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改革開放40年來云南省小城鎮環境保護問題研究

2021-04-29 16:45:38梁青青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3期
關鍵詞:生態

梁青青

摘要:小城鎮環境保護,是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小城鎮環境保護,既是保護小城鎮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觀要求,也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對小城鎮環境問題的客觀、充分認識,對加強小城鎮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運用生態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云南省的小城鎮建設和發展情況開展調查和分析,從農村環境管理視角來看待環境保護的問題,反思云南省小城鎮發展方式,分析農村環境保護問題對小城鎮經濟生活發展形成的制約,探尋云南省小城鎮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為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環境保護的有效性,小城鎮可以不是簡單地從行政建制的意義上來理解,應該包括了城鎮建成區和其他行政區域。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新的和諧的小城鎮發展體系。最后提出解決小城鎮環境問題、實現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包括加快小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生態產業發展等。

關鍵詞:云南省;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

發展小城鎮,是城市化的重要途徑;保護環境,是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小城鎮的迅速崛起,充分體現了小城鎮作為農村地域性經濟、文化及各種社會化服務中心的地位。但是,各地在加快小城鎮建設和發展步伐的同時,由于重建設、輕環保等傳統發展觀念的影響,對小城鎮及周邊農村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制約了農村經濟和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小城鎮環境保護,立足于服務和帶動“三農”。要實現小城鎮的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有良好的環境基礎,而環境的好壞,取決于“人”這個因素。

小城鎮環境質量的好壞事關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的高低以及小城鎮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云南省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資源消耗和生態影響最為突出的時期,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只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筑牢國家大西南生態屏障,發揮云南省生態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實現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確立了“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思路,全面實施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環保意識逐步增強,全面推進小城鎮環境保護已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云南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在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礎上,結合云南省資源稟賦,以加快探索并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文明發展道路。

1 云南省小城鎮建設基本情況

1.1 云南省小城鎮建設基本情況

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標志,云南省進入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時期,小城鎮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底,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31.6%,比2011年的2486%、2015年的29.5%,分別提高6.7、2.1百分點。全省小城鎮(不含城關鎮及與城區連接的7鎮1鄉:安寧市溫泉鎮,大理市大理鎮、鳳儀鎮,思茅區南屏鎮,楚雄市東瓜鎮,潞西市風平鎮,景洪市嘎灑鎮,雙江縣沙河鄉)1 184個,其中建制鎮460個、鄉集鎮724個。在全省3 604.84萬村鎮總人口中,建制鎮建成區人口占7.84%,鄉集鎮建成區人口占501%,農場建成區人口占0.36%,其余86.79%為村莊人口。全省小城鎮人口密度為6 232人/km2,建成區面積744 km2,其中,建制鎮452 km2,鄉集鎮292 km2。

云南省小城鎮的布局具有以下特點:(1)多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山區面積比重在90%以上。(2)多民族的人口特征,全省有150個民族鄉,占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數的10.9%。(3)地處邊疆的地理位置特征,有126個邊境鄉鎮(其中14個鄉鎮享受邊境鄉鎮管理待遇),占全省鄉鎮總數的9%。(4)管轄幅度和轄區面積、人口規模差距懸殊,129個縣(市、區)中,平均每個縣(市、區)轄鄉(鎮)10.62個,最多的鎮雄縣轄28個鄉(鎮),最少的水富縣轄3個鄉(鎮);平均轄區面積3 055 km2,最大的香格里拉縣轄區面積11 613 km2,最小的水富縣轄區面積319 km2,前者是后者的36倍;1 305個鄉(鎮)中,平均每個鄉(鎮)轄區面積288 km2,最大的香格里拉縣格咱鄉2 867.67 km2,最小的澄江縣鳳麓鎮8.8 km2,前者是后者的326倍,轄區面積不足100 km2的鄉(鎮)有91個;平均每個鄉(鎮)轄區人口3.44萬人,最多的大理市下關鎮22萬人以上,最少的盈江縣那邦鎮2 200多人,前者是后者的100倍,人口不足1萬人的鄉有176個。(5)城鎮型行政區劃建制偏少,全省有580個鎮,占全省鄉鎮建制的42.33%;有65個街道辦事處,占全省鄉鎮建制的4.74%。

隨著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市、大理市、麗江市、保山市、個舊市、東川市、景洪市、畹町市、瑞麗市等一批中心城市、工業城市、邊境口岸城市和風景旅游城市迅速發展,城市體系、布局、規模和功能日趨完善,城市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和綜合服務能力日趨顯著。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批小城鎮和農村集鎮也明顯興旺起來,為城市建設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資源潛力和市場條件。

