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明
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任何一個國家的進步和民族的發展,都離不開傳統的文化傳承,都是在既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衍生出來進行變革與創新的結果”,而且新時代下移動互聯網更新速度之快,各類需求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所以在新時代下,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標準也有了新的要求,為了充分發展初期自身的作用,如何把推進傳統文化經典閱讀融合在新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論述如何捕捉傳統文化與時政新聞、影視音樂、企業品牌文化的關聯點,引導讀者在對社會現實事物的關注中,感受傳統文化不衰的魅力,從而開啟對文化經典的認知與閱讀。
關鍵詞:閱讀推廣;高校圖書館;文化經典;聚焦時政;影視音樂; 企業品牌文化
傳統文化的積累凝聚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探索與認知的結晶,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文化沉淀與發展的過程中,積淀形成了眾多文化經典。閱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典既可以提升國人的文化修養,又能增強國人的素質水平,進而提升國家綜合文化水平的軟實力,也能增強國人傳播民族文化的自信。圖書館是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培養的重要基地。圖書館向大眾詮釋和傳播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順利地在國人的思想里生根發芽,使得大眾能夠將其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和思想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是高校圖書館不可推卸的責任,推動閱讀傳統文化經典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文化經典創作形成于遙遠的古代。現代高校青年學子尤其是非文史專業者對傳統文化經典難以避免產生疏離感。怎樣克服由時空距離、社會背景及文字表述造成的疏離感,使高校青年學子對傳統文化經典產生閱讀興趣,是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領域內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擬從古為今用角度,探究怎樣結合社會現實推進傳統文化經典閱讀。
一、聚焦時政? 引讀經典
“圖書館閱讀推廣,是指圖書館通過精心創意、策劃,將讀者的注意力從海量館藏引導到小范圍的有吸引力的館藏”。吸引讀者對相關書籍的注意力是閱讀推廣的關鍵所在。中國青年學子素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的傳統。新聞時政可以引起高校學子的關注。中國時事新聞報道在倡導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時常引經據典。時事新聞報道與傳統文化經典之間建立關聯完全具備可行性。
以2020年首要的新聞時事焦點“新冠疫情”為例,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刻,中國出現了引用經典文化詩詞,激勵斗志,傳情表意的文化盛景。 2020年2月南方都市報記者連線《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冠軍彭敏,請他以古典詩詞的形式,應答日本友人在援華物資上寫的古代詩詞。彭敏選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應答同出詩經的名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2020年3月18日,同樣的引經據典又在國際外交場合出現。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中國向世界提供新冠醫療物資援助,答記者問中說道:“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際社會對中國提供的政治支持,以及79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為中國人民提供的抗疫物資援助。面對當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嚴峻形勢,我們愿繼續與各方加強抗疫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挑戰。”
國家新聞宣傳部門在新聞報道中引經據典,博古通今持續不斷,已不僅限于“新冠”防控領域。2020年4月15日,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題展覽命名為“居安思危,大國長安”。媒體在有關安全教育日的新聞報道中引用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等傳統文化經典名句。這一時事新聞背景,是引導讀者感受認知《左傳》《周易》等文化經典魅力的一個切入點。
