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萍,賈敏
(貴州中醫藥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0)
斑禿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俗稱“鬼剃頭”,以斑塊狀脫發而脫發區皮膚基本上正常為臨床特征。按嚴重程度分為全禿和普禿[1-2]。斑禿的發病率約0.1%~0.2%,目前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與自身免疫、內分泌相關,同時與精神、心理、感染、內分泌、內環境等誘因有關,在生活節奏快捷的今天,斑禿的發生越來越為常見,值得研究。指南[3]推薦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有口服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局部免疫療法,物理療法如光動力療法等。近年來發現復方甘草酸苷[6]治療斑禿的療效好,且不良反應較少見,但與中藥聯合治療的統計數據較少,本研究通過研究復方甘草酸苷聯合中藥治療斑禿的臨床療效的文獻,對其有效性及不良反應進行Meta 分析,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
1.1 檢索文獻要求。納入標準:①不限年齡、性別、種族;②符合斑禿的診斷標準;③脫發區皮膚光滑,無炎性反應,部分輕拉試驗陽性。排除標準:①假性斑禿、頭癬禿發、瘢痕性禿發、梅毒性禿發等;②患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④患者需近1個月內未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
1.2 方法。隨機對照試驗,選取符合納入標準的中英文文獻。
1.3 文獻檢索。檢索W a n f a n g 數據庫、C N K I、VIP、Cochrane library系統中關于復方甘草酸苷聯合中藥治療斑禿臨床療效觀察的文獻。中文檢索詞為“斑禿”“脫發”“全禿”“普禿”“復方甘草酸苷”“隨機對照試驗”等;英文檢索詞為“Alopecia Areata”“Alopecia”“Alopecia Totalis AT”“Alopecia Universalis AU”“Compound Glycyrrhizi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將納入研究的文獻用 Word 表格記錄基本特征。質量評估按照 Cochrane工具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Revman5.3軟件進行系統評價。計數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R)為統計量,各效應量采用95%可信區間(CI)表示。對納入的文獻進行異質性檢驗,P>0.1,I2< 50%則視為無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并采用亞組分析探索異質性來源。采用Meta森林圖評價檢測結果。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文獻檢索結果。采用Revman5.3軟件繪制文獻篩選流程圖。檢索共獲得相關文獻1088篇,篩選后最終納入6項研究[7-9]。
2.2 納入研究本研究共納入423例患者,其中復方甘草酸苷結合中藥組213例,對照組210例。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詳見表1。
2.3 結果
2.3.1 臨床總有效率比較:納入的6項研究[7-10],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P=0.06,I2=53%,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根據試驗組使用復方甘草酸苷劑量是等于150 mg/天或大于150 mg/天進行亞組分析后,異質性被消除(P>0.1)。兩亞組分析均表明復方甘草酸苷結合中藥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優于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1.17,95%CI(1.09,1.27),P<0.0001]。
2.3.2 痊愈率:納入文獻中共有5項研究[7-12]統計了臨床痊愈率,經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異質性無統計學意義[P=0.0005,I2=0%],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比對照組治療斑禿痊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 1.85,95% CI(1.31,2.61),Z=3.41,P<0.01]。
2.3.3 不良反應比較:共有2項研究[8-11]報道了患者接受治療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分析結果顯示P=0.94,I2=5%,不具有異質性,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R=1.03,95%CI(0.89,1.19),P=0.67]。研究中報道出現頭暈、嘔吐、口干、脫皮和刺激性皮炎的現象,程度均可忍受,并在減藥、停藥后癥狀消失,治療前后檢測肝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斑禿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俗稱“鬼剃頭”,以斑塊狀脫發而脫發區皮膚基本上正常為臨床特征,其嚴重程度、恢復程度及復發[13]程度不同。目前臨床治療方式多樣,但療效有限,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斑禿在國內各大醫院已很成熟。復方甘草酸苷能產生類固醇作用,可選擇性誘導成熟的T淋巴細胞凋亡,調節CD4+、CD8+T細胞,通過皮質醇滅活產生激素樣抗炎、抗變態反應的作用,但無類固醇的不良反應,偶有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為水腫、蛋白尿等,但停藥后均可消失。中藥常從補益肝腎等角度出發,收錄文獻所用的中藥方劑中熟地黃、當歸、川芎、何首烏、女貞子的應用率最高,其次為墨旱蓮、茯苓、羌活,其中,制何首烏、當歸滋補肝腎,養血益精,以滋生發之源;川芎行氣通絡,使氣血通暢;女貞子、旱蓮草滋腎養肝,養陰益精,補肝腎之陰而不滋膩;茯苓淡滲利濕,健脾安神;羌活可引藥入經抵達上部。本研究發現,試驗組213例中199例(93.42%)有效,68例(36.17%)痊愈;對照組210例中167例(79.52%)有效,36例(19.46%)痊愈。復方甘草酸苷聯合中藥治療總有效率和痊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納入文獻中有2篇文獻報道局部刺激性皮炎和輕微頭暈、嘔吐、口干、脫皮等不良反應,兩組差異無明顯差異(Z=0.43,P=0.67)。本研究的不足:①納入的研究缺少外文文獻,可能與國外中藥使用局限有關,數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樣本有所偏倚。②研究的文獻中復方甘草酸苷劑量的使用不同,對研究的結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③納入的文獻中試驗組所用的中藥成分不同,對治療效果產生的影響也不同,故試驗產生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復方甘草酸苷與中藥的聯用在國內各醫院廣泛,但循證醫學證據不足,本研究通過對已有文獻數據進行Meta分析,證明與單純給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斑禿相比,復方甘草酸苷聯合中藥治療的臨床有效率和痊愈率更高,不良反應小,安全性好。但符合該研究相關的隨機對照試驗較少,且各研究中患者證型及所用中藥組成不同,難以形成標準,因此需要更多相關的文獻和數據來提供依據,也更有助于形成中藥治療斑禿的一套較為規范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