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巖濱 張劍鋒 李小勇
【摘要】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為常用的公路橋梁施工技術之一,且隨著大噸位施工機械性能的不斷完善,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本文根據現階段公路施工過程中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現狀為入手點,結合實際應用需求,對其在公路施工過程中的優化應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公路施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0.157
山區公路崎嶇的特點導致常規的路基施工技術不能發揮良好的效用,甚至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而填石路基施工技術便捷、高效的優良特點,不僅在山區公路施工中得到了重要的應用,而且整體公路施工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對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的深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現狀
就現階段而言,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在我國應用較晚,相關技術應用措施也不夠熟練,再加上在實際應用中施工方并沒有制定規范清晰的施工標準,不僅會導致施工階段也無法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監督管理,而且也不能保證整體施工質量的符合規定,從而影響整體公路施工過程的順利運行。
2、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優化
2.1石料選擇質量控制
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的順利運行離不開石料的合理應用,石料自身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填石作業質量。在填石路基施工過程中,路基施工人員應加大對基礎石料的監督控制,自石料采購時期開始,嚴格依據實際需求選擇符合規定的石料粒徑、級配。石料粒徑過大或過小都會對路基質量造成影響,石料粒徑過大會增加相鄰石料間的空隙,從而增加路基不均勻沉降概率,而石料粒徑過小則會增加填石施工工作量。一般填石路基施工石料粒徑應控制在整體填石層厚度的60%以下,且其最大粒徑應小于23厘米[1]。若已采購的石料粒徑超過相關規定,施工管理人員應組織石料管理人員將其篩選處理進行集中處理,然后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二次粉碎、破壞處理,保證石料粒徑符合施工需求。在石料粒徑達到施工需求后應進行后續碾壓操作,碾壓操作過程中一般需進行適當比例細料的增補,以應對石料級別過低或者細料不足對石料質量的影響。一般應控制石料集中篩分曲線系數大于1且小于3、不均勻系數大于5。
此外,根據公路工程施工地點的區別其土地性質也具有較大的變化,因此在不同的施工階段需適當變化填石路基材料。一般石料主要有分層填筑、土石方交替填筑兩種類型,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根據施工階段土地形式進行合理選擇,如當出現石料表層包裹土層情況時,排水堵塞、路基沉降等情況的出現概率較高,這種情況下應避免土石方交替填筑施工操作,而對于土石并存的施工路段可采用土石方交替的施工操作措施。
2.2地基承載控制
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填石路基施工技術雖然可在地形崎嶇的區域進行施工操作,但是路堤填土量、施工線路、周邊環境等外部因素對工程地基承載能力具有較大的影響,而應用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的前提是地基性質的穩定,因此地基承載力的合理監控非常重要[2]。首先應采用粒徑較小的砂土、巖石進行均勻基底的搭建,或者采用粒徑較大、抗壓能力較強的巖石材質作為路基填料,均勻路基填料之間的摩擦作用可降低路基下沉概率,維持路基穩定;然后在實際施工操作過程中對基底物質進行均勻處理,緩解公路底部承載力與表層承載力之間的差異,隨后進行后續的路基填石施工。在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實施過程中應首先利用相關設備對施工路段進行承載力測試,保證石料承載力符合施工需求。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地基承載力直接影響了公路工程運行穩定性,而施工路段承載力測試技術的有效實施可為填石承載力的有效監控提供依據,因此公路工程施工人員可依據地形地質等地理環境及施工填筑量等因素設定相應承載力檢測限度,然后依據施工承載力測試結果與承載力檢測指標的對比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如在路堤上設施三層左右的過渡層等。在地理性質一定的前提下,若施工填筑高度小于8米,則地基承載力應大于120卡帕;而當施工填筑高度在8-18米之間地基承載力應大于200卡帕;若施工填筑高度在18 米之上,可將填筑路基設置在巖石基面上。
此外為了保證路基施工完畢后的運行穩定性,可加強度路基邊坡碼砌施工技術的監管,常用的碼砌施工技術主要有先碼后填、碼砌交替兩種措施,其中先碼后砌施工技術根據路基類型的區別主要單坡碼砌、臺階碼砌兩種類型,在進行單坡碼砌施工過程中應控制單坡碼砌面積為公路基底面積的1/5,而在臺階碼砌施工過程中應在相應的距離設置一定數量的伸縮縫,同時保證填石料的強度大于施工需求。在進行碼砌交替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基底地質的監測,當基底地質性質出現變化時應根據地質性質變化情況采取分段砌筑措施,并注意加強石塊緊實度及相鄰石塊密實度的管理控制。
2.3路基壓實質量控制
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路基壓實工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路基壓實施工操作過程中若出現填石路基石渣較大的情況,可利用公路工程自身可振動特性,利用相應設備進行高壓擊碎處理,隨后進行正常的碾壓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路基碾壓作業是一個連續不間斷的過程,在施工操作過程中若出現調整、移動等情況會碾壓設備會自行啟動振動功能,從而影響整體設備的正常運行[3]。同時在碾壓設備后退操作時應避免水平左右移動操作,盡可能維持碾壓設備處于靜態平衡狀態,從而達到穩定的碾壓效果。在路基壓實操作過程中,應進行先兩側后中間的碾壓模式,并控制兩者之間的重疊距離在36厘米左右,保證路基碾壓密實度符合施工需求。同時路基碾壓過程中維持路面一定的清潔度也非常重要,路基碾壓施工人員應在正常工序開始之前對路基進行清潔處理,保證公路中線、坡腳周邊環境的清潔平整,并將清潔出的垃圾進行集中堆放,提高填石路基施工工程的環境效益。
2.4路基鋪設質量控制
在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石料的攤鋪工序對后續公路運行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施工操作過程中應加大對石料攤鋪工序的質量控制。填石路基攤鋪作業一般采用漸進法,即利用水平分層的措施在既定線路設置下,從地勢較低線路向地勢較高的線路、從道路兩側向道路中間進行依次卸料。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事先對施工面積進行評估核算,在施工面積核算完成之后進行施工預處理操作,即利用推土機等設備對相應路面進行初次推平處理。結合具備物料實時補充、推平處理,為總體路面推平操作打下基礎。在路面初次推平操作中為了保證石料攤鋪的質量及后續施工操作的正常進行,可控制相鄰石料之間的距離在3.8米以上。若石料攤鋪后出現空隙過大的情況,可考慮石料級別過低因素的影響,然后再去輔料增施的方法進行補救措施。首先向填石層表面填入適當比例的輔助材料,如石屑、粗砂、石渣等;然后利用相應設施將輔料填入空隙較大的位置,常采用壓力噴嘴人為添加的方式進行空隙充實。
總結:
綜上所述,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廣泛應用于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操作過程中,其可在地形崎嶇的區域發揮良好的效用。針對現階段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標準不明確、施工不熟練的問題,相關機構應根據實際施工需求,綜合考慮施工地形、施工填筑量、施工面積等因素設定明確的施工規范,然后從石料選擇、石料攤鋪、壓實及承載力控制等方面材質施工控制措施,保證公路工程的順利、平穩運行。
參考文獻:
[1]董鵬程.論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城市建筑,2015,38(32):203-203.
[2]徐宏釗.芻議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8(13):109-109.
[3]何俊霖.芻議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城市建筑,2015(3):3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