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飛進
【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認為教師要從實驗內容、實驗目標、實驗方法、實驗活動、實驗評價等多維度進行分析和設計,通過整合實驗資源等做法,旨在讓學生在深度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 探索實驗 組織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6-0125-02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注意凸顯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要對實驗內容、實驗目標、實驗方法、實驗活動等進行整合處理,借助多種輔助手段展開創新設計,組織學生進入實驗環節,在創造性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高中學生對探索性實驗比較熟悉,其參與熱情也很高,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訴求開展對應設計,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加適合的學習契機,讓學生在主動探索學習中增長學科認知基礎。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教師從實驗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流程,能夠讓學生自然進入到探索環節,順利啟動學生的實驗思維,讓學生主動開展創意探索行動。
一、整合實驗資源
學生對實驗體驗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實際情況設計實驗活動,為學生營造主動探索學習的機會,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實驗探索活動的過程中習得新知,掌握方法。
(一)精選實驗內容
在設計探索實驗活動時,教師要對教材內容展開深度解析,對實驗屬性做出科學評估,以便推出科學合理的實驗任務,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實驗操作的主動性。物理實驗分為演示實驗、探索實驗、觀察實驗、驗證實驗等多種形式,教師要有整合優化的意識,精選探索實踐內容,或者是對實驗環節進行改進,增加探索實驗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主動探索學習的機會,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一定的幫助。
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液體的表面張力》時,教師先提出思考問題,然后推出實驗方案讓學生探索:液體處于不同溫度之下,其張力是不同的,如何運用實驗進行驗證呢?這里有一些實驗用材料:回形針、透明杯子、量杯、溫度計以及溫度不同(0°、25°、40°)的地下水等。請大家自行設計實驗程序,借助這些實驗材料進行探索,比較這三種溫度下的地下水哪種張力更大。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展開實驗研究,然后敲定實踐設計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仔細觀察學生的互動交流,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驗設計情況,并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中肯的評價,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在實驗操作環節,學生都能夠主動探索,并結合教師給出的方法認真操作,最終習得新的知識。
(二)優化實驗目標
物理實驗和其他學習活動一樣,需要有明確的目標規劃,因為探索實驗大多屬于學生的獨立操作,教師需要在目標設計時有優化設計意識。因此,在學生設計好了實驗活動流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優化實驗目標設計,引導學生對實驗目標進行分析,并給出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清晰的操作路線,從而自然進入到實驗操作環節,并在實驗探索中建立實踐認知。
如在教學《蒸汽輪機燃氣輪機》一課時,教師設計了觀察實驗活動: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對蒸汽輪機和燃氣輪機的工作原理進行觀察和梳理,對其工作流程進行歸納總結,通過觀察對比,找出其優點和缺點。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對這兩種機械有更清晰的把握。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教學要求進行觀察和閱讀學習,通過多重互動交流,對相關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師從目標設計角度出發展開實驗指導,讓學生認真觀察和對比,順利啟動學生的實驗思維。學生對探索實驗有清晰的認知,教師給出具體的規劃,要求學生開展觀察和互動,學生都能夠積極響應,對機械原理進行推導和總結,最終實現新知學習。
二、設置實驗情境
實驗情境的創設不僅有助于反映新舊知識的聯系,而且能使學生在參與實驗活動的過程中達到認知和情感的有機融合。因此,教師要科學設計實驗情境,合理設計實驗問題,并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給予方法指導,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在新知學習中獲得新的體驗和生成新的感悟。
(一)布設實驗問題
盡管探索實踐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但是教師還要借助問題設計開展對應調動,讓學生在探尋問題中建立實驗認知。實驗問題需要有啟發性,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索問題中進入實驗核心。因此在問題設計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驗認知基礎和能力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這樣才能設計出順利調動學生學習思維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有需要,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實驗問題的設計,引導讓學生開展質疑性學習,挖掘實驗亮點。
如在教學《放射性的發現》時,教師利用問題設計實驗活動:化學反應能改變原子核的結構嗎?射線從哪里來?射線能夠從原子核內部射出,那么原子核有結構嗎?怎樣開展實驗研究呢?問題一出,立刻引起學生的熱議。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沒有給出實驗任務,而是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度研究,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思考,并在觀察分析中建立學習共識。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問題有主動思考的意識,教師借助問題進行教學推動,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探尋新知,習得新知。
(二)傳授實驗方法
