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強
“為了保障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的供應,我們再苦再累都值得。”中央企業抗疫先進個人單忠軍說。
●“無論什么時候,只要黨和國家有需要,我們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單忠軍說。 攝影/常 勇
看著熔噴模頭不斷噴吐出雪白的絲狀纖維,作為口罩核心材料的熔噴無紡布源源不斷下線打包,連續1 個多月吃住在車間的中國石油遼陽石化聚酯廠熔噴無紡布車間主任單忠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幕幕往事像電影一樣在心頭閃過:臨危受命、從零開始、跨界出征、僅用38 天就將一座廢舊廠房改造成符合生產標準的潔凈生產車間……
“多干一秒,就能多生產一點。為了保障疫情防控急需物資供應,我們再苦再累都值得。”單忠軍感慨地說。
2020 年10 月22 日,單忠軍獲得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同事們的眼中,單忠軍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參加工作25 年來,無論崗位和身份如何轉換,始終不變的是他每天在裝置里埋頭苦干的身影。一位老班長說:“工作中如果有急事聯系不上他,不要著急,你就往裝置里最忙的地方找,準能看到他。”
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業,單忠軍獨當一面,優質高效地完成了一件件領導交辦的任務。
庚子之春,疫情突發,熔噴無紡布一布難求。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資,小小的一層熔噴無紡布供應告急,供求矛盾巨大。熔噴布成為制約口罩產能的“卡脖子”資源,每噸單價一時間上漲了10 倍多。
沒有明確的時間要求,“盡快產出”、“質量達標”、“保障供應”就是指令。接到建設熔噴布生產線任務,走上這條“跨界”之路,單忠軍深知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不敢懈怠。
“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保供就是使命。項目早一天開工,早一個小時把產品推向市場,早一分鐘供給一線,就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支持。哪怕不吃不喝不睡,我們必須按計劃把生產線高標準建好。”在單忠軍的建議下,項目采取邊設計、邊采購、邊施工多線并跑的模式,奏響了高質量推進建設的主基調。
時間是常量,也是奮進者的變量。在單忠軍的帶領下,全體參建干部員工發揚“5+2”“白+黑”奉獻精神,拼出了“遼化速度”,全面介入、加快節奏,克服了資料不全、經驗不足等困難。
為盡快建成生產線,單忠軍大量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熔噴無紡布生產線的技術核心和難點,工藝控制的難點和方式方法以及未來質量控制的關鍵,包括核心設備的原理、員工培訓教材、操作規程、開停車方案、開停車網絡統籌圖等,并根據以往經驗提前上報生產準備計劃,落實計劃到貨情況。
那段時間,他每天吃住在項目現場,工作到忘我的程度。他晝夜攻堅、馬不停蹄,整個狀態不止是“忙”,而是“拼”。面對任務,他工期倒排,創新工法、優化方案、打破常規,自我加壓,一手抓現場建設一手抓技術儲備,確保實現建設開車無縫銜接,并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學習了從未涉獵的熔噴無紡布生產技術。
他開啟“朝七晚七”高強度學習模式,邊學邊練邊摸索,反復查閱設計圖紙、廠家提供資料、熟悉掌握設備及工藝路線,與施工單位、設計人員反復溝通協調,在短時間內掌握了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結構、工作原理。
最終,他們用不可思議的速度兌現了打贏疫情阻擊戰的諾言:“為了熔噴布,我們拼了!”