1.2 云南省小城鎮發展目標

云南省村鎮建設“十三五”發展的主要目標是:認真貫徹《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小鎮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原則,調動和發揮社會各界積極性、創造性,把旅游小鎮建設引向深入;將村莊整治作為建設系統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擴大村莊整治試點的要求,組織好規劃編制工作,每年組織500個整治試點村莊的規劃編制工作;繼續實施好小城鎮發展重點帶動戰略。第1個階段繼續扶持39個重點小城鎮,第2個階段根據小城鎮體系規劃,進一步調整確定扶持重點,著力扶持一批規模較大、優勢明顯的區域代表性小城鎮,增強城鎮聚集能力,提高輻射帶動作用;村鎮總體規劃和集鎮建設規劃完成率達到100%,確定為優先發展的小城鎮,須有單獨編制的近期建設規劃,堅持規劃許可制度,保證“一書一證”的發放率達到100%,完成200多個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和小城鎮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全省有自來水廠的小城鎮要從47.6%提高到60%,燃氣普及率達到40%,污水處理率達1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綠化覆蓋率逐年提高,全省小城鎮新建道路900萬m2,新建、改擴建自來水廠和供水設施110個,新建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16個,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6個;小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240 m2提高到26.5 m2,村莊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26 m2提高到28.5 m2。小城鎮完成住宅建設投資160億元,竣工住宅建筑面積2 000萬m2。村莊完成住宅建設投資450億元,竣工住宅建筑面積8 000萬m2。

2 云南省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根據云南省農村小城鎮發展實證分析和綜合評價,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以來,盡管云南省小城鎮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在擴大非農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總體來看,小城鎮發展水平低,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環境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鎮化的協調穩步發展。

2.1 畜禽養殖污染日趨嚴重

養殖行業普遍存在污染治理能力弱、布局不合理、缺乏統一規劃及重養殖、輕防治等問題。隨著養殖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其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流失量不斷增加,導致小城鎮環境逐步惡化[1-3]。一些地區畜禽養殖污染占污染負荷比例過高。據臨滄市農業部門統計,全市人畜糞便每年產生量約1 108.5萬t。由于農村畜禽養殖業規模小,大多分散經營,沒有污染治理設施,人畜糞便實際利用率僅為30%左右,每年有70%的人畜糞便未經處理任意排放,不僅帶來地表水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大氣惡臭,同時也造成了地下水污染。普洱市規模化養殖場較少,養殖方式以個體農戶圈養和放養為主,畜禽養殖大多無污染治理設施,畜禽糞便隨雨水溢流,污染居住環境和地表河流的問題突出。云南省畜禽養殖污染現狀調查結果表明,2012年全省畜禽糞尿中COD產生總量為333.4萬t,流失量為37.4萬t,而同年全省工業廢水中COD排量為12萬t,畜禽糞尿中COD流失量是工業廢水排放量的3.1倍。

2.2 農藥、化肥污染比較突出

化肥農藥不科學使用給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帶來系列問題。據臨滄市農業部門統計,2013年全市化肥使用量為11.4萬t(折純量),比上年增加19%,平均耕地使用化肥31.8 kg/667 m2;農藥使用量為1 589 t,比上年增加15%,平均耕地使用農藥0.44 kg/667 m2;農膜使用量為1 022 t,比上年增加21%,平均耕地使用0.28 kg/667 m2。2013年普洱市各類農用化肥施用量 5.6萬t,其中氮肥4萬t、磷肥0.5萬t、鉀肥0.3 t、復合肥0.6萬t;農藥使用量0.2萬t。普洱市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低,不合理施用農藥、化肥的現象普遍存在,農藥、化肥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淋溶滲透地下,造成土壤和水體環境污染。農用地膜的不完全回收,造成局部土壤污染。由于化肥、除草劑、殺蟲劑、鼠藥等不合理使用及污水灌溉、地膜殘留等造成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農作物農藥殘留量超標,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2.3 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程度低

