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趙抃是北宋名臣,曾經出任過越州主管。在任上時,有一年,兩浙一帶發生旱災和蝗災,致使米價大漲。各州官府看到這種情況后,便立即發布告示,對米價進行限定,嚴禁商人哄抬米價。
有一天,趙抃的一個幕僚對他說:“別的州都以官府的名義貼出了告示,嚴禁隨意抬高米價,咱們是不是也應該發布這樣一份告示呢?”趙抃聽罷,說:“我們是應該也發布一份告示了。”于是,趙抃便起草了一份告示,告示中說:“本州不限定糧價,商家只要有米,可以任意提高價格出售。”那個幕僚看了之后大為驚訝,便對趙抃說:“別的州發布的告示都是限定米的價格,而我們發布的告示卻是允許商人抬高米價。這樣米市就會發生混亂啊!”趙抃笑笑說:“不會亂的,我這是反其道而行之。過些日子你就明白了。”
越州的告示發布以后,糧價果然猛漲,以致老百姓怨聲載道。由于別的州縣所發布的告示是禁止商人抬高米價,所以,別的州縣的商人聽說越州不限定米價,就紛紛把米運到越州來高價出售,越州市場上的米就越來越多;糧食多到一定程度,價格自然就回落了,市場果然如趙抃所說的那樣沒有發生混亂。因此,那一年,別的州縣由于存糧太少,都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只有越州沒有一個人餓死。人們這才明白了趙抃放開米價的良苦用心,都紛紛稱贊他。
趙抃之所以能夠想出這樣一個辦法,是因為他懂得一條經濟學原理,這條原理就是:當市場上某種商品數量少了,價格就會上揚;而這種商品數量一旦多了起來,價格就會回落。這是一種市場自我調節現象,在幾百年前的宋代,趙抃就懂得這條經濟規律,真是難能可貴。這說明他是一個既懂經濟學又具有高超智慧的官員。
(編輯? 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