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媚
摘要:伴生礦的運用會增加環境中廢氣、固體廢氣及廢液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環境污染的概率。基于此,本文結合實際思考,首先,簡要分析了國內部分伴生放射性礦污染事例;其次,對伴生放射性礦的環境監管工作現狀進行闡述;最后,為減少自然環境中的污染問題,提出伴生放射性礦污染監督管理工作的應用措施,希望對環境監管部門的伴生放射性礦處理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伴生放射性礦? 環境監管? 礦物資源? 固體廢氣? 監督管理? 經濟效益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of Associated Radioactive Mines
LIU? Mei
(Ankang Radiation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tation, Ankang, Shaanxi Province, 725000 China)
Abstract: The?application?of?associated?ore?can?increase?the?generation?of?waste?gas,?solid?waste?gas?and?waste?liquid?in?the?environment,?and?improve?the?probability?of?environmental?pollution?to?a?certain?extent.?Based?on?this,?combined?with?practical?thinking,?this?paper?first?briefly?analyzes?some?examples?of?associated?radioactive?ore?pollution?in?China.?Secondly,?it?expounds?the?current?situation?of?environmental?supervision?of?associated?radioactive?mines.?Finally,?in?order?to?reduce?the?pollution?in?the?natural?environment,?the?application?measures?for?the?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associated?radioactive?mine?pollution?are?put?forward.?It?is?hoped?that?it?will?be?helpful?to?the?treatment?of?associated?radioactive?minerals?by?the?environmental?supervision?department.
Key Words: Associated radioactive ore;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Mineral resources; Solid waste gas; Supervision; Economic performance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國內各企業逐漸增加礦產采集的力度,制定完整的礦產監管方案,運用具有法律法規意義的標準及規則,保證放射性礦產的整體水平,引進大量的礦物,以輔助企業經濟的運行,保證其經濟效益的提升。基于此,環境污染問題頻發并未得到相應的治理,造成伴生放射性礦無法充分利用。因此,可落實各監管部門責任,加強監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規標準,控制污染狀況。
1國內部分伴生放射性礦污染事例
在礦產企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國內部分企業發生過伴生放射性礦產污染事件,可以歷史遺留伴生放射性礦產殘渣、獨居石及硫酸鋇使用不當事件為例,了解國家環保部門所執行工作的重要性,加強伴生放射性礦產的開發利用,保證污染物如磷礦、稀土礦、煤礦及鋁礦等的合理應用,提高礦山冶煉、加工、化工等方面的專業性,避免存在電離輻射、輻射源安全超出正常限制,以降低“三廢”排放量[1]。
以2003年常州市伴生放射性礦產開發為例,某企業發現一座于1964年構建的放射性礦產存儲站,其中包括鋯英砂等放射性礦物近320t,放射性比活度為3.0×102~7.41×105Bq/kg。基于此,由于此區域年久失修并缺少監管人員對此的管理,使貯存庫的運行難以達到標準,周圍人員可隨意在此區域進出,造成存儲站豁口變大,附近小道產生相對明顯的放射性污染帶。這樣一來,不僅對周圍環境帶來影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著居民的健康,增加公害的產生。在此事件公開后,此處群眾提高對放射性污染物的重視,控制廢渣放射水平。政府部門也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保證廢物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規范施工人員及當地群眾的個人行為,并站在安全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撥款約400萬來治理此問題,不僅耗費相應的人力,還無法將原有自然資源進行保留,使廢物無法在相應地帶進行處置。直至今日未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僅將其進行隔離,造成此批廢棄物沒有處置地,增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使其作為歷史遺留伴生放射性礦產廢渣存在于此[2]。
