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社區護理教學實施混合教學模式獲得的具體教學效果。本次研究選擇的是四個班級學生作為實際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中分別包含120名學生,并且將名稱命名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中的學生,應用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研究組則采用SPOC模式實施混合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對學生的社區護理知識掌握情況、教學成績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經過為期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對兩個組中學生的綜合學習成績進行對比,發現研究組中學生的成績要好于對照組(P<0.05),并且通過了解學生對社區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出研究組中學生在社區護理知識掌握程度方面,要優于對照組(P<0.05)。因此得出結論:對于社區護理的教學活動來說,通過實施SPOC模式開展混合式的教學,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能夠保證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熟練地掌握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同時也可以保證學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潛力,更加準確積極地了解護理知識與技巧,非常值得在社區護理的教學中進行應用。
關鍵詞:社區護理 SPOC 混合教學 效果 及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F126;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10-192-02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當前各種各樣全新的教學模式陸續出現在課堂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的教學思維模式。SPOC作為一種小規模的在線課課程,其具備的優勢也逐漸凸顯出來,然而在國內,該教學模式還處于初級的發展階段,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經驗,將其對教學的實際作用真正體現出來。因此,為了保證實施更加合理有效的社區護理相關教學,保證學生真正掌握社區護理的理論知識、擁有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有必要對該模式在教學中的效果、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具體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本次選擇的是筆者所在的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19級護理學生進行實際研究工作,選擇了四個班級開展教學研究,每個班級中有學生60名,每兩個班級分為一組,分別命名為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中學生的年齡在18~22歲之間,平均為(19.25±1.66)歲,對照組中學生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為21歲,平均年齡是(18.22±1.35)歲。兩個組中學生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等各項基本信息經過對比,發現無差異,P>0.05。
(二)方法
對照組中學生實施的是傳統教學模式,研究組中采用SPOC模式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安排,主要是從線上、線下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1.教學設計模型。教學設計是根據實際的教學對象以及教學目標,對合適的教學起點和重點進行確定,并且有序地對各項教學要素進行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一個過程。當前研究較多的教學設計模型主要有:(1)面對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模型;(2)基于認知彈性理論的相關教學設計模型;(3)給予認知負荷相關理論的復雜學習相關教學設計;(4)ADDIE教學設計模型;(5)5E教學設計模型等。其中ADDIE教學設計模型相對比較常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該模式為例。
2.具體教學安排。對照組主要采用傳統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具體內容包括:(1)在理論知識課上實施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2)在實踐課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模擬操作的形式幫助學生鞏固護理知識;(3)在期末主要以卷面考試分數作為學生的最終評價內容。
研究組教學主要采用的小班形式SPOC教學方法實施具體授課,具體來說:(1)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完成慕課資源以及教案的具體編寫工作,同時需要對階段性的測試題、對各個階段學習任務進行錄制、完成導學視頻和實操視頻等,在教學之前的各項基礎準備工作。(2)需要在學校的線上教學平臺中,創建社區護理學課程。(3)需要將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講義、測試題、實操視頻、導學視頻等全部上傳到學習平臺中。(4)SPOC授課中,主講教師需要通過微信群,對教學任務進行布置,利用平臺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實施有效管理。
理論課程具體教學安排:(1)總體教學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需要保證教學的針對性,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的進行設計,總體框架主要包含目標、內容、流程以及活動等。(2)課前線上學習:在開始授課之前,教師根據模塊內容確定好知識點并拍攝好相關視頻,并且將其上傳到學生的學習平臺中,主要包含PPT、題庫、教學視頻等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課程平臺及時發布學習任務、案例討論、調查問卷等活動,督促學生完成線上學習,并要求學生完成作業,并對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進行反饋,教師匯總和整理并根據問題調整學習計劃。(3)課堂實施:教師導入在社區醫院、家庭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學生結合線上的學習內容后,教師從每個班級中,選擇一名班長負責對本班學生的具體分組學習情況、案例探討等學習內容進行安排,并且通過投票選擇出各個小組中的實際匯報人員。隨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相關內容,小組進行互評,教師對于學生的匯報內容進行及時補充、更正和評價,同時教師對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進行梳理,對疑難問題進行剖析,并對已經匯總好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同時通過角色扮演、小組匯報、作品展示等環節,一方面鞏固和提升學生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并能充分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4)課后:因學生理解力的差異,對于部分學生仍未理解的問題進行線上答疑解惑。同時,為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帶領學生入社區進行健康指導,制作健康教育手抄報,健康指導視頻等并要求上傳至學習平臺。教師根據學生線上視頻的學習情況、作業的完成質量等進行評分,并根據學生反饋對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地進行完善,以期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評價。基于SPOC模式,社區護理的教學評價主要是采用理論知識評價、實踐操作評價結合在一起的形式,實施過程評價、最終評價兩種評價結果綜合在一起的方法,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并且研究教學的實際可行性。其中過程評價包含學生慕課學習情況的評價、學生理論知識課程的具體評價、實踐課程的評價三個部分,而最終評價主要是期末測評內容組成,具體的測評由理論知識考試、實踐操作考試、平時成績三個部分組成。在最終評價中,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占據50%,實踐成績占據20%,平時的成績占據30%。
(三)統計學方法
本次采用型號為SPSS19.0的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應用T、X2進行數據的檢驗,如果P小于0.05,代表存在統計學實際意義。
二、結果
(一)學生成績
如表1,根據各項成績的最終結果可以發現,研究組學生的各項成績,以及綜合成績都要比對照組更好(P<0.05)。
(二)護理知識、技能掌握情況
如表2,通過對學生的各項成績進行綜合分析,以及結合調查問卷的最終結果,發現研究組學生對于護理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要比對照組更加好(P<0.05)。
三、結論
在社區護理的課程中實施SPOC模式,使學生能夠不受時間以及地點的限制,保證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為學生接受更好的輔導提供支持。由于該模式是一種虛擬、現實之間的橋梁,涉及到多種要素,如學生、教師、學習資料、全新教學方法等,不僅能夠從多角度、多方面開展教學活動,同時還可以成為加強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為保證更加有效地開展教學,發揮出傳統教學的優勢,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平臺,實現對護理教學課堂的改革與創新。
根據以上的研究可以發現,實施SPOC展開教學的研究組,學生不管是在學習成績方面,或者是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方面,都明顯要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針對社區護理教學來說,實施SPOC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保證學生更加熟練的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能,為培養出更多的綜合護理人才提供支持。
[基金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PAD+SPOC”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專業中的應用(項目編號:ZJGB2019147)。]
參考文獻:
[1] 楊娟,侯磊,王利群.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社區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9,40(6):469-470.
[2] 朱厚珍.基于“SPOC+錄像”模式教學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8):165-166.
[3] 劉永兵,臧嫻.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康復護理學課程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381-382.
[4] 沈芳芳.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0(4):134-135.
[5] 劉寧,芮蓓.基于“SPOC+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0,41(16):2061-2062.
[6] 侯繼丹,湯春菊,張徐寧,等.SPOC教學平臺在護理專業“專接本”教學中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21):3514-3516.
[7] 朱蓓,湯艷,聞純,等.基于SPOC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4):101-103.
[8] 杜玲,那娜,張顏,等.SPOC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28):15-18.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5)
[作者簡介:何鳳英(1975—),女,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