由于局部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部分村莊飲用水水量減少,水質下降,飲水安全難以保障[2-4]。據調查,全省還存在農村飲用水不安全人口1 500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48%,其中水質不安全是導致飲用水不安全最突出的原因,主要是氟、砷、鐵、錳等超標嚴重,涉及人口達900萬人以上。由于飲用水不安全,農村癌癥等疾病發病率明顯升高,農村地方病突出。2013年末普洱市農村人口201.47萬人,其中飲水不安全人口達75.15萬人,占農村人口的37.3%。飲水不安全人口中,飲水水質不達標的有25.42萬人,占農村人口的126%。廣大農村仍有相當比例的飲用水水源地沒有得到有效保護。19個建制鎮只有水廠15個,73個鄉(鎮)只有水廠12個,水質凈化處理能力不能滿足要求。村莊用水普及率僅為33.12%,缺乏水質凈化設施。臨滄市的飲水安全形勢也很嚴峻,廣大農村缺少集中式安全飲用水利設施,有70萬農村群眾生活飲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2013年臨滄市環保部門監測結果表明,全市鄉(鎮)飲用水源地中,共有84%的鄉(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達到國家二級保護要求,有16%的鄉(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達不到國家二級保護要求,存在農業生產造成飲用水源污染隱患[4];2013年省疾控中心水質衛生達標情況抽樣監測結果表明,臨滄全市小城鎮和農村集中式供水中19個抽檢項目有pH值、氯化物、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4個項目合格率低于80%,存在飲用水衛生安全隱患。總的來看,云南省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嚴峻,水質性缺水已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

2.4 農村環境衛生差,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突出

云南省農村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1.5萬t,生活污水160萬t。而農村普遍缺乏垃圾和污水處理系統,全省僅有8.46%的村莊實施垃圾集中處理,大部分村莊沒有垃圾存放點,垃圾隨意傾倒現象較為普遍;生活污水幾乎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圍環境中。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柴草亂垛、畜禽亂跑、露天廁所亂建仍是許多村莊的真實寫照。在臨滄市,隨著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群眾聚居規模迅速擴大,但由于廣大農村普遍缺少甚至沒有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造成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沒有得到安全有效治理,直接排入河流、溝渠和隨意露天堆放,造成聚居城鎮、村寨周圍的環境質量惡化,影響當地群眾生活質量和生產安全。

2.5 鄉(鎮)企業污染呈加重趨勢

大多數鄉(鎮)企業技術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曲靖市、文山市、玉溪市等地出現的污染問題,一部分是由于鄉(鎮)企業造成的,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危害,破壞了生態環境。

2.6 生態系統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嚴重

林地生態系統脆弱,穩定性差[5]。為了耕作,致使灌木叢、植林地和濕地等自然面積消失,擴大生產單位的規模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致使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服務減少。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面積萎縮,大約有67%的瀕危、漸瀕危和稀有種的形成與這一因素有關。

2.7 農業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長期以來的粗放型經營模式,致使資源約束矛盾日趨突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進一步加劇,農業生物多樣性資源已經受到嚴重威脅。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農作物野生近緣植物和珍稀物種急劇減少。云南省原有野生稻分布點105個,2013年調查時只有30個,有75個點的野生稻已經絕跡。加上近年新發現的10個疣粒野生稻新分布點,現存的野生稻分布點共40個,其中普通野生稻1個、藥用野生稻2個、疣粒野生稻37個。生物多樣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

2.8 礦產資源開發、交通工程建設加劇農村生態破壞

多年來環境治理資金投入重點在城市和企業,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投入不足,投資渠道不暢,農村環保隊伍建設幾乎空白,環境監管嚴重滯后,使農村環境污染日益突出,加快推進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形勢十分緊迫。

3 解決小城鎮環境問題的對策

3.1 用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小城鎮建設

3.1.1 推動小城鎮特色式發展 在云南省小城鎮建設中,應該結合實際,突出小城鎮多元的特色,走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建設之路。如包含著當地傳統文化內容的原生態特色的小城鎮,由于其具有的某種傳統文化在強大的現代社會的沖擊下正在迅速消失,尤顯珍貴。這樣的小城鎮類型,不僅在云南省內是少有的,在全國范圍內也屬少見。

3.1.2 推動小城鎮高效式發展 高效是指小城鎮發展的綜合效益。高效發展是小城鎮建設和發展協同性、科學性、系統性和合理性的必然結果。云南省小城鎮的發展應當兼顧高效和經濟的合理增長。小城鎮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發揮優勢作用,實現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賓川縣拉烏鄉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發揮其林區鄉的優勢,通過做大做強核桃產業,人均核桃收入達6 300元,實現了山綠起來、林活起來、林農富起來,建設富裕村、生態村、文明村、和諧村的目標,被命名為“云南省生態鄉”“大理州核桃產業發展明星鄉鎮”,拉烏村委會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村”。全鄉形成了“樹在村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格局。

