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雅



摘? ? 要:為驗證有機肥替代化肥減肥增效中的作用,選用商品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比較和示范試驗研究。結果表明:中等偏低肥力的地塊上減少10%化肥用量配施有機肥處理對小麥產量沒有影響,減少化肥用量可發揮有機肥的作用。由于配施有機肥成本增加,使效益降低和產投比下降,故糧食作物不宜選擇價格較高的商品有機肥。
關鍵詞:冬小麥;有機肥;替代試驗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4-000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141? ? ? ?文獻標志碼: B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塊基本地力情況
本次試驗設在僑潤街道八里營村,由宋士榮負責耕種的田地。該地塊土壤類型為潮土,質地類型為輕壤,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力較均勻,無明顯差異,具有代表性。并且該地塊地勢較平坦,不存在地力障礙,地塊處于項目區,項目配套了水肥一體化設備,灌溉十分便利。再者地塊緊鄰溝渠,一旦發生澇災,排灌也十分方便。本次試驗前期準備階段,用鐵鍬除去土壤表面的秸稈雜草等雜質,土樣采集器采集耕層0~20 cm的土樣,5點混合,制備成標準土樣,進行土壤養分化驗,結果見表1。
1.2? ?供試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濟麥22,肥料品種為15-15-15復合肥,魯西化工生產;有機肥由山東泉林嘉友肥料有限公司提供。
1.3? ?試驗方法
本次試驗共設6個處理,不設重復,各試驗小區隨機排列分布。每個小區面積為340 m2,相鄰的兩個小區之間均用土打壟,設置田埂,以防止竄水竄肥。該試驗地塊北頭臨近生產路,南頭臨近墻體,只在東西兩側設置1 m保護行。每個小區處理方式如下:①處理1:習慣施肥(15-15-15復合肥施40 kg/667 m2)。②處理2:90%習慣施肥(15-15-15,施36 kg/667 m2+有機肥100 kg/667 m2)。③處理3:80%習慣施肥(15-15-15復合肥施32 kg/667 m2+有機肥100 kg/667 m2)。④處理4:70%習慣施肥(15-15-15復合肥施28 kg/667 m2+有機肥100 kg/667 m2)。
2? ?田間管理
試驗由專人負責,試驗中保證水肥灌溉均勻,避免施肥時小區間竄肥(穴施、溝施)。上一季玉米收獲后,機械進行秸稈粉碎還田,長度不超過5 cm,粉碎兩遍。在播種前造墑澆水1次,田間持水量以60%~70%為宜。復合肥和有機肥作為基肥撒施,然后用帶有鎮壓輪的旋耕機旋耕兩遍,旋耕深度不低于18 cm。小麥用專業種衣劑進行包衣,晾干后即可播種。播種日期為10月15日,用小麥寬幅播種機進行播種,播深為3~5 cm,播量10 kg,播種后鎮壓兩遍。11月5日,用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雙氟磺草胺進行田間除草;11月25日,夜凍晝消時灌水40 m3/667 m2。小麥拔節期澆水、追施尿素25 kg/667 m2,用2%阿維菌素、43%戊唑醇防治小麥蚜蟲、麥圓蜘蛛、赤霉病、紋枯病等。2020年5月5日,為了防蟲、防病、防干熱風,進行小麥 “一噴三防”。藥劑配制比例為:聯苯菊酯75 g、吡蟲啉40 g、磷酸二氫鉀100 g、80%戊唑醇5 g,兌水30 kg,均勻噴霧,噴藥時間在10:00 AM之前或者3:00 PM以后。試驗地2020年6月1日進行田間調查取樣, 6月10日,籽粒含水量在17%~18%時進行人工采收。在小麥的整個生育期內,各個試驗小區田間生長表現無明顯差異。
3? ?結果分析
3.1? ?對小麥生長和產量因素的影響
2020年6月1日進行田間測產,每個小區隨機選取5個樣點,每個樣點調查1 m2的株數,計算每667 m2穗數,每點抽取20穗調查穗粒數,計算平均穗粒數,85%折實求得各樣點理論產量。計算公式如下:理論產量(kg)=每667 m2穗數(穗)×穗粒數(粒)×千粒重(g)×10-6×85%。