在獨居石生產環節,廣東某礦產化工公司為生產重鈾酸銨、硝酸釷、稀土氯化物加強對獨居石的研究。但于2003年被當地居民投訴,由于其非法生產對當地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廢氣、廢水排放量較大并導致當地生物出現大規模的死亡。因此,經相關數據顯示,此廠在2003年已處理獨居石230t,總處理數量可達1500t,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增加廢渣、酸氣及廢水的產生。取樣分析廢水超標,為130Bq/L,提高周圍輻射水平并高達174.9μSv/h,直超此區域平均值300倍。因此,各部門應加強放射性監測工作,規范各企業行為,避免產生過多環境污染問題[3]。
2伴生放射性礦的環境監管工作現狀
現階段,國內輻射安全制度在不斷完善,目前已制定出兩部安全法律,分別為《核安全法》與《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礦產企業在執行工作前需增加對此部分制度的思考,保證施工人員在伴生礦開發利用環節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放射性污染的產生,高效利用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在規定區間將其進行處置及貯存。目前,國內對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方面缺少相關制度的建立,部分企業僅遵循自身意愿執行此部分工作,在伴生放射性礦應用環節缺少環境輻射監測信息,造成此部分放射性礦在使用環節易出現問題,并存在公開相關信息使參照執行工作不標準、執行法規標準不適用、輻射環境安全法規標準體系構建不完全、排放檢測方案不完善、輻射環境檢測力度不足以及此行業輻射水平偏高等問題出現,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伴生放射性礦監管工作的難度,還無法穩定核設施的輻射環境,增加在此環節的安全隱患,并難以構建出正確的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體系,讓監管部門在此期間無法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并對伴生礦開發利用帶來不利的影響。基于此,在伴生礦的長久開發環節會增加輻射問題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增加工作執行期間的稀土含量,無法規劃出流出物的排放濃度限值,使此活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從而制約伴生放射性礦污染監督管理工作的進行[4]。
3伴生放射性礦污染監督管理工作的實踐措施
國內礦產資源種類繁多,企業應增加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考慮,減少在礦產運行期間的人為影響因素,讓伴生的Th-232、U-238、Ra-226等元素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保證企業礦石加工、廢棄物的排放、冶煉等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加強對伴生放射性礦的控制,減少此環節污染物的產生,運用鈾礦冶等利用標準來治理伴生放射性礦,增加在實踐環節的應用,保證在此環節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的完整性,使企業運行環節的尾礦、有害殘留物含量降低,輔助施工環節驗收工作,為人們的生活創造出有利的環境,實現對廢物亂、散及堆積等問題的控制,保證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項目順利開展,以達到伴生放射性礦環境監管的目的[5]。
3.1加強伴生放射性礦利用,調查污染現狀
早些年間,伴生礦開發利用的規模小、種類少,并且輻射影響力也有待提升。因此各部門缺少對此工作的重視,應結合時代的發展來加強伴生放射性礦的利用,有效擴大其規模、增加類別、升級開發方式,保證在竣工環境實踐經驗的充足,保證伴生放射性礦環境監管工作的準確性,提高原有的伴生礦開采工藝,使物料、廢棄物、輻射水平得以控制,使其排放工作可以滿足流出物排放標準,遵循《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來調控排放濃度,控制限額為總Bq/Lα≤1,合理調節限值,規范伴生放射性礦開發的各項工作并調查此環節的污染現狀,掌握輻射環境的污染程度,提高此行業運行期間的適應性、安全性、高效性。此外,構建標準環境監管體系,減少施工環節的爭議,使員工遵循統一標準開展后續工作,實施全國范圍的伴生放射性礦物利用,以保證產區周邊輻射環境情況,控制廢液等污染物排放,提高整體評價方式。
3.2制定完善管理政策,借鑒往年經驗