2020年7月23日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火星探測器名稱為“天問”一號。“天問”取自于中國偉大詩人屈原在詩集《離騷》中寫的長詩,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以此時事新聞為背景,可向讀者推介屈原長詩《天問》,介紹詩集《離騷》中的其他名句。
2020年8月31日中國新聞媒體以“上下同欲者勝‘五級書記抓扶貧 ”為題報道扶貧攻堅戰。“上下同欲者勝”一語出自中國古代軍事經典《孫子兵法》。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新年賀詞,曾指出“上下同欲者勝。只要我們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只要我們黨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和國家領導人以身作則,從諸子百家和歷代文人、政治家的經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收到了“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良好效果。全國性的“學習強國”客戶端設置專欄“學習用典”、央視新聞媒體推出 “平語近人”“天天學習”等電視節目。這些都持續提供著新聞時政領域引經據典、通古博今的范例與素材。
二、音樂、影視為媒,助推文化經典
音樂、影視是廣大青年喜聞樂見的娛樂休閑形式。近年來,許多文娛產品創作人也樂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在作品中融入古代詩詞、文化名言,提升文化品味與感染力。
電視熱播劇《甄嬛傳》中曾引用孟子名言“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另一電視連續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命名靈感直接來自于李清照的宋詞名篇《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張靖怡、劉炫豆等現代音樂人結合電視劇情節,創編了同名主題曲,完整地將李清照宋詞名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植入到歌曲之中,經由現代歌手胡夏、郁可唯吟唱廣為流行。
歌曲《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出征》也是現代之歌與古典詩詞有機融合的杰出代表。前者創作演唱者為程璧,歌曲期盼中華大地新冠疫情早過,世間平安。歌詞創作靈感取自崔顥《黃鶴樓》、高適《別董大二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齡《送柴侍御》、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等五首唐詩與一句日本古詩。歌曲《出征》由現代音樂人董寶石創作,歌頌白衣戰士與建設者面對新冠疫情,不畏懼,不放棄,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歌詞中可以使人感受到《詩經》、岳飛《滿江紅》、文天祥《正氣歌》、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等詩詞名篇的風采與魅力。
詩文入戲,古詩作歌反映了歷史文化的傳承。基于這種傳承,引導讀者在欣賞特定的影視音樂過程中,關注古代詩文的引用,探討其源起出處,這也是圖書館閱讀推廣人可以考慮的一種使文化經典走近現代讀者的方法。
三、現代品牌,傳統文化意涵
現代社會人們使用的產品,享受的服務很多來自于各種企業的提供。現代企業在營銷過程中很多注重品牌文化建設。許多企業的品牌深具傳統文化意涵。國人廣泛使用的互聯網信息搜索引擎“百度”,其名即源自宋詞名句 “眾里尋他千百度”。百度公司有一會議室以詞牌“青玉案”為名。同樣借用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語的百般苦尋,終于獲得之意,有一家時尚女鞋企業以“千百度”命名產品品牌。
福建企業“孟宗筍業”,生產竹筍制品,對自己企業的品牌文化意涵進行如下闡釋:古有孟宗,自幼勤奮好學,為人忠孝誠信,為官勤政愛民。一日老母得病,思食竹筍,時值寒冬,甚難尋覓。孟宗無計可施,走進竹林,抱竹長泣,孝感天地,此時土地裂縫長出數莖嫩筍,孟速取回作羹奉母,食后病愈,此舉被世人傳為美談,并稱此筍為“孟宗筍”,從此后人將鮮筍制成筍干常年食用。“孟宗哭竹”是中國傳統“二十四孝”中的一個重要典故,其被現代企業 “孟宗筍業”用來構建企業品牌。以此事為例,可以針對讀者特別是有商科專業文化背景的讀者,引讀其閱讀與中國傳統孝文化相關的書籍。以此類推,同仁堂之“仁”,全聚德之“德”,東來順之“順”都可以作為推介相關傳統文化書籍的切入點。
四、關聯現實,引讀經典的模式
研習引用傳統文化經典,論述當今事物,會讓當代人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與傳承的重要性。結合現代事物與傳統文化的關聯,向高校學子推介傳統文化經典,使其認可傳統文化價值,從而開啟相關經典閱讀,是可以積極嘗試探索的做法。循此思路,筆者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策劃了“語出經典”微信推文閱讀推廣專欄。專欄通常按以下思路與模式編排:
1.選取時政新聞、流行文藝和社會經濟生活中引用的文化經典語句。
2.釋讀文化經典名句原意,列其源起。
3.古語今用,闡釋文化經典名句在當今時代下被引用所展現出的積極文化意涵。
4.館藏相關書籍推薦。
