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項目由江蘇省教育廳于2019年組織實施,經各設區市教育局遴選推薦和省教育廳復核,共有42個工作室被確定為首批江蘇省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工作室運行以來,充分發揮了網絡優勢,縮短了地域差距,把網絡教研、師資培訓、教學資源和個人空間有機融合,促進了互聯網環境下教科研方式的轉變和師生信息素養的提高,目前已涌現了不少網絡教研和資源的優秀成果。
揚州市考核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工作
2020年12月14日,揚州市組織開展陳文艷、王軍文、劉嵐3個省級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2020年度建設與應用情況驗收會。考核過程中,專家組詳細查閱了各工作室的建設過程臺賬資料,從工作室的建設與活躍程度、工作室在培訓指導教師方面發揮的作用和工作室在特色教育教學中取得的成效等方面進行了考核評估,并對3個工作室的工作成效給予了肯定。下一步,各工作室將在堅持做好本學科信息化教學的前提下,加強拓展與整合工作,發揮網絡平臺和技術優勢,努力在區域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工作中創出江蘇范式。
揚州市電化教育館高度重視江蘇省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在工作室建設初期召集領銜教師共同探討工作室建設方案,制訂并完善了工作室的管理考核制度,通過協調多方力量全面支持工作室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教研活動。截至目前,共開展4次工作室領銜教師、核心教師會議,形成工作簡報30余期,上傳教研文章267篇、相關資源215個,組織開展名師課堂240節、網上評課和話題研討85次、課題研究和教研活動32次,整體參與人數達到177人,其中領銜教師3人、核心教師28人、學員教師146人,工作室網頁綜合訪問量達45446人次。工作室參與人員覆蓋面逐漸擴大,推廣示范效能不斷增強。
揚州市電化教育館將全力推動江蘇省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針對考核驗收合格的3個網絡名師工作室,分別給予專項配套工作經費2萬元,用于網絡名師工作室業務開展,激勵網絡名師工作室不斷進取、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努力使江蘇省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成為研究的平臺、成長的示范、凝聚的核心、輻射的窗口,發揮名師的學科引領和輻射作用,為促進揚州市教育均衡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蘇州市舉行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
現場交流活動
2020年12月4日,蘇州市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現場交流活動在萬紅小學舉行。江蘇省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金玉、蘇州市電化教育館館長顧瑞華、張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長朱治國等出席活動。朱治國致歡迎詞。
蘇州市有4個工作室被確定為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分別是蘇州市吳江區鱸鄉實驗小學周迎春網絡名師工作室、張家港市萬紅小學錢亞萍網絡名師工作室、蘇州工業園區星匯學校王水麗網絡名師工作室、蘇州市草橋中學校丁銀杰網絡名師工作室。金玉、顧瑞華為蘇州市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授牌,并充分肯定了4個工作室發揮的示范引領作用,明確了工作室今后發展的方向。
錢亞萍網絡名師工作室特聘請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省特級教師曹國慶等一批名師作為工作室指導專家。朱治國頒發聘書。
與會者觀摩了“聽·見中華”民族音樂特色課程節目展演。錢亞萍網絡名師工作室和萬紅小學聯盟師生的精彩表演,獲得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
本次活動共開設語文、數學、音樂、科學等7個學科10節觀摩課。教師們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利用平臺構建自主合作、探究互動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基于技術融合的課堂教學新樣態,并進行了線上直播。工作室指導專家、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潘麗琴老師給工作室全體成員作題為《小學音樂課堂民歌教學策略之“起承轉合”》的專題講座。
江蘇省電化教育館項目負責人曹鵬、蘇州市電化教育館研培中心主任周紅濤與4位工作室領銜教師座談。4位領銜教師分別介紹了各自工作室建設過程中的做法、亮點、成效,并結合各自工作和學科特點,對下一階段如何推進網絡名師工作室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
曹鵬和周紅濤對4個江蘇省名師網絡工作室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大家能充分發揮名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將網絡名師工作室建設成為教師成長的搖籃、優質資源的整合基地、優秀成果的展示平臺。
南通市舉行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
現場交流活動
