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和某些藥物同服可發生相互作用,輕者導致藥物失效,重者可能出現局部紅腫、過敏性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
1.抗酸藥
大部分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如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片、復方氫氧化鋁等,都為堿性,起中和胃酸的作用。而維生素C為酸性,同服會影響藥物的吸收。需要服用兩種藥時,至少要間隔2小時以上。
2.堿性藥物
除了堿性抗酸藥,維生素C與碳酸氫鈉、谷氨酸鈉、氨茶堿等堿性藥物合用,由于酸堿中和,也可能致維生素C失效。
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與維生素C合用會增加維生素C的排泄,從而影響維生素C的利用,但維生素C不影響阿司匹林的藥效。所以,當兩種藥物需要聯用時,應先服維生素C,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再服阿司匹林,或同時服用但需加大維生素C的劑量。
4.其他維生素
維生素C可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和利用,造成維生素B12的缺乏。維生素C可增加維生素B1的需求量,因此服用這兩種維生素至少間隔2小時。葉酸與維生素C同時服用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葉酸在酸性環境中分解更快,從而導致兩種藥物作用減弱。用于治療貧血時應先服用葉酸,間隔2小時后再服維生素C。維生素C對維生素A有破壞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維生素C后,會促進體內維生素A和葉酸的排泄。故大量服用維生素C時,一定要注意維生素A和葉酸的補充。維生素K3有氧化性,與維生素C合用可產生氧化還原反應。
5.磺胺類藥物
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等磺胺類藥物與維生素C聯用,可增加維生素C的排泄,降低療效。另外,大劑量的維生素C會促使磺胺類藥物在腎臟內形成結晶。因此,兩種藥物應避免聯用。
6.抗凝血藥
維生素C可對抗肝素和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導致凝血酶原時間縮短,減弱抗凝血藥物的作用。兩藥必須同服時,應至少間隔2小時。
7.青霉素類藥
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致青霉素類藥物分解破壞,影響其穩定性,降低藥效。如阿莫西林、青霉素V鉀片等在堿性條件下效果較好,與微酸性的維生素C同服,可能會使青霉素類藥在酸性環境中降低療效。所以,如果服用了青霉素類藥物,需要1~2小時后再服維生素C。
除了需要注意維生素C口服制劑的藥物相互作用外,也要關注其注射制劑與其他注射劑配伍禁忌的問題。維生素C因其較強的還原性、性質不穩定、見光易分解等特性,須避光保存,并建議單獨靜脈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