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晴川學院會計學院 張 朗
目前,學術界針對縣域經濟并未形成統一的概念,大多數學者認為,縣域經濟主要對縣級區域地的經濟進行管理,在經濟調控過程中要考慮到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并根據市場導向發展特色經濟,不斷提高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功能健全的縣域經濟[1]。
人力資本的價值主要是通過具有知識技能、文化水平的勞動者來體現。提高人力資本的方式主要通過教育投資。根據人力資本是否能在區域間進行自由流動,可以分為通用人力資本和專業人力資本。通用人力資本不受區域的限制,可以進行自由流動。專業人力資本對區域相關的產業依賴性較高,很難在區域之間進行自由的流動。
“推-拉”模型認為人力資本的流動是由于促使人力資本遷移的推力與阻礙人力資本遷移的拉力作用形成的,推力包括本地的自然資源不足、收入水平較低等因素,拉力包括情感因素、家庭因素、生活成本等。當推力的作用較大時,就會出現人力資本遷出本地,當拉力的作用較大時,人力資本就會遷回本地,出現人力資本回流的現象[2]。
1.人力資本回流對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
第一,在思想理念方面,人力資本回流,會將沿海發達地區的思想理念帶回本地,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思想和理念,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第二,在資本積累方面,人力資本回流,通常會將多年積累的積蓄帶回本地,在當地進行創業或投資,從而搞活當地的經濟,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有機會。
第三,人力資本回流可以通過勞動力供給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人力資本回流,會增加當地人力資本的供給量,有利于當地開展勞動密集型的項目和企業。有些人力資本的回流,是勞動者學習了一定的技能后的回流,勞動者可以將這些技術帶回當地,可以提高當地的生產效率,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3]。
2.人力資本回流對經濟增長的消極影響
第一,人力資本回流會對當地的勞動力產生巨大的沖擊,回流的人力資本通常比當地現成的勞動力具有更高的素質,從而影響當地經濟的穩定,對當地經濟產生消極的影響。
第二,人力資本回流可能會超過當地人口承載能力,城鎮對人口的承載能力有限,城鎮不能承載的人口只能流向農村,不利于當地的城市化進程,對當地經濟產生消極的影響[4]。
第三,人力資本回流可能會加劇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人力資本回流到當地后,和沿海相比,收入水平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從而加劇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對當地經濟產生消極的影響。
第四,人力資本回流可能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勞動者在回流前已經習慣沿海地區的生活環境,勞動者的回流可能會使其較難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從而產生一定的不良情緒,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影響經濟的發展。
本文在國內外學者研究人力資本回流的基礎上,對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對經濟的作用進行了灰色關聯度分析。本文的研究豐富了人力資本回流方面的理論內容,同時為充分發揮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的積極作用提供了政策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為了研究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本文選取了黃岡縣域人口回流量(萬人)、第一產業增加值(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億元)4 個變量進行研究。
本文為了研究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從《黃岡市統計年鑒》搜集了2010-2018 年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量與經濟增長的指標數據,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黃岡縣域2010-2018 年人力資本回流與經濟增長數據
首先,為了去除數據數量級和量綱的影響,運用公式(1)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數據標準化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黃岡縣域2010-2018 年人力資本回流與經濟增長數據標準化結果
然后利用公式(2)對經濟增長指標求差序列,并求出每個指標的最大差和最小差。

差序列計算結果如表3 所示。
最后,根據公式3 求關聯系數。

根據公式(4)計算關聯度。

表3 黃岡縣域2010-2018 年經濟增長指標差序列
計算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黃岡縣域2010-2018 年人口回流與經濟增長關聯度與關聯系數
可以看出,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與第一產業增加值關聯度為0.6747,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與第二產業增加值的關聯為0.6338,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的關聯度為0.5438,黃岡縣與人力資本回流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聯度為0.6278。黃岡縣域人力資本回流與第一產業的關聯度最高,與第三產業的關聯度最低。
縣域人力資本的流出受到經濟、教育、科技、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其中縣域經濟與城鎮經濟的差距是其主要因素。對于黃岡縣域,政府要針對人力資本存量加大教育投資力度,不斷提高本地人力資源的素質,從而提高黃岡縣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增強黃岡縣域對人力資本的拉力。黃岡縣域要盤活現有的人力資本,不斷提高黃岡縣域人口的綜合素質,加大對企業職工的培訓力度,提高職工的技術和技能水平,實現通用人力資本向專用人力資本的轉變。黃岡縣域政府要加大對人力資本教育方面的投資,提高黃岡縣域對人才的吸引力,減少人口流出,吸引人才回流。
黃岡縣域政府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長期的人才引進機制,提高黃岡縣域對人力資本的吸引力,吸引人才回流。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投資項目、產業等手段,吸引黃岡縣域的人才回流。政府可以建立企業孵化制度,回流的技術性人才可以有機會進行創業或投資,使技術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并且針對回流技術性人才,創辦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或補貼,吸引人才的回流,增強人口遷移中拉力的作用。
在沿海工作的人力資本已經習慣了大城市的便利生活,人力資本回流后,這些人才比較難適應本地的生活條件。當地政府要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人們生活的便利性,吸引人力資本的回流,減少大城市生活環境拉力的作用。回流的人力資本,尤其是高素質的人才,主要對當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存在較大的疑慮。政府要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打消回流人才的疑慮,為他們提供舒適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環境[4]。
人力資本回流過程中,尤其是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主要會考慮到工資待遇的問題。毋庸置疑,沿海地區的工作水平比中西部明顯高出很多,人才回流就要面對薪資水平的降低。當地政府主要是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水平進行調整,實際的作用并不明顯,對于勞動者來說,工資的上漲幅度趕不上物價和生活成本的上漲幅度,當地政府要提高勞動者工資待遇水平,提高黃岡縣域對人力資本的吸引力,使人才回流,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沿海地區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導致黃岡縣域大量人力資本的流出。但由于家庭因素、情感因素的原因,又出現了人力資本的回流,人力資本回流對當地經濟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本文針對黃岡縣域人力資本的回流進行了研究,利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研究了人力資本回流與當地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人力資本回流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度。政府想要發揮人力資本回流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就要加大對人力資本教育的投資,加強人才引進機制,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工資待遇水平,吸引人力資本的回流,促進黃岡縣域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