也會淘汰落后產業、落后技術,打造新產業、新業態來拉動經濟增長。
中國的減碳目標對全球碳中和、控制升溫有多大作用?
有研究數據顯示,2010—2016年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吸收約11.1億噸碳,吸收了同時期人為碳排放的45%。
王燦介紹:“有科學團隊做過測算,如果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可每年減排70多億噸二氧化碳,占到全球減排總量的20%。這樣一個減排量,經模型測算,可使得本世紀全球變暖的趨勢減緩0.25攝氏度?!?/p>
王燦認為,碳中和需要全球參與并采取實際行動,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率先承諾碳中和目標,并以實際行動引領轉型,帶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全球氣候治理氛圍。
目前,學術界和科研機構對于通過技術手段達到相對“零排放”都很關注,已經涌現出很多新想法。有些想法已經落實到技術層面,有些還屬于早期研發階段。專家表示,雖然“減碳”按下快進鍵,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頂層設計、產業轉型、人才培養一個都不能少。
“利用新疆準格爾沙漠,按我們現在的效率建出來的太陽能發電站,就已經夠我們全國人民用電?!睆偷┐髮W教授丁光宏提出,我國豐富的綠色能源資源是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一大優勢,但光伏發電如何存儲是個問題,氫能技術的突破是關鍵所在?!鞍堰@些發出的電進行電解水,從水里面提出氫和氧。氫是能量密度含量最高的綠色能源。”
丁光宏建議,以國家為主導,加強氫能基礎研究的布局,在制氫、儲氫和燃料電池等各個環節及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啟動多學科協同攻關,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060年的一個憧憬是,我們國家西部廣袤的沙漠地帶用太陽能發電,用不掉的電,可以電解水變成氫,氫通過管道輸送到東部地區。”
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路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對此,上??萍即髮W副校長朱志遠表示,國家有關部門應從頂層設計上制定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高質量低碳能源發展戰略行動方案和計劃:“我們現在國家建的核能和未來要建的核能,安全性已經有很大提升??茖W家、工程師們正在研制聚變能源。核能這一塊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合理的比例,將來解決能源的結構調整就是有保障的。”
要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也意味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將有巨大變化,從建筑、交通到家用電器等都將低碳化。朱志遠希望推動能源消費的低碳轉型:“碳排放也要像我們今天用水付費一樣,碳排放是要付費的。這種消費側的綠色轉型能‘倒逼企業采取綠色的生產方式。此外,企業如果不迎合消費者綠色需求,就將失去市場需求、損失利潤。”
丁光宏認為,企業在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的過程中,科技也要同步往前走:“這里面會涉及很多新技術的應用,包括智慧能源,通過數據賦能、支撐能源的管理,降低能耗,我們應該加大研發力度。”
“中國在未來十年實現碳達峰,肯定有難度,但是可以做到。”李俊峰說:“全世界已經有許多國家實現碳達峰。我們不要把碳達峰看成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只要下苦功夫,就可以實現。當前,我們的能源偏煤、結構偏重、效率偏低,我們可以通過‘減肥來實現綠色轉型,讓經濟更健康地發展。我們需要樹立通過發展方式、能源系統和生活方式的轉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信心、決心,還要有慢慢改變的恒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