沖在最前面,頂在關鍵處。
在主設備安裝過程中,單忠軍全程跟蹤,高標準把控質量。為保證開車一次成功,他與安裝人員共同研究,提前進行“三查四定”工作,協調相關人員及時查找整改問題,每安裝完一臺設備就及時組織單機反復調試,確保單機符合運行條件。
為保證進度,單忠軍組建了微信工作群,把繁瑣的工作一項一項落細落實,合理編排進度計劃,嚴格組織實施,加班加點搶進度,并及時協調解決安裝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單機調試的關鍵時期,他更是堅持設備不調試合格堅決不休息,確保最大限度地縮短工期,精心打造樣板工程、精品工程。
為了搶工期,單忠軍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因為他掌管著全局性的基礎工作,施工完不成,設備就進不來;設備不到位,生產就無法進行。生產線能不能如期開起來、開得穩不穩,每一個環節在他的腦海里都模擬了不知多少遍。
對標火神山、 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速度,把繁瑣的工作一項一項落細落實。他科學編排計劃,嚴格組織實施。針對現場作業空間受限的實際,他協調施工單位合理調整土建和安裝的交叉工序,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形成 24 小時立體交叉作業網,工機具停人不停機,各個工序齊頭并進,用1 天時間完成了正常情況下3 天的作業量,大大縮短了工序完成時間。
為了搶進度,單忠軍保證現場“只有人等活,沒有活等人”。設備幾點到,他就幾點組織施工人員安裝,高效推進,不浪費一分一秒。
疫情期間,上游配件供應緊張。為了搶進度,實現現場落地即安裝、運行必高效,設備幾點到單忠軍就幾點組織施工人員安裝,高效推進,不浪費一分一秒時間。
2020 年4 月15 日18 時30 分,隨著熔噴無紡布生產線最后一個核心部件紡絲組件到貨,單忠軍組織相關人員驗收,開始煅燒、超聲清洗、檢板、組裝,一刻都不敢耽誤。面對沒有接觸過的紡絲組件關鍵氣刀縫隙的調整,單忠軍事先做足功課,在沒有廠家指導的情況下親自動手拆卸組裝,一整夜沒有合眼。他還耐心地給崗位員工邊組裝邊講解,直到第二天凌晨5 時完成組裝上機。
由于過度勞累,他的嗓子已經沙啞到幾乎說不出話了。同事和家人勸他去醫院檢查一下,單忠軍說:“多喝點熱水就好了,什么時候生產線開起來了、平穩了,我再去醫院檢查。”
●“我們能生產熔噴布了!”遼陽石化員工們在第一卷熔噴布前高喊。 攝影/常 勇
項目建成不是終點,而是保供的新起點。作為生產線車間負責人,單忠軍每天總是早早來到現場。聆聽著設備平穩運行的聲音,他感覺到無比心安。
單忠軍每天風風火火地奔走于施工現場,帶領黨員骨干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崗位員工優化開停車操作步驟,通過技術攻關、優化操作、精心調整,提升產品質量,形成優勢互補,凝聚工作合力。
在單忠軍的帶領下,車間實現新技術化繁為簡,經過優化工藝、反復試驗、積累經驗,攻關解除了設備自身瓶頸問題。在市場急需熔噴布的時刻,兩條生產線日產量超產能1 噸,并組織開發生產出25 克重醫用外科口罩,25 克重折疊型和30 克重、40 克重、22 克重等不同克重的熔噴布以及17 克重兒童衛生型口罩用熔噴布等系列新產品,完成了用KN75-85 的設備生產KN95 以上產品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真正實現了穩產、高產,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一次,巡視到熔體濾前壓力時,他眉頭緊鎖——主螺桿濾前壓力值5.8 兆帕,已經達到必須換網的壓力。他很清楚,必須馬上組織換網操作。“準備刮刀、硅油、手套,馬上進行換網操作,網簾、計量泵降速、看住濾后壓力、螺桿打手動提轉數……”
更換過程很順利,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生產線突然出現波動。由于液壓換網器過濾面積小,切換過程中濾后壓力急劇下降,馬上斷條造成停車。他臨危不亂,及時調整參數,生產很快恢復正常。
為了實現生產線安穩運行產出高質量產品,單忠軍投身現場,率先垂范上陣指導崗位員工操作、摸索工藝、不斷創新。他的雙手,留下了多處燙傷和切割的痕跡。妻子心疼地怪他沒有好好照顧自己。他卻笑呵呵地說:“這些傷痕都是我的榮譽勛章呀。非常時期,每個人都很有干勁,沒有人抱怨。作為黨員,我更應該沖鋒在前。”
熔噴無紡布生產線建成開車以來,單忠軍想員工之所想,身先士卒做好每項工作。他組織管理人員建章立制,制定車間考核細則,規范各項工作秩序;通過包機制促5S 管理等各項方案的實施,通過關鍵質量管控點促質量管理提升;組織黨員干部一級帶著一級干,形成了各項工作比學趕幫超的局面,形成了“五看六做法”和“車間安全十二條禁令”,規范員工的日常行為。在他的帶領下,車間干部員工團結協作,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好評。疫情期間,遼陽石化生產的500 多噸精品熔噴無紡布全部平價定向供應口罩生產企業,助力國家疫情防控,緩解了抗疫物資供給緊張局面。
“在疫情期間,防控前線都是黨員沖在最前面。我只是做了身為一名石油戰線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回首熔噴無紡布項目建設開車的歷程,單忠軍說,“無論什么時候,只要黨和國家有需要,我們就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