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百年黨史的主題,也是近代中國的主題。弄清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首先要弄清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邏輯。
武裝了領導民族復興的黨
回望5000年中國政治史,歷朝歷代的國勢強弱和國運興衰,首先取決于政治領袖與政治領導集團。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撞開晚清閉關鎖國的大門,一個曾經幾千年走在人類歷史前列的古老民族,主權被踐踏,領土被侵犯,資源被掠奪,人民被欺凌,遭遇空前的劫難,跌進歷史的谷底,走到亡國滅種的邊緣。
鴉片戰爭以后,先后有多種政治勢力登上中國政治舞臺,都以失敗告終。在內憂外患和各種矛盾沖突的碾壓之下,清朝皇帝把民眾弄得走投無路,北洋軍閥把國家弄得四分五裂,國民黨蔣介石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中國形形色色的政治組織有300多個,大多曇花一現,未成氣候。共產黨之外的所有政治集團,都無力解決鴉片戰爭以后的中國問題。舊中國一度六神無主,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
馬克思主義對中華民族的最大功績,是催生了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不同于國民黨,不同于北洋軍閥,不同于清朝皇帝,不同于任何其他政治團體,在于共產黨不是私利集團,不是派系雜燴,不靠江湖義氣。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在于共產黨初心之純粹、使命之崇高、信仰之堅貞、理想之遠大、紀律之嚴明、作風之優良、犧牲之壯烈、意志之堅韌、組織之有力、能量之偉大,在于有馬克思主義作指導。中國共產黨信奉馬列主義建黨學說,在共產國際幫助下自主成立,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成長壯大。馬克思主義是指南,武裝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
塑造了引領民族復興的魂
回望3000年世界思想史,前2500年主要是中國和東方的歷史。從春秋戰國到隋唐宋元,能與中國媲美的文明,先后有古希臘、古波斯、古羅馬、拜占庭和阿拉伯。中國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等,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是人類思想的主要生產者和人類精神的重要塑造者。
歐洲崛起的500年,大致是明清兩朝閉關鎖國的500年。鴉片戰爭以后,人們認識到器物不如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認識到制度不如人,提出“維新變法”“中體西用”;認識到文化不如人,提出“民主”“科學”“打倒孔家店”。改良主義、邦聯主義、無政府主義,各種主義風起云涌,沒有一個主義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靈丹妙藥。舊中國一度失魂落魄,陷入嚴重的精神危機。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階級斗爭學說和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理論,為苦難中的中國人提供了擺脫苦難的路徑和希望,為彷徨中的中國人提供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奮斗中的中國人提供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思想武器和必勝信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產生,提供了普遍原理。馬克思主義是法寶,塑造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照亮了走向民族復興的路
回望180年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不斷抗爭的歷史。太平天國歷時14年,被中外敵對勢力聯手絞殺。洋務運動歷時33年,被日本人挑起的中日甲午戰爭終結。戊戌變法由康有為、梁啟超領銜,歷時103天,被大權在握的慈禧太后粉碎。辛亥革命后孫中山當了90天臨時大總統,就被軍閥袁世凱篡奪。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沒有走通救亡圖存的路。舊中國一度迷茫徘徊,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
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可供選擇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改良,一條是革命。吸取戊戌變法和清末立憲運動慘遭失敗的教訓,借鑒俄國十月革命成功的經驗,中國共產黨在改良與革命中選擇了革命。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歷經艱辛,在馬列主義指導下,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新中國成立前夕,擺在中國人面前的道路也有兩條,一條是資本主義,一條是社會主義。如果選擇資本主義道路,就意味著繼續充當國際壟斷資本的附庸,就意味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目標無法實現。中國人民毫不含糊地選擇了社會主義,并創造性地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是燈塔,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復興之路。
聚合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力
回望100年中共黨史,就是一部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共同奮斗的歷史。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都是依靠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才取得成功的。
中國君主專制2000多年,統治者中認同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人少之又少,把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奉為金科玉律者大有人在。那時,勞苦大眾人格不受尊重,權利沒有保障,自由無以伸張,與達官貴人格格不入,基本生活在無政府狀態。100多年前,孫中山仰天長嘆“四萬萬中國同胞,一盤散沙”。舊中國一度分崩離析,陷入嚴重的社會危機。
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追求人類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初心和使命,占據了道義的制高點;以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為法寶,構筑了民族的同心圓;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用民主克服專制,用集中克服渙散,確保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中華民族的生機、活力。馬克思主義是旗幟,指引中國共產黨激流勇進,一往無前,在一盤散沙中一呼百應,實現了有效的社會組織和徹底的社會整合,聚合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民族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孜孜以求的目標。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解決了誰領導復興、用什么主義復興、走什么路復興、靠什么人復興等重大問題。
(作者:李明圣,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總編輯,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 / 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