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平
摘 要:國庫集中支付是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徹底打破了原有的財政資金管理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國庫撥出資金的庫外沉淀和閑置浪費,完善并改進了財政資金的使用,上線與其配套的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加強了對財政資金的嚴格細化管理,洞察財政資金支付過程中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與不足。基于此,文章對預算單位在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出現的財務管理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分析探討,從而提高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益,加強預算單位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化、有效性管理,降低資金支付風險,促進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 動態監控 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10-114-02
一、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的實施背景和意義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已經實施近20年,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監管模式和監控體系,規范財政資金支付清算的全過程管理,以適應國庫集中支付帶來的新形勢、新變化和新要求勢在必行。
隨著信息科技飛速發展,財政部門依托信息化、大數據、互聯網的強大助力,從頂層設計上構建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實時接收代理銀行上傳的相關銀行賬戶財政資金支付交易等信息,同時采集財政內網預算、計劃、銀行賬戶、公務卡等管理信息,通過系統集成軟件進行動態監控和阻斷。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在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機制、加強財政資金全過程的使用監管,以及提高財政性資金資源配置效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功能
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是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機制,提高財政性資金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通過實時動態監控、多維智能預警、監控綜合分析、綜合查詢匯總等系統功能實現對財政資金支付活動的全過程跟蹤監督,對每一筆資金的支付信息,包括對預算科目、預算項目、部門經濟分類、付款金額、付款用途等支付要素以及國庫集中支付、財政專戶資金、上級轉移資金、其他專項資金等支付方式進行全要素、全方位監管,及時發現資金運行中隱形問題及線索,采用電話監控、專項核查、檢查通報及依法移交等各種手段和方式,對不同的監控主題和監控對象進行實時監控,提高了動態監控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強化了財政資金使用的事前和事中的監管。
三、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下預算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個別預算單位在預算執行中違規劃轉、違規歸墊、大額現金提取和挪用財政資金等問題得到了及時糾正,違規金額和違規比例呈逐年下降態勢,但對標財政資金內部控制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和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深度推進和廣度拓展,個別預算單位在財政資金支付清算過程存在著隱性問題和管理缺陷。
(一)部門預算編制不合理、不科學
部分預算單位編制的部門預算不符合全面預算和預算績效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預算編制不詳細、不科學,預算指標、預算項目、預算績效未能充分地細化和規范具體,預算的可執行性較差。
(二)預算執行管理薄弱
在國庫集中支付和全面預算的規范管理下,大部分預算單位能夠按要求執行預算、規范使用財政資金,但也有個別單位預算執行管理薄弱,未能嚴格按照財政部門批復下達的年度預算科目、預算指標、支出標準和范圍支付財政資金的問題,混淆會議費、培訓費科目,改變預算用途,擴大支出標準和使用范圍,違規列支網絡會議服務費或參會會議費等,導致預算執行與預算批復偏離較大,預算執行管理有待加強。
(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力度有待提高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經實施了近20年,相關制度和管理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但還是會出現沒有嚴格按照國庫集中支付規定的方式、程序、時間要求等支付財政資金的情況,特別是在新的規定和辦法出臺后的過渡時期,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導致預算單位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力較弱。
(四)政府采購執行力度尚需加強
財政項目的采購、支付、驗收安裝及資產入賬的全流程管理欠規范,存在超進度、超合同提前支付資金的現象,個別單位會議費、培訓費、印刷費未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未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采購意向公開及采購項目申報手續等,政府采購執行力度有待加強。
(五)公務卡管理及公務支出費用報銷管理有待加強
個別預算單位存在未嚴格執行《公務卡管理辦法》《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的相關規定的情形,對于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內的財政預算資金和科教項目資金支出,未按規定使用公務卡結算,而使用現金結算,使資金支付過程脫離了財政監管,增加了資金支付風險和隱形問題發生的機率,既不符合公務卡管理的有關規定,也不符合現金提取和使用的相關規定,需持續加強管理。
