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中鵬
2月12日,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宣布,由于自己的“失言”造成了很大的混亂,將從即日起辭去東京奧組委主席職務。據報道,這次惹禍的是2月3日森喜朗在日本奧委會董事會會議上的一席抱怨:“有女性在場的會議時間太長了。而且女人競爭意識強,一個說完另一個也一定要說”,他因此還建議限制女性在會上的發言時間。時至今日還有如此強烈的性別歧視言論,確實讓人不勝驚訝。
森喜朗,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若把時光推回到20年前,彼時的森喜朗還是日本首相。但是,命運卻又是如此相似,20年前的森喜朗跌下首相寶座,是因為自己“禍從口出”;如今,森喜朗失去萬眾矚目的東京奧組委主席職務,還是歸咎于自己“嘴不嚴實”。
森喜朗出生于1937年7月,已年近84歲高齡。他曾在2000年4月~ 2001年4月擔任日本首相,不過在他僅一年的首相任期中,卻因屢屢失言而“聞名于世”。僅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一是“神國論”。2000年5月15日,森喜朗以首相身份在“神道政治聯盟國會議員懇談會”上發表演說,不慎說了一句大幅偏離首相這一政治身份的話——“日本是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神國”。此言一出,立即在日本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森喜朗不會不知道日本憲法對日本國家的定位,卻信口開河拋出“神國論”這類軍國主義時代的荒謬觀點。
二是時常鬧出英文笑話。森喜朗任職首相期間正值互聯網興起時期,但他卻懵懂無知。在一次競選集會上,他的發言顯然是在“照本宣科”,原本是要呼吁日本大力發展IT(即信息技術)產業,但他卻說成是“所謂的IC革命”。當時在野的民主黨領導人鳩山由紀夫揶揄說:“森喜朗還不知道什么是IT,他常常稱之為‘it。”即使是卸任首相多年后,森喜朗還是非常反感英文。2014年2月,已經出任東京奧組委會主席的森喜朗在俄羅斯索契召開的記者會上使用日語講話,就被外媒質疑英語能力差。森喜朗在辯解時卻一錯再錯:“在我們這代人中,如果沒有專門學習過,都不會英語,英語過去是我們敵國的語言。”用“敵國語言”來形容英文,而且是在國際場合,引起的后果可想而知。
三是對二戰侵略歷史的認識錯誤百出。2001年1月訪問南非期間,森喜朗在日僑舉行的歡迎會上致辭時隨口說出:“我出生在1937年大東亞戰爭之前、支那事變發生的時候。”眾所周知,“支那事變”是軍國主義時期的詞匯。同年6月他在出席紀念沖繩戰役儀式時,用“御靈之英靈”(“我代表政府對御靈之英靈表示真誠的悼念”)來稱呼戰死的日本軍人,這同樣是軍國主義時期的詞匯,且這種說法涉嫌他只悼念沖繩之戰中喪生的日本軍人,但沖繩戰役死去的20多萬人中有12萬人是平民。

森喜朗在初入政壇時有幸得到政壇大佬岸信介的提攜幫助,為報恩而投到了岸的門下,之后又成為岸信介女婿安倍晉太郎(安倍晉三之父)的得力助手,得以在日本政壇嶄露頭角,并在1983年12月就任中曾根康弘內閣的文部大臣,逐漸成為自民黨和內閣的重要角色,直至2000年接替小淵惠三成為日本首相。
因失言從總統寶座上黯然下臺后,森喜朗仍舊在自民黨內保持了很大的影響力。他是自民黨內實力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的會長(后改任名譽會長),安倍晉三能夠長期執政,與森喜朗這位黨內大佬的支持也有一定關系。為報答森喜朗的恩情,安倍于2014年1月提名森喜朗出任東京奧組委主席。可以說,森喜朗與安倍家族互相報恩,既成就了安倍的長期執政內閣,又使森喜朗得以在東京奧組委主席任上施展“拳腳”。
森喜朗兩次辭職,前后相隔整整20年,原因驚人地相似,頗讓人感慨。
當地時間2001年2月9日(日本時間2月10日),在美國夏威夷近海,日本愛媛縣立宇和島水產高中的實習船“愛媛丸”遭突然上浮的美國核潛艇的碰撞而沉沒,四名實習生、兩名教師及三名船員共九人遇難。首相森喜朗在得到這一消息時正在打高爾夫球,他沒有立即著手處理此事,而是繼續打球,從而引起民眾高度不滿。森喜朗的辯解又是一錯再錯,他說“我的秘書要求我留在高爾夫球場,避免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此事成為森喜朗被罷相的重要原因之一。
20年后,森喜朗由于歧視女性的發言而辭去東京奧組委主席職務。森喜朗的去職似乎是命運的輪回,但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日本男女平權意識亟待提高。森喜朗此次對女性“出言不遜”,與日本長時期積累的男女不平等,包括男女參政比例不平衡等社會問題密切相關。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019年1~3月的問卷調查,在日本全國共計32450名地方議員之中,男性占比高達87%,女性僅占13%。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被列為男女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在153個國家中排名第121位。
其次,日本政客“失言”現象頻出,森喜朗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但不會是最后一個。在日本政壇,像森喜朗這樣的政客還不少,如大名鼎鼎的麻生太郎、石原慎太郎以及小泉純一郎等,他們能紅遍日本政壇,不是因為做出了多少值得稱道的政績,而是因為在相當程度上會“口吐蓮花”,以奇言怪語造成一時的轟動效應,從而贏得選票。森喜朗為此兩次斷送政治生命,但麻生太郎等人卻繼續穩坐政治寶座,成為日本政壇的“不倒翁”,這也從側面折射了日本政壇不健康的政治生態。
再次,森喜朗的“失言”戳穿了日本的西方式“民主”的謊言。日本長期以來以身為亞洲惟一的西方七國集團成員而自傲。但森喜朗歧視女性的發言卻暴露了“西式民主”的虛偽性。這些西方國家一方面大肆把自己包裝成“民主女神”的化身,另一方面卻對自己國內的虛假民主視而不見,甚或還捏造事實攻擊其他國家“侵犯民主人權”。其實,這是典型的對己對人、對內對外的“雙重標準”。
最后,森喜朗“失言”下臺恰在日本欲借“奧運效應”拉抬日本國力之緊要當口,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日本欲重現“奧運榮光”的艱難。本屆東京奧運會本應在2020年7月舉行,但始料未及的全球疫情迫使日本決定將奧運會延期至今年舉辦,而至今日本仍籠罩在不知能否舉辦的巨大焦慮之中。按照原計劃,日本想借東京奧運會的東風,再現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奧運榮光”,而那次東京奧運會確實是日本的“驕傲”,其不僅在體育上贏得了傲人的成績(金牌總數排名第三),更重要的是,日本經濟借此獲得了飛躍式發展,最終促成日本成為經濟巨人。而如今,疫情打亂了日本的戰略部署,此次又因森喜朗的“大嘴”,而使本就“飄忽不定”的2021東京奧運會“雪上加霜”。日本政府馬上換將,及時止損,推舉競速滑冰運動員和自行車運動員出身的女性政治家橋本圣子擔任東京奧組委主席,橋本圣子也馬上提出將把東京奧組委女性理事所占比例上調到不低于40%的水平,以期修補因森喜朗“失言”而大受損害的日本形象。但東京奧組委主席的換人,還是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日本欲重現半個世紀前“奧運榮光”與拉抬日本國力的艱難和曲折。本欲“舊夢重溫”,無奈盛景不再。新一屆東京奧運會前景如何,仍需觀望。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