微信公眾號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像的同步傳輸,會使推送內容形象生動地傳達給讀者。鑒于此,筆者在“語出經典”微信推文之中會盡可能插入與文化經典名句相關的音樂或影視片斷資料,以期達到更理想的宣傳效果。
例如,推文介紹杜甫的頌春名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加入“天籟童聲 傳唱經典”一節,插入2020年新春之際,意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在央視舞臺上獻唱的《花兒朵朵》。歌曲一開始就吟唱了杜甫的頌春名作《絕句﹒其一》“遲日江山麗 ,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優秀的中華詩詞,搭配上優美的音樂旋律可以跨越語言與國界的阻隔廣為流傳。
每篇微信推文末尾推薦書籍,除推薦傳統紙質書籍,也向讀者提供相關電子書閱讀,并提供書籍的數字化閱讀路徑。在今年新冠疫情之際,讀者不便借閱紙質書籍,薦讀電子書《詩經》:劉松來編著,詩經 ,青島出版社,2011年出版;數字閱讀路徑 :圖書館網站首頁 →數字資源 → 電子圖書→讀秀知識庫平臺。
五、整理現有圖書閱讀機制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讀者反饋意見的收集是閱讀推廣評價機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微博、微信、調查問卷、信息公告欄等途徑收集讀者的反饋意見。其次,圖書館可建立反饋獎勵制度,若讀者參與活動后提交了體驗報告或意見建議可獲得相應的紀念品,以此來激發參與者對活動提出真實、客觀的評價。
六、加強對圖書閱讀推廣的力度
首先,分層分類地推進閱讀推廣工作,努力提供個性化優質服務;其次,優化閱讀空間,構建舒適優美的環境,齊全的軟硬件設施,濃厚的閱讀氛圍,更能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提高閱讀推廣的效果。打造燈光適宜、環境安靜的閱讀區,從硬件設施上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最后,根據閱讀推廣內容整合分類現有圖書資源,以主題館的模式配合建立閱讀推廣的長效機制。開展移動創客空間服務,將創客用戶群體分類,建立交流平臺,不定期推送閱讀推廣活動,讓讀者可以自由獲取知識,挖掘閱讀潛力,提高學習能力。
七、結語
閱讀推廣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在倡導構建“文化自信”的今天,中華文化經典在社會現實中的引用會日益廣泛,已不僅局限于新聞時事報道 、文藝影視和社會經濟生活之中。閱讀推廣人應用心捕捉傳統文化與社會現實的關聯點,引導讀者在對社會現實事物的關注中,感受傳統文化的不同魅力,從而開啟對文化經典的認知與閱讀。
參考文獻:
[1] 王波.閱讀推廣、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定義——兼論如何認識和學習圖書館時尚閱讀推廣案例[J].圖書館論壇,2015
[2](春秋)左丘明撰;蔣冀騁標點.左傳[M]長沙:岳麓書社,1988
[3](商)姬昌著? 宋祚胤注譯.周易[M] 長沙:岳麓書社,2000
[4]編寫組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習近平.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328/c64094-24759342-2.html .
[6](戰國)孟軻著;楊伯峻,楊逢彬注譯,孟子[M]長沙:岳麓書社,2000
[7]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24).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7/0213/c385476-29075643.html.
[8]周小麗.新時代大學生閱讀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
[9]張德福,陳德云,樸雨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優化策略[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20
[10]方銀潔.福建高校圖書館展覽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展覽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
[11]肖雅敏.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多元化實踐與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
[12]薛 銘.基于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電子期刊資源建設研究 [J]. 蘭臺內外,2019
[13]肖 瓏.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引進回顧與前瞻——寫在 CALIS項目建設20周年之際[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9
[14]肖雅敏.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多元化實踐與思考[J].河 南圖書館學刊,2018
(作者單位:北京服裝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