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微課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助學效果,認為微課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渲染課堂教學氛圍、優化教學程序、幫助學生理清歷史脈絡、豐富學生學習方法,提出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微課的做法,為課堂注入豐富動力,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
【關鍵詞】高中歷史 微課 助學效果 多元解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6-0052-02
當前,微課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許多教師都將微課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的首選。微課大多以視頻形式呈現,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重點解讀和展示,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學習新知,以提高學習效率。在歷史學科教學中,微課具有靈活、便捷的特點,教師運用微課進行情境設計、教程優化、歷史脈絡梳理、學法傳授等,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幫助。
一、微課能夠提高自主學習效率
教師借助微課開展教學設計,不僅能夠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還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可利用微課布置學習任務,制訂學習計劃,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環節,在主動參與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如在課前預習設計環節,教師可錄制微課視頻,然后將微課視頻上傳到學生學習群,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給學生設定一些預習任務,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先行學習,將不懂的問題留到課堂上交流討論,為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
如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的《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視頻,讓學生觀看這段視頻,注意視頻展示了多個文化發源地,特別是“北京人的發現”,然后結合教材,說說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概況和特點,還有原始社會的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分別有哪些特點?學生開始觀看微課視頻,分析視頻的相關信息,結合教材閱讀思考相關問題;接著再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度思考。經過一番閱讀和思考,學生對相關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課堂學習獲得圓滿成功,學生的學科認知也得以順利成長。
教師借助微課視頻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結合教材閱讀展開自主學習,圍繞既定問題進行研究,給學生帶來了全新學習體驗。微課展示信息更為直觀,特別是那些文化遺址,學生大多沒有機會去現場參觀,而通過微課展示,學生能夠如臨其境。教師適時進行引導,給學生提供學習啟示,能讓學生自然進入自主學習環節。
二、微課能夠渲染課堂教學氛圍
學科教學需要情境的支持,教師借助微課設計教學流程并組織教學,效果會更佳。歷史學科涉及諸多內容,教師以微課為調度,可以創設情境、渲染氛圍,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科學設計微課課件,可以清晰規劃學習路線,讓學生展開思考和討論,提升學習效率。如教學《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時,教師先播放一段微課視頻(這是教師執教其他班級時拍攝的),在視頻中,教師拿出三個面具,然后讓三個學生分別戴上面具,讓其他學生仔細觀察面具,猜測這三個人物的身份。學生對這個游戲很感興趣,現場互動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學生開始研究面具特點,紛紛展開猜想,但都不能準確猜出答案。于是,教師給出一些備選答案:詩圣、書圣、畫圣。學生有了思考方向,很快就能“對號入座”了。這一微課視頻播放后,學生的思維被成功激活,教師隨即利用多媒體展示莫高窟中的“胡旋舞”,以及一些壁畫作品,將課堂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教師推出微課視頻觀看任務,引導學生展開互動交流,能給學生創設特別的學習環境,帶來更多內心觸動,其調動作用更為突出。微課視頻成功渲染了課堂學習氣氛,確保課堂學習效果更佳。
三、微課能夠優化教學程序
微課不僅能直觀展示學習內容,還可以布置學習任務,提出活動要求,做出學習示范,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訴求。教師在不同教學環節使用微課視頻,減少一些過渡環節,對教學程序進行優化處理,可以讓課堂教學更為精煉、集中,學生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在教學《三國至隋唐的文化》這部分內容時,因為涉及內容比較多,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教材閱讀,然后借助微課展開學習調度,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同時,展開思考和討論。如介紹這段歷史時期的文學成就時,教師引導學生觀看微課視頻,讓學生搜集相關文學作品進行互動交流。在介紹書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中的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多種書法作品,重點介紹書法家王羲之的成就。在介紹繪畫時,教師引導學生觀看微課視頻中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讓學生自發進行欣賞和討論。在進行雕像成就介紹時,教師讓學生觀看云岡石窟、莫高窟等著名雕像。學生對這些作品都有濃厚的觀察興趣,自然會積極思考及討論,在觀看、分析、對比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
