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華

如何使人類的前途更加美好,如何使每個家庭和個人生活更加幸福和快樂,這是人類永恒的課題。劉長允《人類的智慧和生活》(商務印書館2020年5月版)努力運用人類已有的知識和智慧,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索和回答。
這是一部小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歷時10年撰寫而成。全書始終貫穿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一脈絡,對人類的智慧和生活作了多維度總結和探討,涉及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身的關系,對人類前途和命運的探討,以及如何使人類生活得更加幸福快樂等問題。書中既有豐富的歷史、哲學、宗教和文學知識,也對人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成就進行了總結和概括。通讀全書,作者學識之淵博,格局之廣闊,智慧之通達,躍然紙上,“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然后“成一家之言”,正是該書的顯著特點。
作者是歷史學出身,史學功底扎實,文史哲融會貫通,不僅對中外歷史發生發展規律等有創見性思考,而且對物理、數學和化學等自然科學也有長期持續地深入探究。我們常說所有問題最終可以歸結為哲學層面的高度統一,作者在這一點上確是做到了,所以才敢于嘗試“人類的智慧和生活”這樣宏大的主題。但是,這并非說該書撰寫就非常輕松,正如作者在該書前言中所說,對“人類的智慧和生活”這一主題思考了長達30多年之久,2008年起開始邊工作,邊讀書,邊思考,邊寫作,“為了把這部書能寫得扎實和豐富些,先后閱讀400多部經典著作,查閱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千篇以上,做了40多本讀書筆記”。作者為了一個并不大的問題,就需要讀很多的書,比如,為了說清楚人類城市的起源和城鄉關系問題,通讀了劉易斯·芒福德600多頁的《城市發展史》。為了寫好人類的知識起源和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這一小節,就閱讀了洛克、康德、黑格爾、休謨和羅素等人的絕大多數經典著作,等等。
全書共分八個篇章,對宇宙起源及形成、人類知識的起源和積累、信仰和理想的意義、真善美的價值、人類面臨的困境及如何應對挑戰等涉及人類生活的重大問題,都進行了系統研究和深刻揭示。如“人類對大自然應該永遠抱有敬畏感和神秘感,應該永遠熱愛和保護好唯一的地球家園”,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是人類永久生存之道;“穩固和諧的家庭乃是人類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特別強調“一夫一妻制家庭的重要性”;“我們現代人如果有什么迷惘,應該到農業文明中去找指南;我們現代人如果有焦慮和不安,應該到農業文明中尋找慰藉。因為農耕文明經過近晚年的發展,累積了豐富的文化和精神,是最成熟的文明形態”,農業和農村是人類生存之本,應不遺余力地保護;“人類已經獲得的知識并不是確定的,人類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類有永遠不能認識的事物,這對人類不是壞事”,觀點獨到,發人深思;“在人類今后的理想和信仰中,‘宇宙情感和‘自然情懷將是一個重要精神元素,孔子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將發揮重要作用”,堅信中華儒家文化的積極正向影響力;“真善美是人間大道,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人類的幸福生活離不開真善美的陪伴”,強調真善美是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人類面臨嚴重的困境和危機,最要害處在于生態惡化、資源枯竭、核戰爭威脅、科技顛覆,以及對重大國際問題不能形成一致的認識和行動”,表明作者對人類生活的關切憂思和深刻洞見?!白叱隼Ь?,實現新跨越,要靠全人類的智慧和共同努力”,提出應對困境的解決之道。此類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廣泛存在于全書每一個章節,不僅深刻體現出作者對于中西方文化傳統、宗教哲學、自然科學以及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與真知灼見,也體現出作者宏大的學術氣象、寬厚的學術格局以及高超的融會貫通能力,更彰顯出作者對人類社會發展前景的強烈的人文關懷。
近年來,我國學術界研究內容呈現碎片化特征,學者對某一個方向或者某一個點層面的問題,研究的較為清晰和透徹,這樣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很可能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重大宏觀問題無法回應。另外,目前學術著作的寫作體例和寫作范式過于專業化,學術語言很多情況下艱澀難懂,其學術成果一般是限于學術同行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社會普通民眾幾乎不會或者完全不會閱讀學術界專業類書籍,學術成果的社會傳播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國家文化傳承普及遭遇嚴重挑戰?!度祟惖闹腔酆蜕睢芬粫猛ㄋ滓锥Z言,向社會大眾傳遞學術思想與觀點,從而使該書更具親和力、理解力、傳播力和影響力,是現有學術研究范式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創新與超越。該書學術敘事層面也頗有亮點,一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闡述學術思想和觀點,使得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高深問題淺顯化。例如,為了對真善美進行詮釋和概括,作者講述了“趙氏孤兒”“孫叔敖”“姜肱兄弟”“鎖麟囊”等中國傳統經典故事,講述了“戈黛娃夫人”“泰坦尼克號”等西方經典故事,使得“真善美”這一抽象問題的理解難度迎刃而解。二是內容貼近生活,與讀者之間可實現瞬間的交流互動。人類的智慧和生活雖然是一個宏大主題,但又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全書既有衣食住行,飲食男女,又有中西建筑,傳統節日,既有思想觀念,宗教信仰,又有物理天文,數學化學等,可滿足讀者不同層面的心理消費需求。
全書每論及一個問題,作者總是先綜合古今百家之言,然后間出己意。書中雖然知識面廣量大,作者也力求避免枯燥,不時地穿插一些幽默和軼事,并使語言盡可能的生動明快,正如有讀者所說,“讀后心中有一股浩然之氣,豁然開朗之感”。劉長允先生《人類的智慧和生活》一書從人類歷史中汲取智慧,輔之以個人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淵博的學識,使得該書主題宏大而不失精妙,深刻而不失簡潔,嚴肅而不失活潑。品讀和領悟全書,讀者會將自己置身于人類智慧的宏闊視野下,學會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之間的矛盾,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作者系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