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珍
摘? ? 要:近年來在林業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林業有害生物呈高發態勢,發生面積越來越大,對林業資源健康發展造成巨大威脅,更嚴重危害到我國林業資源與生態安全。因此,有關單位和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意識,進一步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責任,針對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技術措施,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普查和檢疫,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落到實處。同時,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成效,實現林業持續穩定發展。基于此,主要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與推廣進行了探討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4-006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63? ? ? ?文獻標志碼: B
近年來,伴隨林業建設與發展,造林面積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越發嚴重,給林業資源帶來巨大危害,有效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成為當前的工作重點。
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當前林業綠化現狀,針對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工作,為林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基于此,結合實踐,探討分析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和推廣策略,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1?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原因
1.1? ?原有林木質量不佳
在林業造林綠化過程中,林木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林木質量不佳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林業有害生物的蔓延擴散,加重危害。有的地區對林業資源保護工作不夠重視,大量砍伐林木資源,對原有森林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破壞,打破林業生態系統穩定性,使林業抵抗有害生物能力持續下降,導致各類林業有害生物滋生蔓延,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多,為害面積越來越大,嚴重影響林業建設的持續穩定發展[1]。
1.2? ?生物自身繁殖
林業有害生物傳播的主要方式包括主動傳播與自然傳播,林業有害生物繁殖能力非常強,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根治存在很大的難度。同時,由于生物的遺傳特性,有害生物還會依據外部環境改變,進行相應遺傳性調整,導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難度增大。
1.3? ?外來物種入侵
大量的外來生物入侵,也會對林業造成巨大危害,特別是20世紀以來,我國與國外交流日益頻繁,貿易往來日漸增多,大量進口國外樹木,引進新品種,使得林業有害生物傳播范圍不斷擴大,很多有害生物傳入我國,繁殖速度很快,繼而引發災害,防治難度大,嚴重阻礙我國林業健康發展。
1.4? ?人工造林單一
人工造林開展過程中,只關注造林面積,應用一種樹種大面積栽植,對林業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造成巨大影響,導致林業有害生物時常發生,嚴重影響林業健康發展[2]。
2?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2.1? ?傳統防治技術
營林技術及苗木檢查是傳統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營林技術主要利用樹種選擇與樹種管理來增強樹木自身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在營造林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樹種,同時結合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科學栽植,合理設置栽植密度。
為了減少單一樹種高發的林業有害生物問題,可以營造混交林,并在確定所選樹種無病蟲害后開展造林工作,并加強相應的管理措施,如中耕除草及修枝澆水、松土施肥等,強化中幼齡林木管理,及時清除病蟲害,有效改善林木生長條件,更好地指導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由于國際間的交流日漸深入,很多有害生物通過國內外商品交流而跨區傳播。所以林業工作者必須要將苗木病蟲檢疫制度認真落實,在我國《引進林草種子、苗木檢疫審批與監管辦法》林生發〔2019〕113號文件規定下,將苗木檢疫站點設置在車站、港口等位置,加強檢疫,避免有害生物傳入我國。
2.2? ?物理防治技術
(1)在防治林業有害生物過程中,主要的物理技術包括人工捕殺及黑光燈誘殺等方式。很多林業有害生物有群居性、假死性的特點,根據有害生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人工捕殺方式,在害蟲越冬、化蛹、產卵及危害初期階段,將病蟲枝全部剪除,并對林木上的卵塊進行收集,通過震動搖落及焚燒、熏蒸等方式,集中性地開展銷毀工作,處理樹木后,工作人員可以在空缺部位補栽免疫性樹種,營建混交林,使林區結構更加完整。
(2)一些有害生物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可利用有害生物的這一特性進行誘殺,將黑光燈及高壓滅蟲燈懸掛于林間,也可利用熱處理及超聲波等方式,來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提高防治效果[3]。
(3)有些害蟲具有上下樹的習慣,根據害蟲這一特性,可以在樹干下部位置,涂刷3.5 cm的毒環及膠環,毒殺或黏附害蟲。
(4)工作人員可通過天敵方式來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為害蟲天敵創造良好的繁殖環境,如可以在冬季將餌料撒于林間,也可在干旱區域進行引水,益蟲或鳥類被吸引過來,擴大天敵數量,減少害蟲繁殖。還可將林業技術優勢發揮出來,通過營建混交林的形式,栽種一些蜜源植物,吸引害蟲天敵取食,達到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目的。調整昆蟲種群結構,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需求,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國外引進及馴化,或利用異地移栽等形式,進一步提高天敵引進數量,有效防治林業有害生物。
2.3? ?化學防治技術
利用化學手段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時,工作人員可以充分考慮樹種類型,利用化學藥劑制成毒繩、毒簽或毒環,也可利用樹干注藥及熏蒸方式,來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通過林地薇甘菊規模化防治,工作人員可以選擇250倍液38%的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及750倍液80%甲嘧磺隆可濕性粉劑,進行局部熏蒸,每3個月開展一次,能夠達到較好的防治作用。另外,可以運用植物毒素與植物源性殺蟲劑有效防治林業有害生物,不僅防治效果好,還可避免環境污染。
3?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措施
3.1? ?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相關林業部門應當引起足夠重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是保證林業資源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林業部門應當進一步強化林業有害生物宣傳與培訓力度,將林業生態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報刊、電視、手機、網絡等各種形式擴大宣傳,同時還可以通過會議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林業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性,將廣大人民群眾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做好林業建設規劃設計及育苗造林工作,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并調動林農自覺依法檢疫,減少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播與蔓延,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及植物檢疫條例等相關要求下,構建完善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
3.2? ?建設與完善林業有害生物測報網點
為了更好地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應當結合林區實際,構建完善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網點。對林業有害生物檢測預警、防控減災及檢疫防災體系不斷完善,構建現代化林業植物檢疫信息系統,認真執行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制度,充分做好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及復檢工作,避免林業有害生物傳播蔓延[4]。
另外,要不斷更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的儀器裝備,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隊伍建設,充分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工作,尤其是針對松線蟲病、薇甘菊、紅火蟻、雙鉤異翅長蠹、扶桑綿粉蚧、椰心葉甲等,加強監測預報,及時了解與掌握病蟲害動態情況,并對病蟲害趨勢情況作出準確預報,達到及時、準確,使林區有害生物防護系統更加完善,減少林業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
3.3? ?充分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重視防治技術研究,與當地林業發展實際充分結合,構建更加完善的防災救災體系,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究,針對突發性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充分做好應急準備工作[5]。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全面加強應急防控工作,對危險性、檢疫性有害生物如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棗實蠅、黃斑星天牛等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其造成的危害,確保林業資源持續健康發展。
4? ?結語
林業有害生物對林業持續健康發展威脅巨大,在防治林業有害生物過程中,應當全面考慮林業有害生物繁殖,避免外部傳入及單一造林等因素造成的影響,考慮林業有害生物類型,采取物理、化學以及生物手段綜合性防治,提高防治成效,更好地保證林業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劉曉東.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與推廣[J].吉林農業,2018(14):94.
[ 2 ] 趙敏琦.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與推廣[J].現代園藝,2018(18):70.
[ 3 ] 祁建華.菏澤市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與推廣[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9.
[ 4 ] 宋殿平.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防治方法[J]. 農民致富之友,2018(2):166.
[ 5 ] 王艮艮,惠延平.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服務體系建設問題探討[J].山西農經,2017(24):66.
(編輯:劉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