教師以微課視頻為調度手段,推進學習進程,從文學作品到書法成就,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微課調度下展開的。學生對這些信息較為敏感,能夠做出積極響應,確保學科學習的順利進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激活,課堂學習氛圍良好,學生的學習漸入佳境,學習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四、微課能夠理清歷史脈絡
歷史課程內容眾多,特別是在進行知識點梳理時,教師借助微課展示知識圖形結構,利用直觀動態的畫面進行梳理,可以讓學生建立清晰的歷史脈絡認知。學生對直觀性學習信息更容易接受,教師推出微課視頻,能夠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為學生提供訓練機會,如果能夠對接網絡交互平臺展開學習和訓練,其助學效果會更為豐富。
教師借助微課進行課程流程梳理,能夠帶來更清晰的學習引領,讓學生自然構建歷史知識脈絡。如教學《遼宋夏金元的統治》這節內容,教師在講解“遼與西夏的建立”時,先利用歷史人物來引導:大家知道岳飛嗎?關于岳飛的故事有很多,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教師打開多媒體,播放一段微課視頻,要求學生在觀看時進行內容梳理:這段視頻介紹了遼朝的建立、遼朝統治制度、制度改革;西夏的建立、西夏與宋朝的戰爭、西夏與遼的戰爭、金朝滅遼、西夏臣服金等內容。學生結合教材相關內容展開梳理性閱讀,對一些歷史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逐漸形成系統性認知。在學習成果展示討論環節,教師讓學生做筆記,對相關內容進行梳理,形成清晰的歷史知識脈絡。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視頻播放過程中穿插一些戰爭小故事,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讓學生在充分感知中建立學科認知。
教師借助微課進行內容梳理,給學生提供清晰的思考路線,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對相關環節進行梳理和總結,能有效提升其學習品質。特別是戰爭故事的引入,這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能夠帶來更多鮮活認知。歷史事件眾多,如何將這些歷史事件串聯起來,進行還原梳理,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考驗,教師用微課視頻進行整理,能讓學生得到更為直觀的信息,有利于學生進行梳理和總結。
五、微課能夠豐富學生學習方法
微課提供直觀性信息,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觀看、分析、互動、總結的學習機會,也能夠讓學生從相關學習觀察中獲得一些啟示,形成一些學法積累,這對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現實意義。“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法應用也是如此,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感知機會,讓學生自行歸納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對學生的學習成長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高中學生有一定的學法積累,教師推出微課助學手段,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啟發。
如教學《兩次鴉片戰爭》這部分內容,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虎門銷煙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思考:如果沒有虎門銷煙這個事件,鴉片戰爭還會爆發嗎?學生開始深入思考,課堂互動氛圍逐漸形成。在面對“鴉片戰爭對中國有什么樣的影響”這個問題時,教師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觀看,對多種觀點進行思考,選擇自己認同的觀點進行重點整合,形成自己的認知。在課堂展示環節,教師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對這個問題進行重點研討。有學生認為,鴉片戰爭是重要歷史轉折點,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有學生說,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嚴重災難,打開了國門,外國侵略者從此進入中國。
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微課視頻,讓學生借鑒他人的觀點,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從學生展示出來的觀點來看,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合理的,微課投放很及時,學生觀看視頻很認真,獲得的學習體驗也很深刻,更獲得了學法積累。
微課帶有直觀性、針對性、開放性、靈動性等特點,屬于重要的輔助學習手段,高中學生對微課應用比較熟悉,教師需要做好優化設計,讓學生自然接受微課信息,深入研究學習內容,歸結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微課助學作用極為豐富,教師要合理使用,讓更多學生順利進入學科學習核心,在充分觀察和深度思考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參考文獻】
[1]秦文軍.基于角色互換的歷史課堂教學探索[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1(16).
[2]楊志剛.加強學科融通,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J].安徽教育科研,2021(23).
[3]亓彬.初探高中歷史教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8).
[4]李慶春.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8(7).
[5]吳樹文.基于微課的高中歷史翻轉課堂教學評價研究[J].中學歷史教學,2018(7).
【作者簡介】劉宗麗(1980— ),女,漢族,山東平度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山東省平度第一中學,研究方向為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