3.1.3 推動小城鎮生態型發展 目前,云南省小城鎮呈現快速發展趨勢。但是,以資源豪杰、粗放型經營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發展只能加深不可持續的程度。因此,云南省小城鎮的發展只有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可持續之路才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丘北縣八道哨鄉是發展旅游循環經濟的受益鄉鎮之一。八道哨鄉地處普者黑核心景區上部,是省級生豬養殖基地和牛羊養殖示范基地,同時也是我州最大的白酒生產基地。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玉米→酒+酒糟→養殖→畜禽糞便→高效有機肥→種植”“人畜糞便→沼氣+沼渣+沼液→養殖+種植業”等循環系統,推動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轉變,逐步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

3.2 加強生態產業建設

產業支撐是城鎮發展的生命線。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因此,要全面倡導生態優先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進生態文化建設,積極探索謀求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的路子。小城鎮要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靠發展生態產業來支撐。在開展生態產業建設時要緊緊抓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中心環節,堅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結合地方實際,按照“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做強、做優、做活特色產業,打造特色品牌[6-7],構筑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經濟體系,最終實現生態與產業的和諧互動、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3.2.1 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僅符合云南省小城鎮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也符合世界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其特征:(1)對農業結構的優化,體現出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有利于生物種間互利作用的發揮及投入效率的提高;(2)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通過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及多種促進土壤肥力提高的生物學措施,提高系統的自我維持能力,實現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云南省在小城鎮建設發展中,應繼承發揚2000年多年的傳統農業的精華,吸取西方現代農業的優勢,把現代科學技術成就與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有機結合,把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資源的培育與高效利用融為一體,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為方向,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積極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不斷提高農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快推廣農村沼氣池。建設高產、優質、低耗和防治污染、綜合開發的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大力發展生態林產業,實現生態林產業跨越式發展。積極發展生態畜牧業,加快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治理畜禽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實現種養業良性循環。通過發展生態農業,建立具有生態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環的新型綜合農業體系,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持續發展目標,達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統一。在發展生態農業方面,臨滄市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1)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要求,大力發展核桃、茶葉、橡膠、蠶桑、膏桐、木瓜等生態產業,累計建成生態經濟林54.368萬hm2(核桃34.733萬hm2)。2016年,實現生態林業總產值26億元。(2)堅持著力發展龍頭企業、圍繞龍頭建基地、依托龍頭闖市場、圍繞市場創品牌的思路,積極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綠色經濟。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10戶企業、25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面積達1.571萬hm2;14戶企業、30個產品通過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0.465萬hm2。(3)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要求,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沼氣能源-有機肥料-綠色種植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著力發展甘蔗種植及蔗糖生產循環經濟,實施PSB光合菌肥、蔗梢利用等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一個蔗梢→飼料→養殖→沼液→肥料→種植的良性循環圈,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約1.25億元,實現了制糖工業經濟增長、甘蔗產業生態化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共贏”。

3.2.2 建設生態工業實現農村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提高企業清潔生產能力。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推行企業生態設計和產品生命周期評價;鼓勵生態型企業創建,在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引進關鍵鏈接技術,通過能源、水的梯級利用和廢物的循環利用,實現廢水、固體廢物零排放。加快建立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和產業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建立一批產、學、研聯合示范基地,扶持骨干企業建立區域性的研發中心和技術中心,引導企業不斷提高技術研發投入。建設生態工業園,促進產業集聚,形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產業鏈。發展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建設廢棄物資源化回收網絡,提高資源回收率。

3.2.3 開展生態旅游促進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 通過開展小城鎮生態旅游,依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風景名勝資源、自然環境、民族民俗的獨特資源,為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提供了多渠道的機會,形成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跨越發展的推動機制,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把發展旅游、發展小城鎮與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自然資源相結合,增強生態環境保護能力[8]。勐罕鎮以城鎮體系規劃為指導,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重視民族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旅游文化景觀開發,2017年,全鎮生產總值 17 361 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2 4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 406元,2018年被命名為“云南省生態鄉鎮”,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3.3 加快小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3.3.1 以污水處理為主線的基礎設施建設 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方式處理城鎮生活污水,提高污水處理率。一般集鎮可結合實際建設污水處理裝置,農村地區可以采取濕地、化糞池等方式進行處理。同時,要加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在減少各種生產和生活污水產生的同時,充分利用處理的中水,作為灌溉及綠化用水。2019年環保部門完成了思茅區倚像鎮竜竜下寨村和墨江縣新安鄉布竜村環境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建成生活污水濕地處理系統。

