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紅 何小玲
如何落實知識點,打造高效閱讀課堂?根據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雙線”組元的特點,也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建構特點,筆者認為緊扣“定目標”“抓關鍵”“巧設計”三個關鍵,必能扎實落實知識點,讓閱讀課堂教學更高效。下面筆者就以《老人與海鷗》為例,談談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一、研讀梳理,定目標
研讀梳理,扣準目標,是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精準、扎實落實知識點的基礎。
要很好地在教學中落實知識點,教師必須認真研讀課標和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教材,清楚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課在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方面要學會什么,實踐運用要達到什么程度,受到什么樣的情感熏陶和教育。教師心里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語文要素呈螺旋上升的序列表。如通過研讀課標、教材,筆者確定《老人與海鷗》教學目標如下:1.誦讀《心靈上的小鳥》,拓展閱讀《寂寞鷗靈》,感受人鷗情深。2.掌握理解本課生字新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真摯的感情。4.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句子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學習寫法。
目標設置準確,具有較強的教學指導性、操作性,教學時教師就能扣準目標,有的放矢,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二、研讀文本,抓關鍵
研讀文本,善抓關鍵,是扎實落實知識點的教學依托。課文雖是實現目標的載體與例子,但教學實施的點沒有抓準,那目標便也不可達到。為此,教師需認真研讀課文及文后的思考題,再次確認教學課文的目標,從而根據知識點目標提示在課文中找準教學關鍵段落文句。
如在《老人與海鷗》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從哪些地方可看出老人對海鷗的愛和海鷗對老人的愛?”這一關鍵問題,讓學生找到“老人喂海鷗”和“海鷗送老人”的關鍵段落,從而依托這些段落指導學生抓住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細節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情,感悟作者寫作的秘訣,從而落實知識點目標教學。
三、讀練相促,巧設計
巧妙設計,讀練結合,是落實知識點目標的教學關鍵。目標清晰明確,文本依托可行,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而這股“東風”便是教師應根據文本依托的特點,巧妙設計讀練相促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法、得法促情、情中促讀的環環相扣中,實現環環相促,最終讓學生實現得意又得法。
第一步:讀中悟情
前面《老人與海鷗》“老人喂海鷗”教學片斷中,為讓學生深入地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教師先出示自學導航,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段落、關鍵詞句自主閱讀批注、體會,這是初讀體驗情;接著在反饋交流時,在學生暢談感受后,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出自己的體會,同時運用師生合作讀、承接讀、引讀等方式創設情境指導感情朗讀,這是再讀悟深情。
第二步:讀中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后,教師話鋒一轉,引導說:“如此深情切切,作者是如何寫出的呢?”學生已從剛剛的抓關鍵詞句說體會、情感朗讀中,悟出了作者的寫作秘訣:抓住外貌、動作、神態、語言進行描寫。到這一階段,練說便已水到渠成,教師順勢而導:“你覺得老人還給海鷗取了些什么名字呢?”在學生七嘴八舌發表意見后,教師再問:“你覺得老人會對海鷗說些什么呢?”
第三步:得法促情
在讓學生充分地發表意見之后,教師馬上出示小練筆,讓學生動筆將老人會對海鷗說的話寫下來。此時的學生因為進行了充分的朗讀和發表意見,便能順暢地寫下來,情感自然流淌在字里行間。讀中已悟法、得法,更妙的是,學生在得法練習后,因將角色置換的體驗訴之于筆端,對老人對海鷗的愛體驗得更加深刻了,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情感的誦讀,便最是情深動人。
如此,總結設計“讀練相促”之妙法有:一是抓關鍵詞指導朗讀中悟情感;二是指導情感朗讀中悟方法(閱讀的方法、表達的方法、理解的方法);三是巧設實踐方法中升華情感;四是拓展閱讀中鞏固方法升華主題。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