不同肥料和不同施肥量影響小麥的生長發育,從而影響小麥的產量等。小麥的生長和產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小麥的產量主要由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等因素構成,習慣施肥和有機肥替代化肥減量等不同施肥處理對小麥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小麥習慣施肥和化肥減量+有機肥各個處理之間對小麥穗粒數和千粒重差異均不顯著;小麥習慣施肥和90%習慣施肥+有機肥處理之間每667 m2穗數差異均不顯著;對小麥每667 m2穗數的影響是80%習慣施肥+有機肥、70%習慣施肥+有機肥處理之間無差異,顯著低于其他處理。
3.2? ?不同處理增產效應
施用不同的肥料種類和不同施肥量直接影響到小麥的產量。詳細數據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習慣施肥和90%習慣施肥+有機肥處理之間小麥產量差異均不顯著,顯著高于80%習慣施肥+有機肥處理和70%習慣施肥+有機肥處理。研究說明,減少10%的化肥施用量配合施用有機肥對小麥產量沒有影響。
3.3? ?經濟效益分析
施肥的效益取決于投入和產出的多少。施肥種類、施肥量大小和肥料的增產效應影響施肥的經濟效益高低。當年糧食和肥料價格分別為小麥單價2.40元/kg、尿素單價2.00元/kg、復合肥單價3.00元/kg和有機肥單價1.00元/kg。用平均產量及生產成本進行計算、分析施肥的效益。收益表示產值扣除生產成本,產投比表示收益除以生產成本。不同施肥處理收益分析詳見表4。
由表4可見,減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機肥,由于有機肥的成本較高,致使收益和產投比均降低。
3.4? ?環境效益分析
土壤中施用有機肥料,既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機膠體的含量,還可以使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轉化為有機膠體。這個過程可以明顯增加土壤的吸附表面,同時這個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可以使土壤顆粒膠結起來的膠黏物質,從而形成穩定的團粒結構,進而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和透氣性能,同時提高了調節土壤溫度的能力[1]。有機肥的3個處理小區和常規施肥區相比較,底肥中化肥量的施用總量減少了,從而減少了化肥對土壤、作物和環境的污染。
4? ?結論與討論
4.1? ?合理減肥但不減產
有機肥處理的小區通過增加有機肥的用量和施入,不僅減少了底肥的用量,同時促進了有機肥無機肥相結合。從本次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有機肥+化肥減量”的施肥技術模式,可以合理地減少化肥量,但是不減少小麥的產量,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小麥的籽粒品質,以及經濟效益。
4.2? ?保護耕地,降低化肥面源污染
有機肥處理小區通過增施有機肥配合化肥施用,可以在保證小麥不減產的前提下,節省底肥25%,提高氮肥利用率10%左右,同時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孔隙度,對土壤結構起到保護作用,從而可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質量。在有機質和土壤速效養分中等偏低的肥力地塊,減少10%化肥用量配施有機肥處理之間對產量影響不顯著,大幅度用有機肥替代化肥造成產量和效益降低。由于配施有機肥處理增加了施肥成本,致使效益和產投比降低。
綜上所述,減肥增效實踐中可發揮有機肥的作用,其可以替代部分化肥用量。中等偏低的肥力地塊上只能適當比例替代,防止因投入增加,造成效益降低;在地力肥沃的地塊上,可以適當增加有機肥的替代比例。有機肥種類不宜選用價格高的商品有機肥。為發揮有機肥的化肥作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應在培肥土壤的基礎上適當比例地替代化肥。
參考文獻:
[ 1 ] 楊海玲,李吉軍.小麥肥料利用率試驗初報[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3):14-16.
(編輯:武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