(六)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部分預算單位在國庫支付環節中存在錄入要素填報不規范、不完整,支付要素之間缺乏邏輯關系,預算項目使用和政府采購手續不合規等問題,同時在審核環節存在把關不嚴的情形,導致被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預警。國庫集中支付環節的錄入規范性及審核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四、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下預算單位財務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制度建設,實現標準化管理
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體系的構建和完善,財政部出臺了《中央財政國庫動態監控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國庫集中支付管理與監督,不斷完善動態監控管理機制,預算單位應與時俱進,建立健全并不斷完善單位內部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規定,明確職責,細化崗位說明,規范程序,使工作有章可循,實現標準化管理。
(二)加強預算管理,規范支付行為
預算單位應嚴格遵守全面預算管理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按照經濟業務所屬的類款項科學、合理、全面編制年度預算和政府采購計劃。強化預算單位財務人員及業務相關人員的預算執行意識,正確認識并嚴格落實預算執行與國庫集中支付剛性約束機制,嚴格按照預算執行管理工作規定執行預算批復,準確使用預算科目、預算指標,完整、準確填報支付要素和資金用途,特別是要加強重要項目及“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印刷費、差旅費等重點支出科目的規范使用和管理,加大審核力度,避免因理解偏差或操作失誤等發生的錯誤支付或違規劃轉行為,提高預算執行管理力度與財政資金支付的安全性。
(三)加強政府采購管理,規范采購資金支付
認真履行政府采購管理主體責任,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內控,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相關規定,如實編報政府采購預算和采購計劃,按規定公開政府采購意向,規范履行政府采購流程,按照政府采購合同約定支付資金,杜絕超進度、超合同提前支付財政資金,持續加強政府采購管理的自我完善與提高,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四)加強公務卡管理,規范公務報銷與現金提取
嚴格執行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及適用范圍的相關規定,規范公務卡結算管理,特別是對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以及科教項目資金支出等公務支出,凡具備刷卡條的,一律使用公務卡結算;按照現金管理規定提取和使用現金,減少公務支出現金結算,規范公務支出及財政資金全過程監管。
(五)加強財務人員專業知識和業務素質培訓,規范支付操作
采取國庫集中支付并沒有改變預算單位的資金使用權限,也沒有改變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權限,并且規定了預算單位在整個財政資金的集中支付過程中應該承擔的相應職責。根據預算對財政資金進行合理有效的使用,并且做好相關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方面的工作,負責組織編制用款計劃,開展與政府采購相關的采購意向公開、招投標方面的工作,負責財政綜合信息系統的錄入管理工作,按照財政直接支付的相關規定,向財政國庫支付執行機構提交直接支付申請書,提請財政國庫支付執行機構向代理銀行開具支付令,代理銀行將財政資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單位賬戶。按照財政授權支付的相關規定,簽署相關的支付指令,并告知代理銀行進行財政資金支付。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是對上述財政資金支付清算全過程的實時監控,對預算單位而言,特別要關注使用財政資金時是否與年度預算科目、指標、支出范圍和標準一致,是否按照政府采購管理規定、公務卡制度規定及現金管理規定支付資金等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備預算執行管理、政府采購管理、公務卡管理、現金管理等較為全面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業務素質,準確把握政策要求,規范支付行為。
五、結語
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體系是財政監督管理模式的創新,是促進預算單位財務管理模式轉變的助推劑。系統的互聯互通,不僅能夠深化財政預算執行中的監督管理,使預算單位的財政資金收繳和支付更加透明、規范,財政資金使用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做到了關口前移,加大了對財政資金使用中違法違紀行為的監控和糾錯,以防范資金支付使用風險,強化了財政資金使用的事前和事中的監管,并與原有的事后監管形成全過程監管體系。在促使預算單位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強化預算管理和預算執行、規范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同時,提升了預算單位的風險管理意識并強化內部控制,切實增強了預算單位管理流程、資金動向等方面的管控,從而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高效,降低財務風險,提升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規范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呂泳波.國庫集中支付之動態監控主要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8(9):130.
[2] 韓英超.論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機制的對策建議[J].中國總會計師,2020(12):128-129.
(作者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 北京 100026)(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