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羊,方 群,郭汝寶,羅嗣卿,馬春風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浙江杭州 310000
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含肺泡壁即廣義上的肺間質)炎癥,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在入院后于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1]。調查顯示,CAP已成為繼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的第三大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呼吸系統疾病[2]。CAP屬中醫風溫肺熱的范疇,主要以咳嗽、發熱、胸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011版)》中將風溫肺熱病分為3類8個證候:實證類(風熱犯肺證、外寒內熱證、痰熱壅肺證、痰濁阻肺證)、虛證類(肺脾氣虛證、氣陰兩虛證)、危重變證類(熱陷心包證、邪陷正脫證)[3]。其中痰熱壅肺證為風溫肺熱病最常見的分型,其所占比例超過50%[4]。中藥熏蒸是指用中藥煮沸之后產生的蒸汽熏蒸患者局部或全身,利用藥性、水和蒸汽等刺激作用來達到輔助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使藥物直達病所而發揮最大藥效[5]。國內相關文獻顯示,單純中藥熏蒸在治療咳嗽、咳痰癥狀上需要較長時間,導致患者依從性有所降低[6-7]。經穴推拿是以按法、點法、推法、叩擊法等手法作用于經絡腧穴,具有止咳化痰、清瀉肺熱等作用的一種操作手法[8-9]。本研究采用經穴推拿聯合中藥熏蒸對CAP痰熱壅肺證患者進行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通過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納入標準:符合CAP痰熱壅肺證分型[3];年齡18歲以上;知情同意,愿意參加研究者。排除標準:合并妊娠、皮膚破損者,合并重癥肺炎或其他部位感染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肝腎疾病者,精神異常者,變態反應體質者。脫落標準:治療過程中出現皮膚嚴重變態反應、藥物不良反應等要求停止治療而未能完成療程者,在治療過程中自行使用本研究以外的藥物或療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患者10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治療過程中無脫落情況。觀察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49~94歲,平均(67.9±16.9)歲;病程6~45 d,平均(9.4±9.6)d。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3~92歲,平均(67.9±15.6)歲;病程7~41 d,平均(9.7±4.1)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由護士根據痰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40 ml+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4.5 g,每8 h靜脈推注,或0.9%氯化鈉注射液40 ml+注射用拉氧頭孢鈉2.0 g,每12 h靜脈推注抗感染;0.9%氯化鈉注射液30 ml+氨溴索注射液30 mg靜脈推注止咳化痰,每天2次;0.9%氯化鈉注射液2 ml+布地奈德混懸液2 mg+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5 mg+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0.5 mg霧化吸入,每天2次。
1.2.1對照組
由護士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每日上午和下午各1次。采用自擬熏蒸方:黃苓8 g、炒梔子8 g、桔梗8 g、麥冬6 g、化橘紅10 g、茯苓15 g、桑白皮15 g、知母10 g、瓜蔞皮15 g、炙麻黃6 g、苦杏仁6 g、生甘草6 g。保持病房舒適安靜,光線充足,室內溫度22~25℃,天冷時注意保暖。操作前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做好解釋工作后幫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充分暴露雙側肺俞,使用中藥熏蒸治療儀,將煎制好的中藥包加水稀釋至1 000 ml,加入熏蒸治療儀中加熱,然后將中藥熏蒸治療儀的出氣口對著熏蒸穴位熏蒸,兩者間距離保持在25~30 cm,每次熏蒸30 min,7 d為1個療程,治療周期為14 d。
1.2.2觀察組
由護士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經穴推拿聯合中藥熏蒸法,中藥熏蒸后休息半小時再進行經穴推拿,每日上午和下午各1次。經穴推拿:患者取合適體位,一般取坐位或站立位,取大椎穴、肺俞、定喘穴、風門穴、膻中穴、天突穴,用食指指端著力于每個穴位做環旋揉動并施加壓力,使患者感到酸重脹的緊迫感,每個穴位50下,每天2次。沿手太陰肺經,從中府穴到少商穴,逆序拍打,即手背隆起呈空心狀,從下至上依次拍打,力度以適中、舒適為宜,快敲慢移,每次20~30 min。治療周期同對照組。
由治療班護士于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評價兩組的臨床癥狀:胸暢痰少,咳嗽近平,其他癥狀減少者,計0分;略感胸悶,咳輕偶發,黏痰量少,情況尚可者,計1分;胸悶,咳嗽中等,少量黃痰,情況略差者,計2分;胸痛,氣急,咳嗽連聲頻作,痰黃帶血,情況差者,計3分。病情改善情況根據公式(治療前癥狀評分-治療后癥狀評分)/治療前癥狀評分×100%計算,95%~<100%為痊愈,70%~<95%為顯效,30%~<70%為有效,<30%為無效。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百成比表示,兩組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符號秩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14 d后觀察組臨床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14 d后觀察組病情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情改善情況比較 例(%)
CAP在中醫學屬于“風溫肺熱病”“咳嗽”“痰飲”等范疇,主要發病機制為感受外邪,肺失宣肅,臟腑功能失調,正氣內虛。CAP痰熱壅肺證因外邪侵犯肺衛,蒸津煉液成痰,也可因體內本有伏熱,熱灼津為痰,痰郁久而生熱,痰熱互結[11]。治療上應注重清熱解毒、肅肺止咳。中藥熏蒸根據患者病情狀況、體質和特點選擇合適的藥物配方,煎煮產生具有中藥成分的蒸汽,對患者全身或局部進行熏蒸,利用皮膚的滲透作用產生效果[12]。本研究自制中藥熏蒸方,方中化橘紅可理氣化痰,使氣順降痰;茯苓可健脾利濕,濕去則痰自消;瓜蔞皮、桔梗可清熱滌痰,寬胸開結;麥冬、知母可養陰清熱,潤肺止咳;黃苓、炒梔子、桑白皮可清瀉肺火;生甘草可補土而和中;炙麻黃、苦杏仁可降氣止咳平喘,從而產生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但是,單一給予中藥熏蒸療程長,效果較緩。中醫學認為,經絡內與臟腑相連,外與穴位相通,通過經絡拍打刺激體表穴位傳導至臟腑,可達到治病的效果[13]。本研究在中藥熏蒸基礎上聯合使用經穴推拿,按揉、敲打胸背部與肺關聯的穴位,大椎穴、定喘穴主治咳嗽;肺俞穴可緩解咳嗽氣喘,止痰;風門穴主治頭痛發熱,咳嗽;膻中穴有治療咳嗽、氣喘的功效;天突穴有降痰宣肺的功效,對這些穴位刺激可起到清肺化痰、解痙止咳的作用。此外,手太陰肺經屬于肺部,分布于雙手體表處,拍打經絡可以刺激經絡氣血,通達表里,實現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的作用,從而疏通氣血,去除痰瘀[14]。經絡與穴位、臟腑相通,穴位按摩和經穴拍打可以刺激經穴,激發經氣,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在咳嗽、止痰方面有一定功效[15]。本研究在常規西醫治療下,對照組采用中藥熏蒸,觀察組采用經穴推拿聯合中藥熏蒸,治療14 d后觀察組臨床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病情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穴推拿聯合中藥熏蒸可改善CAP痰熱壅肺證的臨床癥狀,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