3.3.2 以固廢處理為主線的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生產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人畜糞便、作物秸稈、生活垃圾、農用塑料薄膜等。結合當地實際,建設固廢的分類收集、集中處理設施,要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源;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要慎重選擇處理工藝,堅持人工防滲、滲濾液處理、填埋氣導排、雨污分流、垃圾計量,環境保護設施要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建設回收利用設施,將能回收再利用的物質有效地利用起來。通過固廢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進一步提高小城鎮的垃圾清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和綜合利用率,有效防治環境污染,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9-10]。臨滄市在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重點村開展了農村排污溝渠和垃圾池建設,對農村污水和垃圾進行了初步治理;每個自然村設1名環衛監督員,切實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監督。農業部門在思茅區思茅鎮坡腳村實施了國家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完成了垃圾房、分類垃圾箱、村莊道路硬化及排污管網示范建設。

3.3.3 以能源利用為主線的基礎設施建設 保護城鎮飲用水源,加強城鎮自來水供水設施建設,增強供水保障率和自來水普及率;加強農村沼氣池建設,開發利用太陽能等,提高清潔能源的利用率。臨滄市積極推進“沼氣村”建設,共建成87個沼氣村13萬口沼氣池,改善了農村能源結構。

3.4 加大小城鎮環境保護投入力度

3.4.1 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和公共服務投入穩步增長機制,調整和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做到統籌兼顧,財政支出適當向小城鎮環境保護領域傾斜,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在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面的導向作用。建立生態建設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小城鎮區域協調發展。

3.4.2 完善資金管理體制 逐步理順投資主管部門與建設資金主管部門的職能,提高資金的整體合力和使用效益。整合各部門、各渠道的資金,按照投入渠道不變,建設內容不變,管理責任不變的原則,統籌運用和安排,集中解決小城鎮建設的重點問題。

3.4.3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 通過企業化、產業化、市場化運作,多方加強生態保護融資平臺建設,同時采取政府投入一定比例資金引導、政府投資的股權收益適度讓利等方式,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

4 結論

加強小城鎮環境保護,既是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客觀要求,也是改善農村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貫徹落實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行動。加強城鎮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保障農村生態環境安全,促進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云南建設經濟強省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王 芳,黃 軍. 小城鎮生態環境治理的困境及其現代化轉型[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3):10-21.

[2]張定青,孫亞萍,郭 偉. 基于生態與人文理念的小城鎮特色規劃設計策略——以陜南小城鎮為例[J]. 城市發展研究,2017,24(1):56-62.

[3]黃慶華,姜 松. 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投資效率及其改進——重慶市116個小城鎮的考察證據[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8(4):90-95.

[4]張 引,楊慶媛,閔 婕. 重慶市新型城鎮化質量與生態環境承載力耦合分析[J]. 地理學報,2016,71(5):817-828.

[5]李 濤,廖和平,楊 偉,等. 重慶市“土地、人口、產業”城鎮化質量的時空分異及耦合協調性[J]. 經濟地理,2015(5):65-71.

[6]程炎焱. 我國低碳生態小城鎮建設路徑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2014,53(24):6168-6172.

[7]劉 軍.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西北小城鎮發展的政策反思——以甘肅省為例[J]. 甘肅社會科學,2015(3):197-201.

[8]孟鐵鑫. 鄉村旅游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及其生態化開發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1):30-35.

[9]徐 君,王育紅,張 娜. 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瓶頸及解決途徑[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4):205-209.

[10]毛陽南. 新媒體背景下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途徑[J]. 江蘇農業科學,2018,46(5):255-257.李艷春,李兆偉,王義祥. 4種植物物料改良茶園土壤酸度的效果[J]. 江蘇農業科學,2021,49(3):204-209.

猜你喜歡
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大營鎮生態雞
貴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6:32
生態之旅
鄉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2
潤豐達 微平衡生態肥
茶葉通訊(2017年2期)2017-07-18 11:38:40
生態保護 有你有我
“知”與“信”:《逃逸行為》的生態自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国产小视频免费|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国产色婷婷|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97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国产精品xxx|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欧美区在线播放|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91福利片| 人妻21p大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五月天综合婷婷|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91视频青青草|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天堂av综合网|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在线一级毛片| 色AV色 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91在线视频福利| 永久天堂网Av| 欧美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日韩色图区| 国产97视频在线|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视频大全|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六月综合|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欧美日韩福利|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