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實施,廣大用人單位需要重新審視外部法律環境的變化。《民法典》增設了“人格篇”以后,勞動者的諸多人格權利不可避免地與用人單位的用工自主權發生碰撞,涉及勞動者個人信息保護、隱私權、名譽權、通信自由權等的矛盾開始增多,如用人單位禁止員工攜帶手機進入車間是否合法合理。新形勢下,企業用工管理不僅要避免勞動法律風險,還需要兼顧民事法律風險。
同時,我國商事、刑事法律體系也愈加健全。如2017年《網絡安全法》實施,2018年《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2019年《公司法司法解釋(五)》公布,涉及企業經營、內部治理、行業監管的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增多,一些外資企業還將受到境外法律規范(如2018年5月25日生效執行的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管轄。用人單位勢必需要將相關外部合規義務轉化為內部管理規范,加強內部員工的管理。
勞動法律環境本身也在發生較大變化,如《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于2017年12月被廢止,2018年臺港澳就業證取消,2019年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社會保險費,《個人所得稅法》修訂,2020年5月1日《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實施,這些新規無論對司法實踐還是對企業內部用工管理均產生重要影響。企業HR和管理人員有必要給予高度重視。
書中結合最新《民法典》等最新法律法規、各地司法實踐,通過137個最新勞動爭議案件,突出反映企業HR管理中最普遍和最前沿問題及解決方案,值得推薦。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其一,結合新法規。本書所列的“相關法規”既包括最新的《民法典》《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國家層面的規定,也涵蓋地方層面最新的裁判口徑,如有關疫情勞動爭議案件的地方裁審口徑。
其二,囊括新案例。本書囊括各地137個最新勞動爭議案件,諸如華為奮斗者協議、996工時、當當網異性癥病假糾紛、偽平臺用工、中國競業限制第一案等,案例新穎。
其三,關注新熱點。本書關注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管理的最新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包括疫情防控、企業減負、個人信息保護、電子合同、在家辦公、集體降薪、縮短工時、私生活與勞動關系、電子證據和社交媒體管理等。
其四,直面新變化。本書增加諸如農民工工資支付、商業秘密與知識產權管理、互聯網平臺用工與共享用工、精神病及傳染病員工管理、勞動關系危機事件處置、人力資源證據實務等新內容,直面勞動關系領域的最新變化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