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高中體育學科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模式單一、訓練內容匱乏、學生參與熱情不高等問題,提出體能訓練模塊教學、態度培養模塊教學、技能培養模塊教學、心理健康模塊教學等課程建設路徑,通過傳授運動方法技巧、升級運動訓練形式、優化教學指導、實施過程發展評價、推行成長檔案評價等創新教學評價方式,建立模塊教學品牌。
【關鍵詞】高中體育 模塊教學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6-0151-02
所謂模塊教學,是指將系統性內容和程序做分解設計,形成系統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通過單元教學而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法應用。體育學科模塊劃分是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來設定的,學生每學年要修習4個模塊共72課時,具體包括體能模塊、健康教育模塊、運動技能模塊、體育態度培養等。在高中體育學科教學中引入模塊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理性選擇模塊教學內容、優化模塊教學條件、設計模塊教學程序、創新模塊教學活動、延伸模塊教學維度,以滿足更多學生學習訓練的訴求。
一、體能培養模塊教學
體能是指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在運動中的綜合反映。身體形態和技能是體能的物質基礎,運動素質是體能的外在表現,它是體能的核心,表現為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靈敏等。由于部分學生的體能基礎比較薄弱,再加上體能練習相對比較枯燥,部分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導致部分學生對體能訓練不感興趣。因此,教師要通過精選教學內容,為模塊教學方案設計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對教學內容做優化處理,確保體能培養模塊教學設計順利展開。
(一)精選模塊內容
模塊教學方案設計包含諸多內容,目標設計要突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多個方面,強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課程標準》對模塊組成有特別設定:每個運動技能系列由若干運動項目組成,如足球、跳遠、健身健美操、蛙泳、防身術、花樣跳繩等,以便讓學生對所選模塊進行較為系統的學練。模塊有大小之分,如足球或者籃球訓練項目,也包括諸多小模塊,每一個模塊都有自己的內容和要求,教師要精選這些模塊的教學內容,為學生順利參與訓練創造條件。一個模塊不僅要有鮮明的主題,還要做好課時規劃,而且要兼顧單元設計和課時設計,教學環節要明確,訓練目標、學練形式、重點突破、過程效果檢測等,都屬于訓練環節和步驟內容,教師要做好整合處理,確保模塊教學程序順利打開。
(二)優化體能教程
學生對運動和訓練存在不同認知,教師要做好模塊教學規劃,這樣可以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參與到訓練中。如耐力跑訓練,這是體能訓練模塊內容,學生大多對這項運動持排斥態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做出合理安排:讓學生每天選擇一個距離堅持長跑,可以是1000米,也可以是5000米,并寫出跑步日記,看誰堅持的時間更長,然后定期開展交流活動。為確保運動正常開展,我們針對長跑鍛煉設定網絡直播欄目,讓學生在長跑時將視頻或圖片傳輸到這個平臺上,大家展開互動交流。任務設定后,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其中,直播平臺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在直播互動中展開調度和評價,對學生的長跑給予方法指導,對學生的優良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確保直播平臺始終處于熱鬧的氛圍之中。學生對這樣的操作方式比較感興趣,其訓練效果自然呈現出來。可見,模塊教學未必都在課內完成,教師要適時做出延伸設計,讓學生借助更多輔助手段進行訓練,這樣的訓練效果才會更加理想。
二、態度培養模塊教學
相關調查顯示,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學業負擔重,他們對體育鍛煉的總體態度都不夠積極,尤其不喜歡耐力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為了糾正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教師要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鍛煉的教學質量。
(一)激發運動熱情
模塊教學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處理,同時對教學情境展開創新設計,增加訓練的運動吸引力,讓更多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訓練。如在糾正體育態度模塊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示信息、親自做示范操作,或者讓學生親自參與示范操作,這樣能夠激發學生運動的積極性,進而糾正學生的體育態度。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一些直觀信息,能夠對學生感官帶來一定的沖擊,如果能夠做出更多示范操作,就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跳高訓練時,很多學生難以掌握操作要領,特別是女生,更是害怕跳高運動訓練。為此,教師可以先做出一些示范操作展示,對跳高動作進行分解處理,然后挑選一些運動骨干進行現場表演,以帶動更多學生主動展開訓練。但不少女生還是存在運動恐懼,不敢做動作,跳高表現不盡如人意。此時,教師再組織這部分學自行設計訓練環節,讓學生自由模仿訓練,感受跳高運動體驗。通過鼓勵學生自主設計訓練內容,包括橫桿高度、起跳動作、助跑方向等,讓學生有更多自主權,進而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
(二)推動模塊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體育學科教學中,教師圍繞學生設計運動項目,組織學生主動開展體育訓練等,這些都屬于主體教學追求的目標。教師以矯正學生運動態度為教學主題展開設計和組織,體現模塊教學屬性特點。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對文化課更為重視,往往忽視體育課訓練,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要做出積極應對。第一,做好運動宣傳。“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教師針對體育鍛煉的正面作用展開宣傳,能夠對學生形成心靈沖擊。第二,推出適合的運動項目。學生對運動訓練有主動參與的熱情,自然能夠樹立正確的體育態度。第三,組織娛樂性、競賽性體育運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這也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第四,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利用多種運動條件,展開生活化運動和訓練,進而矯正其運動態度。
