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新聞聯播》2020年的迎新季不斷推出驚喜。繼新主播潘濤、寶曉峰之后,9月23日晚,《新聞聯播》迎來首位80后主播嚴於信。嚴於信年輕俊秀,一臉端正,僅靠顏值就率先圈了一波粉絲。
這已經不是嚴於信第一次靠顏值出圈,他還在主持《朝聞天下》的時候,就曾經因為長得酷似游泳小將寧澤濤,而率先收獲了一票顏粉。
當時,面對這樣的言論,嚴於信表現得謙虛之余又有點小幽默,他表示寧澤濤是年輕小伙,調侃自己卻是臘肉。不過作為同樣喜歡游泳的同道中人,他也不介意倆人比試一番,揚言反正收視率肯定比《朝聞天下》高。幽默之余又盡顯高情商。
“早班上久了,人會變得不一樣”
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后,2008年嚴於信就開始進入央視實習。同年,他親上“戰場”,在奧運會擔任水立方場館的賽事現場播報員,因沉穩大氣的表現被評為奧組委優秀工作人員,所播賽事資料作為奧運遺產保留,可謂首戰告捷。
次年,嚴於信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音部,兩年后開始主持《朝聞天下》。
談到媒體人的工作,嚴於信說,“早班上久了,人會變得不一樣。”怎么不一樣呢?
《朝聞天下》是一檔早間新聞節目,連續三小時直播。在旁人看來,每天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就要出門,還要保持極佳的狀態直播,這樣的工作實屬辛苦,但對嚴於信來說,他卻認為這很值得。當然,要保證每天都不遲到,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他每天至少會設3個鬧鐘,早上4點多起床趕到單位,確保6點準時露面。作為一名央視主持人,他一向把“早”字貫穿到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首播《新聞聯播》時他更是提前5個小時就到達了主播間,十分敬業。
從入行那天開始,嚴於信的“噩夢”就未曾斷過,他用“太多了”三個字來形容,“噩夢”內容通常都是主播間突然黑了,或者自己播錯了之類的,登上《新聞聯播》的前一天他也做了夢,心里還是非常有壓力,這一頂千斤重的皇冠是榮耀也是重擔。
作為一名主播,必須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工作之余,嚴於信已經養成了利用各種媒介快速抓取信息的習慣。嚴於信所說的“快速抓取”,不是簡單的瀏覽,而是經過篩選的“抓取”。在他看來,這是職業媒體人應有的素養。
嚴於信雖年輕,但也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夠成為如今眾人稱贊的“國臉”,積累了足夠的主持經驗,主持功底也過硬。嚴於信表示“信”是自己的名字,跟新聞聯系在一起就是公信力的意思,他也通過這個信字來提示自己平時要嚴于律己,多多磨練自己的業務能力。
愛好太廣,照顧不周
生活中的嚴於信愛好非常廣泛,閱讀、鋼琴、小號、書法、尺八、游泳、網球、健身、茶道等等。尤其是鋼琴,他曾經還借用當時網絡上很火的一首歌曲《生僻字》的旋律,把心肺復蘇要領編成了口訣唱出來,獲得點贊無數。
嚴於信說,這些愛好都像極了他的“特別的朋友”,占據了他大部分的業余時間,卻樂此不疲。而他卻總覺得對這些“特別的朋友”照顧不周,顧了這個就會忽略那個,不免心生愧疚。
愛好,不僅僅是放松,它讓人更加專注。嚴於信特別認同一句話:專注才是最好的放松。他說,“平時在主播臺上,精神壓力是不小的,和愛好之間形成一種調劑,張弛有度,這才是比較舒服的生活節奏。”
嚴於信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快樂”和“閱讀”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追求。他說:“人生最重要的事兒,這個命題太大,當我下了早班的時候,我覺得最大的事兒就是補覺!其實人開心最重要。我們總說何樂而不為,其實快樂本身,就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
而對于讀書,嚴於信也有深刻的思考。“小的時候,被教育‘不讀書沒文化,沒文化真可怕’。后來發現有了知識也不等于有文化。知識和文化是有區別的。多讀書,是一種文化上的熏陶,看問題的角度也會發生變化。都說讀書是‘無用之用’,這個觀點我很是贊同。今日之書,他日必定有所回響,這便是讀書的妙處。”
嚴於信十分贊同同事白巖松的話:讀書讀久了,總會信點什么。“所以我相信我自己學會了判斷,我也在努力錘煉判斷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