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細英 鄭貞
地理圖像作為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蘊含豐富的地理信息,呈現形象的地理學基本原理、規律和過程,且具有表現地理空間信息的獨特功能。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地理圖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有效解釋地理現象、總結地理規律,還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觀察、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地理圖像學習能力是落實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基于此,我們以地理圖像為切入點,深入了解中山市小欖鎮六所中學地理圖像教學,以地理圖像學習動機、地理圖像學習習慣、地理圖像教學評價、地理圖像學習效果及學習障礙四個維度通過網絡設計問卷,旨在從了解圖像教學現狀與效果,從學生視角認識地理圖像教學理念的缺失和改進方向。全鎮2018名學生參加了問卷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一種可以引導并且使學生一直保持學習的動力行為。學習動機一般表現為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具有圖像學習動機的學生則會在圖像學習方面更加積極和主動,可以有效增強圖像學習效率。對統計結果分析可知,89%的學生對地理圖像的學習感興趣,這為地理圖像的有效學習提供了前提,也為地理教學提供了啟示。如果教師選擇恰當的地理圖像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于地理圖像對地理學習中和實際生活中的作用的調查可知,約有97%的學生已經認識到地理圖像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和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這有助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地理圖像來引起學生的有意識學習。
(二)學習習慣
學生地理圖像學習習慣是在平常學習過程中不斷反復練習形成的一種潛在行為方式,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本次對于學生運用地理圖像學習習慣的調查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調查:在地理圖像學習步驟方面,大部分學生在讀圖步驟方面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在閱讀地理圖像時,是否會做適當的標注方面,只有9.71% 的學生會經常做標注,53.96%的學生偶爾會做標注,約37% 的學生沒有做標注的習慣。在是否會閱讀教材上的地理圖像進行獨立預習或復習方面,有34.64%的學生做到有圖必讀,大部分學生只是偶爾會讀。在是否會試著動手畫圖方面,只有15.96%的學生會經常畫,66.15%的學生偶爾會畫,還有17.89%的學生是基本不畫的。說明部分學生的地理圖像學習習慣不是很理想,地理圖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弱。因此,地理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地理圖像學習習慣。
(三)教學評價
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住往更富有思考的價值。學生對地理教師圖像教學的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地理教師對自己的圖像教學有更全面的認識。調查顯示,課堂上地理教師使用地理圖像的頻率很高,地理教師十分重視地理圖像的教學。在評價教師的圖像指導作用方面,98.66%的學生覺得地理教師分析圖像思路清晰,使自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關地理知識,這表明學生對地理圖像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指導水平。指導讀圖方式上,不同學生喜歡的讀圖指導方式差異較大,這要求地理教師平時需要運用多樣化的讀圖指導。指導繪圖方面,說明繪圖方面還沒引起廣大地理教師的重視。
(四)學習效果和學習障礙
借助學生對地理圖像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和學習障礙的自我剖析所反饋的信息,教師和學生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優化地理圖像教學方式。地理課程學習的關鍵是從地理圖像中獲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從圖中提取有用信息能力還是比較好的。在畫圖方面,13.8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畫圖能力很好,67.84%的學生認為自己畫圖能力一般,還有18.3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畫圖能力較差。對地理圖像學習障礙調查可知,學生在學習抽象地圖時比較困難,要對抽象圖像加以重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且需要在讀圖方法中多點研究,進行差異化指導。對地理圖像學習困難分析得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區域-空間思維。
二、初中生地理圖像能力提升策略
(一)結合生活案例,激發圖像學習動機
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離不開生活,在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才是“真學習”。如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學習中,設計“產業規劃師”生活情景活動,把等高線地形圖應用到關于攀巖、漂流、路線選擇、大壩選址、道路的修建等生活生產布局,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應用,達到真正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又如《中國的氣溫》這一節,對于略顯枯燥的中國氣溫分布圖,教師可以結合“中國秋褲預警圖”設計生活情景,使枯燥的地圖鮮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地理的價值。
(二)強化地圖意識,培養圖像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強化學生的地理圖像意識,培養良好的讀圖、析圖、繪圖、用圖習慣。一是要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程序,先讀圖名、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此確定圖的類型、地域范圍等。二是引導學生掌握析圖方法,使學生學會有目的地觀察圖像,善于多角度地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考,學會快速準確地提煉出地理特征、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真正理解圖像的內涵。三是引導學生自己制圖、繪圖,強化學生的畫圖訓練,學生的繪圖能力是學生圖像技能的重要方面,布置“畫創意地圖”“畫校園地圖”“我的政區拼圖”“一筆畫世界”等繪圖作業。通過繪圖,學生不僅利于鞏固所學內容,加深知識理解,提升圖文信息轉化能力,同時也有效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四是引導學生養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圖解決問題的習慣,將地理圖像融入生活,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進而引發思考,從而達到真正的學會使用地理圖像。
(三)構建心理地圖,提升區域認知能力
區域認知有助于學生從區域的視覺,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區域認知首先需要空間定位,即學生根據地理信息來進行區域的空間定位,這就需要借助學生已有的心理地圖來實現。在幫助學生構建心理地圖時,首先要讓學生掌握是基礎的大尺度地圖。大尺度地圖是學生形成心理地圖的基礎圖形,但由于圖形范圍廣、復雜性較強,所以學生不容易掌握,這就需要教師的方法引導,可以讓學生通過“圖形簡化”來記憶復雜地圖,通過“地圖劃塊”來掌握大尺度地圖。例如,著名學者袁孝亭就以初中地理氣候分布圖為例,提出“劃塊結合空間定位”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空間方位來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橫向、縱向對比不同尺度的區域對比,善用不同尺度的地理圖像掌握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分布、結構。心理地圖的構建需要學生在平時的讀圖、析圖、用圖等過程頻繁地感知地圖,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圖像學習習慣的過程。
(四)提高教學技能,保障圖像學習效果
教師是學生的示范者,教師的專業化對學生地理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若要保證學生的地理圖像學習效果,必然要提高教師的圖像技能。首先,教師可通過各種教師培訓、教師聽課評課、教師技能大賽等途徑學習和研究地理圖像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而提高自身圖像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其次,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發展,重視關注和積極探究GIS、GPS、RS、VR等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選用的圖像更加直觀、逼真,提高課堂質量。再次,信息爆炸時代作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學習資料,更新、豐富地理圖像資源,選用一些創意地圖,例如“堆雪人地圖”“跨年夜出行指數地圖”“凍的發黑全國換被子地圖”等等,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動力和興趣。
地理圖像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教師要重視地理圖像的利用,根據課堂需要選擇合適的圖像,引導學生掌握讀圖、析圖、繪圖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學生從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圖像說明地理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能力。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18年度青年項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圖像教學課堂觀察與實踐研究”的課題成果(課題編號:C2018116)】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