探索實驗有更大的挑戰性,教師要注意在學法方面做出積極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多學法支持,這對促進學生探索學習認知成長有正面的促進作用。探索實驗對實驗條件、實驗環境、實驗器材有一定的要求,對實驗設計、實驗組織、實驗分析、實驗討論等也有明確的規定,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驗基礎做出客觀分析,這樣才能在學法指導中給出更多適合的選擇。
如在教學《熱力學第二定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對熱傳導的方向展開思考,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利用實驗的方式解讀永動機的不可行,從而揭開永動機的欺騙性,特別要對熱傳導過程中能量耗散等進行詳細分析和討論。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對能量守恒定律進行研究,列舉一些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具體事例進行集體討論,并對永動機的可行性進行推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的個性觀點和實驗案例列舉情況進行評價,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提示,幫助學生自然建立學科認知基礎。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給予方法指導,引導學生進行對應思考,讓學生從互動交流中達成學習共識,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雖然沒有推出具體的實驗任務,但其探索屬性更高,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和認知也更為豐富。
三、組織實驗活動
學生對實驗活動有更強的認同感。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訴求展開對應設計,對實驗活動環節進行創新,升級實驗操作程序,延伸實驗設計的維度,都能夠對學生形成思維沖擊。
(一)升級實驗形式
學生對探索實驗活動主動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教師要創新設計活動形式,以提升探索學習品質。特別是現代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為探索實驗提供了更多支持和幫助。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要設計一些引導學生從更多方向思考的活動,讓學生在更多信息支持下開展探索行動,這樣才能大限度地提高探索效率。盡管高中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運用早已非常熟悉,但是教師在推出探索實驗任務時也要給學生一定的提示,讓學生借助網絡信息開展探索實踐,快速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
如在《放射性污染和保護》教學中,教師先對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性進行解讀,然后給學生設計了生活調查任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放射性物質,請大家仔細觀察,調查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放射性物質的存在?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學生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也很樂意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分析。不過,剛開始學生對如何進行調查研究并不清楚,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借助網絡搜集相關的信息,然后深入生活,通過詢問親朋好友,或者直接到街上采訪等活動,獲得一些相關放射性物質的信息,如微波爐、玻璃容器、手機、醫院透視等,都帶有一定的放射性物質。教師對學生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并對學生的調查情況給予高度評價。由此可見,教師要求學生深入生活開展調查活動,這是探索實踐的范疇,學生能夠從實踐探索中獲得不少相關信息,促進其學科認知能力的成長。這個信息搜集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教師利用實驗任務開展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生成新的學習動機。
(二)延伸實驗訓練
探索實驗不能局限在課堂有限的時空條件之中,教師要有延伸設計意識,利生活觀察、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網絡信息搜集、媒體模擬實踐等開展探索實驗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解析,推出更多實驗方案,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選擇,促進學生學習體驗和經驗的成長,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
如教學《從電照明到家用電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針對“節約用電與環境保護”這個內容設計訓練任務:深入自己的家庭,對家庭用電情況進行調查,并對家用電器的選擇進行分析,給出最佳配置方案設計,為節約用電做出自己的貢獻。學生對家用電器比較熟悉,都能夠做出具體的分析,針對電器額定功率進行計算。如白熾燈和節能燈的選擇,這里體現了不同的消費理念。學生平時很少關注家庭用電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推出調查分析任務,讓學生對家庭用電情況開展調查分析,不僅能夠讓學生順利進入實驗操作環節,還能夠讓學生自覺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這對促進學生的思想成長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物理實驗活動中滲透思想教育,這是比較有創意的設計,教師針對學生的生活現實進行調查組織,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形成的學習認知更為豐富。
學生對實驗學習有比較大的參與興趣,教師對此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借助實驗設計開展教學組織,讓學生自然進入實驗探索環節,從而在深度思考和廣泛對話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傳授一些探索方法,為學生準備更多實驗素材,設計更多實驗探究活動方案,進一步促進學生探索認知的建立,以促進其學科能力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梁旭.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教·評:浙江省近幾年高中物理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物理,2021(21).
[2]陸軍.注重學習過程聚焦科學思維:高中物理教學中發展科學思維的實踐探索[J].物理教學,2021(8).
[3]許文怡.泛在學習視域下高中物理數字化實驗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