三、技能培養模塊教學
技能模塊教學凸顯訓練的系統性、漸進性、開放性、實踐性,教師要做好運動組織,精選運動內容,創新運動形式,積極傳授一些運動技法,讓學生順利進入到運動環節。
(一)傳授運動方法
技能模塊教學程序啟動后,教師不僅要做好程序梳理和銜接,還要關注運動方法和運動技巧的傳授,讓學生自然進入訓練環節,進而在主動運動中形成學科核心能力。學生對運動有選擇性,教師對此要展開針對性設計,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樣才能夠提升運動的實效性。模塊教學應貼近學生主體展開,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情進行調度。如在籃球運動訓練中,教師先對學生的籃球運動基礎和知識儲備展開調查,推出了多種訓練形式,如運球、投籃、傳接球,教師在這些訓練中,分別做出方法指導,并多次示范操作,對動作要領做分解介紹,甚至調出職業聯賽的視頻讓學生觀看,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訓練和學習。為激發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主動性,教師還推出一些游戲內容,以提高籃球訓練效果。如定點投籃比賽小游戲,學生都能夠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籃球素質。
(二)升級訓練形式
技能模塊教學要落實諸多教學目標,自然需要多種訓練形式的支持。學生有運動偏好,身體素質也存在差異,這是普遍現象。教師可以在訓練形式上開展多樣化設計,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形式,只要能達成運動目標,選擇什么樣的訓練形式并不重要。此外,教師還要關注運動團隊的建設,鼓勵學生自由組建運動團隊,借助集體的力量提高訓練品質。教師推出模塊教學模式,需要系統性設計和執行,在這種情況下,僅僅讓學生順利進入運動環節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對運動組織、運動技能培養、運動效果評價等多方面進行關注,讓運動始終處于高效運行狀態。如徒手操訓練,教師先開展學情調查,對徒手操開展情況、學生掌握程度等信息進行整合處理,然后設計系統性訓練計劃:第一步,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徒手操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接著跟進介紹一些運動要領;第二步,學生模仿學習,教師跟進指導,對學生運動表現做矯正;第三步,師生互動交流,推出一些集體展示環節,讓學生主動做運動展示;第四步,教師對學生徒手操訓練情況做檢測,對其運動表現賦分評價。
四、心理培養模塊教學
心理健康模塊教學呈現體系性,教師要對運動內容進行篩選、對訓練要求做好規劃、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特別是教學評價的改進,需要教師付出更多努力。
(一)創新運動評價
教師要對學生開展動態性觀察,搜集更多評價信息,借助觀察、測試、調查等多種評價形式,對學生的學科表現做出客觀評定,為學生主動參與訓練提供精神支撐。開放性評價有鮮明的特征,教師要做好必要規劃,讓學生關注運動評價活動:一是評價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調控,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微觀應用要注重細節;二是評價內容包括課內課外、訓練表現和運動基礎等多個方面,運動態度、運動成長、運動方法應用等,都是關注的方向;三是評價體現多元化特點,評價方式、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方法等,都需要多元化支持;四是評價原則追求開放式,教師和學生都屬于評價主體,評價過程應公開透明,體現公平公正。學生大多關注自己的運動表現,對訓練評價也頗為關注,教師應抓住學生的訓練心理展開評價操作,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運動激勵,確保運動訓練的順利展開。
(二)推行成長檔案
心理健康模塊教學可以引入成長檔案內容,這對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數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個核心目標的落實,建立學生運動成長檔案。成長檔案要與模塊教學高度匹配。學生運動基礎、訓練習慣、運動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唯有運動成長檔案能夠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最合理的評價。學生運動成長檔案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單憑學科教師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教師可以組成專門的運動檔案管理小組,吸收部分運動骨干學生具體負責這項工作,教師應做出政策規劃,讓學生參與數據搜集、整合、處理等工作,及時處理每一名學生的運動基礎、運動成績、訓練表現等基礎數據,讓運動檔案呈現動態化管理。如果能夠借助網絡做管理操作,讓學生隨時可以查看檔案內容,不僅能夠體現檔案管理的透明化,還能夠形成更多運動激勵,讓學生產生運動緊迫感和責任感。
體育學科教學滲透模塊教學內容,符合新課程改革基本要求,具有更為廣泛的實踐價值,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整合教學內容、推出教學活動、創新教學評價,確保模塊教學程序的順利執行,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學生對模塊教學有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做好對接處理,結合學生訓練現實,推出更多訓練任務,讓學生在系統性訓練中樹立學科核心素養,這是模塊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權翠,閆巖.“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體育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2021(2).
[2]連仁都,陳慶燦.優質學科建設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模塊建設實踐與思考[J].體育教學,2020(3).
[3]趙旭.簡析高中體育校本課程的建設[J].青少年體育,2018(9).
【作者簡介】陳振學(1968— ),男,廣東廣州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現就職于廣州市白云中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高中體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