2020年12月2日,南通市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現場交流活動在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附屬小學海光校區舉行。江蘇省電化教育館館長姚志化、副館長厲浩,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長郝浩亮,海安市教育體育局局長章曉麗出席活動。南通市教育技術中心、南通市各區縣電教中心負責人、南通市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和核心組成員及部分學員教師、南通市第二批申報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的領銜教師以及海安市各區鎮電教教研員、各中小學分管電教工作負責人參加活動。
啟動儀式上,姚志化給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他要求,各工作室的教師們要關注新的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變革的影響,積極拓展創新發展,實現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要加強合作與交流,開展合作與創新;加強管理和規劃,逐步提升服務水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郝浩亮就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的發展與建設提出了寶貴意見,他建議工作室要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色,確立研究方向,立足信息化教學研究和創新,形成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和一系列的資源成果。
章曉麗希望與會教師能充分利用名師工作室平臺,發揮“互聯網+項目化教學”的優勢,不忘師者教育初心,攜手鼎力前行。
姚志化、厲浩、郝浩亮、章曉麗對陳有志、丁義國、康永宏、張劍平4位南通市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進行授牌。
啟動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觀摩了“數與形”“A real boy影片賞析表演”“地球和它的七個兄弟”“神秘的鏡子”“消防員滅火”“Tarzan the Ape Man影片賞析”“讀場景,品細節”“撲克牌中的數學”“雨中交響”共9節“互聯網+項目化教學”的示范課,涉及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科學、音樂6個學科。教師們精湛的教學技藝、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項目化的教學方式獲得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在“展示與講座”環節,厲浩指出,網絡名師工作室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在專家引領下,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為教師服務。本次活動形式多樣、接地氣,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南通市教育技術中心還通過“慧學南通”平臺進行了線上直播,是一次很好的網絡名師工作室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活動。
江蘇省電化教育館項目負責人曹鵬,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丁慶富、康永宏分別做了題為《樹立視覺素養意識,提升課堂教學引導力》《區域推進“互聯網+項目化教學”的實施策略》《互聯網+項目化教學》的講座。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附屬小學校長盧青云,裝備處主任吳東杰、副主任戴艷洪分別從學校的智慧化管理、縱橫碼社團的特色發展、海光校區的智能化建設和應用3個方面進行了匯報。
徐州市教育局舉辦第二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
領銜教師申報答辯活動
2020年11月2日,徐州市教育局舉辦第二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申報答辯活動。經過個人申報、電化教育館初評,共確定18名教師入圍答辯環節。徐州市電化教育館技術人員、市教研室教研員、市直屬學校管理人員擔任評委。
答辯開始前,徐州市電化教育館項目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了此次答辯會的流程及注意事項,指出此次答辯會以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教學示范和輻射作用為目的,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
答辯會上,各申報教師依次圍繞網絡工作室的建設目標、實施計劃、預期成果及建設創新點等方面進行答辯展示,并現場回答了專家提問。專家提問涉及工作室的研究理念、研究方向、學科特色等內容,全面考查了申報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
此次江蘇省第二批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答辯為教師間的交流學習提供了契機。相關負責人建議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認真聽取專家意見,修改并完善工作室的運行方案,充分發揮網絡名師效應和團隊力量,使網絡名師工作室成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堅實保障。
