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陳娟
(晉城煤業集團古書院礦醫院,山西 晉城 048000)
糖尿病的病發率在我國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情況的關注程度也在逐漸增加,為此有關糖尿病病人的治療與護理工作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1]。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以高血糖值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臨床癥狀,這種慢性疾病可能會危害機體重要器官,進而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如果對病情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引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多種嚴重并發癥,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健康[2-3]。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標準之一,經血常規、尿常規等臨床檢查可以對糖尿病種類及程度進行充分的了解。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只能控制臨床癥狀卻很難根治,護理工作對延緩疾病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本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為案例選取時間,以112例在我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以下為研究過程與結果。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自2019年3月開始進行病例選取工作,至2020年3月為止共收集112例糖尿病患者資料,按照隨機數字法的原則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且均為56例。分析以上患者一般資料發現:實驗組患者中齡為45~78歲,平均(62.3±2.4)歲,男23例,女3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9~76歲,平均(58.3±2.3)歲,男21例,女34例。所有患者均屬于2型糖尿病患者,且排除合并心、腦疾病患者、哺乳期女性以及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的患者,經系統分析后發現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在患者簽訂同意書后得以順利開展。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處理:給予實驗組患者糖尿病常規護理處理,其護理內容主要包括一般用藥指導及飲食指導,再密切觀察患者血糖值變化境況。
1.2.2 實驗組處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為實驗組患者成立專門的糖尿病護理小組,護理過程及主要護理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醫院應當抽調科室護士長、具有專業護理知識及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護士以及糖尿病醫師共同組成專門的糖尿病護理小組,對小組內成員進行統一的崗位培訓,幫助小組成員加深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并熟練掌握糖尿病的護理方法。收集患者一般資料,針對糖尿病患者的病因、臨床癥狀、嚴重程度、醫囑、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進行詳細記錄從而建立獨立的個人檔案。
健康知識宣講及教育工作:護理小組定期組織相關主題講座活動,針對糖尿病相關知識進行統一的、科學的普及,幫助患者了解自身情況以增加患者的重視程度,講述護理工作的原理、目的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以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也可以通過分發健康知識手冊、一對一面談等方式進行,意在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指導方案: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等藥物進行血糖控制,叮囑患者不可擅自更改藥物種類或劑量,也不可能擅自停藥。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增加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的攝入量,同時也要對高糖、高脂以及刺激性食物進行嚴格的控制,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
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指導工作:糖尿病的特性決定了糖尿病的護理工作注定是一個漫長且艱巨的任務,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使患者明白雖然不可完全治愈但卻可以通過護理工作使病情得到穩定,幫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針對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產生的不良情緒應當進行及時的疏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與負面心境的嚴重程度選擇最佳的心理療法,盡可能避免因焦慮及抑郁等情緒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患者的血糖值:研究以血糖測試儀為工具,分別對患者空腹以及用餐2 h后的血糖值進行測量。
1.3.2 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健康狀況:以SAS量表與SDS量表分別測量患者焦慮與抑郁情況,兩個量表的分值均與患者心理狀況成正相關關系。
1.3.3 滿意度:以醫院自編量表對患者進行主觀感受測試,滿意度計算方式為滿意總例數/總例數X100%。
1.4 統計學分析。統計分析工具為SPSS 2 1.0,P<0.05為組間差異顯著。n為例,%為計數資料(滿意度),采用χ2檢驗;(±s)為計量資料(血糖值、量表得分),采用T檢驗。
2.1 空腹及用餐2 h后血糖值。對比兩組血糖值可以發現,用餐前兩組患者血糖值差異不顯著(P>0.05),餐后2h時實驗組血糖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用餐前后血糖值對比(±s)

表1 用餐前后血糖值對比(±s)
組別 例數 空腹護理前餐后護理后對照組 56 8.14±1.04 6.35±0.98 12.34±1.43 10.88±1.21實驗組 56 8.16±1.11 5.23±0.89 12.53±1.13 9.16±1.22 P - >0.05 <0.05 >0.05 <0.05空腹護理后餐后護理前
2.2 SAS及SDS量表得分。對比兩組心理狀態可以得出,實驗組焦慮與抑郁量表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SAS與SDS量表得分情況(±s)

表2 SAS與SDS量表得分情況(±s)
組別 例數 SAS得分 SDS得分對照組 56 57.49±4.65 57.63±5.13實驗組 56 46.78±3.66 48.22±5.17 P<0.05 <0.05
2.3 護理后滿意度。對比兩組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情況,實驗組(87.5%)高于對照組(51.79%),且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情況對比(n,%)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與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我國國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因具有病程長、并發癥多的特點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4-6]。臨床上目前仍然沒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通過藥物指導與飲食控制才能延緩病情,為此優化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工作是臨床醫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7-9]。
本研究結果表明:用餐前兩組患者血糖值差異不顯著(P>0.05),但餐后2h時實驗組血糖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心理狀態可以得出,實驗組焦慮與抑郁量表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且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這是因為糖尿病小組中的護理人員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真正將患者護理工作精細化與制度化,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去制定護理方案,盡可能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其臨床護理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同時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成立糖尿病小組并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更好,相較常規護理而言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度,對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這一護理方法應當在臨床上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