為了實現半生放射性礦污染的長效化、嚴格化治理,需要構建完整的環境監管體系,增加先進管理技術在此環節的科學應用,吸取失敗企業的經驗,為伴生放射性礦環境監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本國國情進行分析,掌握目前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環節的問題易出現區間,有效將伴生放射性礦廢物豁免、排除及清潔,減少在工程實施期間的問題,劃分內部礦產資源種類及使用范圍后,保證伴生放射性礦廢物在管理名錄中,使各部門的技術、要求得到滿足并在可執行范圍內,實現礦物資源的高效運用。掌握《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的3個“明確”(條款、評價文件、污染防治措施),保留開發期間的尾礦,避免出現不符合實際的工作,實現工業場所放射性污染物、輻射監測、天然放射性物品的運輸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對工業場地污染問題的治理,利用行政法規指導文件來制定輻射環境安全標準,編制系統化的運行方案,以提高環境監管工作的執行力度,控制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工作中的工藝、原料及污染物,有效治理軸礦,保證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
3.3強化伴生礦產工藝,運用轉移規律
增加對釷、鐳、鈾等行業的重視,讓其工藝不同的材料在運行環節能轉移原有規律,加強對污染特點的考慮,保證核素遷移規律制定的正確,創新原有的污染物治理方案,增加科學技術的應用,實現污染物的有效防治。此外,可了解廢物處理、放射性排放、殘渣利用等方面的工作需求,保證監管工作的全面性,為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活動提供有利的依據及方法,實現固體廢物處置及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目標,使污染防治工作更傾向于具體化。
3.4研究廢物處置技術,樹立科學發展觀
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伴生放射性廢物貯存,加強伴生放射性礦的設施處置,保證污染問題得到控制并有效提高工程的穩定性,增加廢物處置期間的建議,保證技術方案能夠滿足廢物處置要求,利用建造尾礦壩來實現對伴生性廢渣的管理。結合國內鈾礦治理工作進行思考,保證退役坑道建設的完整性,設置臨時處理基地,將污染源送到交集地進行掩埋,了解伴生放射性礦的活躍狀態,使用垃圾處理廠等公共設施來控制此環節的廢物。樹立科學發展觀來保證在此工作內的人力資源運用,實現伴生放射性礦的二次調配,使資源能夠得到開發利用,落實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生態環境部的關注,按照國內輻射環境安全監督管理要求來將其加以充分利用,控制污染源的產生并設計其標準體系,補充環境監管工作中的不足,促使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能夠順利地開展[6]。
3.5了解共生礦狀態,加強礦產品監管
在伴生放射性礦污染監管工作執行環節,應加強對礦產品的進出口監管,以及對銅共生礦、軸鉬礦等軸共生礦的重視,掌握其易產生的位置并加大此區間的開采力度,讓工作人員按照采礦許可條例開展后續工作,保證其申請工作的完善,讓采冶工作及設施能夠在軸礦冶煉環節更充分地發揮出效益,保證可滿足國家質檢要求。
4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保證人們在健康的環境下生活,需增加對伴生放射性礦的監管力度,健全原有的運行方案,規范各部門施工人員的工作。若未落實到位,不僅會增加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難度,還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造成影響并制約其發展。因此,可加強伴生放射性礦物資源的開發,使其可在各行業中得到充分利用,檢測原材料中的廢棄物,以在源頭控制污染狀況。
參考文獻
[1]呂彩霞,謝樹軍,廖運璇.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輻射環境安全監管法規體系的現狀[J].中國礦業,2021,30(8):36-40.
[2]鄭國峰,廖運璇,柏學凱,等.全國伴生放射性礦普查結果分析及監管建議[J].環境保護,2020,48(18):38-41.
[3]廉冰,董豫陽,謝樹軍,等.我國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的輻射環境監管現狀與對策[J].四川環境,2020,39(3):150-153.
[4]吳群.探討我國伴生放射性礦的環境問題及管理對策[J].世界有色金屬,2020(12):243-244.
[5]彭浩,商照榮,馮巨恩.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伴生放射性礦普查部分經驗總結[C]//2019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2019:680-685.
[6]詹國清.伴生放射性礦山輻射安全管理現狀與對策[J].世界有色金屬,2019(18):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