黃愛勤網絡名師工作室
舉行“智學課堂,有效教學”主題研討活動
近日,“智學課堂,有效教學”主題研討暨江蘇省黃愛勤網絡名師工作室第八期活動在淮安市盱眙縣穆店中心小學舉行,黃愛勤網絡名師工作室成員、部分學校骨干教師代表及穆店中心小學全體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黃愛勤網絡名師工作室成員和穆店中心小學的4名骨干教師為大家展示了2節數學和2節語文課例。教師們精巧的課堂教學設計、準確精練的講解、合作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優雅的教態和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獲得了聽課者的一致贊譽。
在互動研討(微講座)環節,盱眙縣教師發展中心信息部主任傅維春指出,教師們應該心懷夢想,爭做網絡教學研究的實踐者。黃愛勤網絡名師工作室成員進行了精彩的互動點評,以課堂教學的觀摩課為例,通過對課例的剖析,進一步探討智學課堂理念下的深度學習,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
黃愛勤網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黃愛勤做了精彩的點評,并指出此次活動以“智學課堂,有效教學”為主題,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課堂延展的深度學習,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此次校本研訓活動借助網絡名師工作室的專業引領作用,拓展了校本教研的廣度和深度,為有效組織鄉村教師參與教學教研做了積極探索,對進一步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湯蓉、段波網絡名師工作室聯合舉行研討活動
2020年11月16日,江蘇省湯蓉網絡名師工作室(泰州)、江蘇省段波網絡名師工作室(徐州)聯合舉行了“新課程理念下的人工智能教育與計算思維培養策略”研討活動。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下分別在泰州市第二中學附屬初中、徐州市開發區中學進行,線上兩地相互直播。活動就人工智能教育進行了同課異構教學的探究,對人工智能教育未來發展方向、教學方法等進行了深層次的研討。江蘇省電化教育館項目負責人曹鵬、泰州市教育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徐俊生到場指導。
第一節課,泰州市第二中學附屬初中陳愛云老師呈現了一節精彩紛呈的“神奇的人工智能”課。陳老師以抗疫英雄為導入點,引入人工智能,與學生共同回顧人工智能在抗疫防疫中的出色表現,充分肯定了人工智能的社會價值,讓人工智能這個角色深入學生內心。
第二節課,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侯冬梅老師講授“未來可期——走近人工智能”,以對未來教室的設想引出人工智能,用天貓精靈講解了“什么是人工智能”和“圖靈測試是什么”。課堂最后,侯老師讓學生欣賞視頻《疫情中的人工智能》,使學生懂得人工智能不僅是疫情中的助手,更是經濟復蘇的后盾,能夠替代人類完成很多復雜和危險的工作。這一點睛之筆,在肯定人工智能的社會價值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對“科技改變社會”的認同。
兩節課后,兩個工作室進行了聯網互動評課,重點就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展開了對人工智能未來教育的探討。
徐俊生肯定了兩位教師課堂教學的“兩注重、兩強化”: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強化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強化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他還強調,人工智能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對未來社會、未來教育的改變值得我們深思。
湯蓉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湯蓉認為,兩位教師的課有兩點值得肯定:一是項目式情境的真實性,從疫情期間人工智能的應用“AI由疫動”到垃圾識別分類中的應用,都是選擇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事件入手;二是側重過程性評價,對課堂評價進行了巧妙的設計,有小組合作后的展示評價,還有課堂小助手、小組和個人加分等評價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思,在課堂上獲得成就感。
泰興市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員朱愛軍老師主要點評了陳愛云老師的課,他覺得人工智能既具體又抽象,范圍非常廣,并不好教。陳老師的課堂內容特別豐富,課堂教學環節也安排得很緊湊,能充分運用班級優化大師、希沃上課助手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包凌琰老師點評時,稱贊兩位教師的課堂語言組織能力都非常好,并且善于觀察學生,拓展學生的思考。陳老師以抗疫英雄引出人工智能非常應景,引發學生的共情,在人工智能體驗與暢想環節,又以身邊科技創新獎獲得者的事例再次拉近了人工智能與學生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侯老師的課很符合項目式教學特點,注重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段波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段波評價兩位教師課堂教學能基于活動、基于項目,側重學生的過程體驗,有助于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徐州方參與活動的教師紛紛進行了比較精當的評課。
最后,曹鵬進行了總結發言。他充分肯定了所有與會教師為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所做出的努力。教師是學生課堂的第一觀察對象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形象和舉止也會為課堂增光添彩;信息技術教師更要作為前沿科技的發現者和體驗者,將前沿科技帶給學生、帶給身邊的教師;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和核心成員要發揮輻射作用,激發更多學員教師參加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他表示,江蘇省電化教育館也會在平臺支撐、管理制度上為工作室發展做好保障,并對工作室發展做出指導,工作室要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基礎上拓展、整合、創新。
追尋高效課堂是教研活動永恒的主題。本次湯蓉網絡名師工作室聯合段波網絡名師工作室開展線上線下同課異構教學展示活動,不僅打破了地域限制,更為人工智能教育深度教研提供了實踐范例。
楊金斌網絡名師工作室
開展教學研修活動
2020年12月25日,江蘇省楊金斌網絡名師工作室教學研修活動在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小學舉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項目主任劉曦葳、江蘇省電化教育館副館長厲浩、連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長李宏偉等出席活動。
研修活動一開始,劉曦葳、李宏偉等共同為連云港市4個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授牌。劉曦葳在講話中就智慧教育區域性推進中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力重點和方向做了全面分析和科學指導。針對楊金斌網絡名師工作室下一階段的工作,劉曦葳指出,希望楊金斌網絡名師工作室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模式和教學教研新模式、推進“互聯網+教育”新發展等方面不斷探索,充分發揮網絡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范作用,加快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建設。
在隨后舉行的研修活動中,淮北師范大學教授張琪作題為《信息技術賦能基礎教育變革》的專題報告。南京市銀城小學、江蘇省特級教師王金濤作題為《未來課堂與未來教室》的專題報告。
活動中,連云港師專一附小王晶晶,師專二附小王海泉、王海芬、沈倩,連云港市蒼梧小學李睿,南京市銀城小學高倩文分別執教了教學觀摩課。王金濤、師專二附小副校長孟慶甲等對觀摩課分別進行了教學點評。連云港市信息技術骨干教師200余人參加了活動。
仇大成網絡名師工作室
開展“城鄉結對互動課堂”
網絡教研活動
2020年11月24日,仇大成網絡名師工作室11月網絡教研活動在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鹽城市濱海縣農業園區中心小學同步舉行。仇大成網絡名師工作室成員、蘇州工業園區二實小骨干教師40余人參加活動。
“拿出小手跟老師一起寫一寫。”蘇州工業園區二實小李怡梅老師一說完,蘇州、濱海兩地兩個班級近80名學生就齊刷刷地舉起小手開始了同步書寫。本次網絡教研活動中,李怡梅執教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一課。濱海縣農業園區中心小學二(1)班的學生借助網絡實時交流,分享智慧。
“同學們心中的機器人是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請濱海的17號同學展示一下你畫出的機器人。”蘇州工業園區二實小劉海武老師執教信息技術課“認識機器人”,兩地學生利用便捷的網絡平臺,在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畫一畫的互動過程中,認識了有趣的機器人,增進了雙方的友誼。
課后,仇大成網絡名師工作室成員和蘇州工業園區二實小、濱海縣農業園區中心小學的教師們依托“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平臺進行了線上交流研討,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信息手段的適切使用以及雙方學生的實時互動等不同角度進行智慧碰撞。
網絡教研活動中,仇大成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濱海縣教師發展中心教師仇大成做了題為《城鄉結對互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指導》的專題講座,介紹了江蘇省“城鄉結對互動課堂”的操作要點,并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教學、學生學習方式、作業設計、學習評價等方面做了具體指導。
蘇州工業園區二實小校長楊春芳、濱海縣農業園區中心小學校長于廣云結合自身學校實際,對城鄉結對互動課堂上所表現出的對學生的尊重和有效的學習指導給予了高度評價,鼓勵教師們通過教育技術介入的方式,構建城鄉學生發展共同體,強化、放大學生間相互影響的作用,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并就進一步合作互動提出了新的建議。
2020年以來,仇大成網絡名師工作室開展了多次網絡教研活動,共享了優質教學資源。仇大成網絡名師工作室成員和蘇州、濱海兩所學校的師生們進行了課堂的“零距離”互動,教師自身素質得到了提高,學生也在互動課堂里汲取了知識,不斷成長。網絡名師工作室和“城鄉結對互動課堂”的深度融合,促進了城鄉優質教育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