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爾雙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測繪大隊 江西 南昌 330001)
2013 年1 月31 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發布,明確提出“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指令,標志著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正式實施。農村土地確權是指經過土地登記申請、地籍調查,確認、確定每一宗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等權利,登記注冊,最后頒發土地證書的工作過程[1]。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任務重、難度大,為了確保相關工作的高效開展,可運用土地測繪技術,科學、明確地處理農村土地地理位置、土地面積和歸屬權等問題。
鄉鎮農村土地確權是為了規范土地的使用與流轉,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我國國土面積廣闊,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量大、內容煩雜,應用傳統測繪技術的工作效率低,質量得不到保障。隨著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土地測繪中應用體系的完善,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得到了技術支持。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可以在當地村干部和村民的帶領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土地測繪技術,迅速、全面地獲取每一宗土地的具體位置、土地面積、土地開發利用現狀、土地質量等數據,并應用于相關聯的信息系統,進行土地數據的采集、儲存、統計和分析,便于工作人員登記、查詢和匯總,全面提升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同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還能根據所獲取的土地信息,制訂科學合理的土地開發利用方案,確保土地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優化土地運營效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現階段,應用于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的土地測繪技術具有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高、觀測范圍廣、效率高和測繪精度高等優勢,能夠有效保障土地確權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但工作人員應正確認識到土地測繪技術的應用價值,根據實際工作需求,探索相適應的測繪工作管理模式,加強質量控制,確保技術應用效果。例如在界址點測繪中,一般采用后視定向方法,在距離較遠的位置確定定向,嚴格控制測量差值,最大為3 cm,檢測好界址點,抽檢并分析相關坐標,將偏差控制在5 cm 內,切實降低房角測量誤差。如果存在隱蔽性的界址點,應采取鋼尺丈量方法,準確分析數據,確保數據的精確度[2]。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最初由美國軍方于20 世紀50 年代研發,用以收集情報,為軍事作戰提供信息指導。其技術原理為距離交會法,需知曉兩個已知點位,并將其作為中心點,分別以該點與目標點距離作為半徑劃圓,借助兩個圓的交點測量目標點的三維坐標,測繪精度高。在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應用GPS 測繪技術,首先要選定一個地點,并在此安裝接收器,應用衛星定位目標點位置信息,所得信息直接傳輸到接收器中,測繪人員只需采集接收器信息即可,自動化程度高、流程簡便、數據精度高,測繪距離小于50 km,相對精度可達1×10-6,超過1 000 km 時,相對精度可達1×10-8。在技術應用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量規范》調整觀測參數,其中衛星界址高度角應≥15°,衛星圖形強度因子(PDOP)≤6 mm,同步接收衛星及有效衛星個數應≥4 個,數據采集間隔為15 s,對中誤差≤2 mm,天線高差值≤3 mm[3]。例如在農村土地確權測繪工作中,應用底圖1∶500 的地形圖展開土地測繪,首先可布設幾個靜態類型的GPS 控制點,再應用GPS-RTK技術布設圖根控制點測圖,靜態與動態相結合,提升工作效率與數據精度。GPS-RTK 測繪技術的應用如圖1 所示。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中,采集了地球表層空間包括大氣層在內的相關地理數據,具備數據采集、儲存、歸納、分析和管理功能,可為測繪區域地理情況的綜合調查與評估、區域環境動態監測、區域內土地資源開發管理、土地規劃利用等提供平臺支持。在完成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后,GIS系統上記錄了每一宗土地的測繪數據和處理過程,農民可以隨時查詢、了解、確認土地劃分情況。如果尚未完成土地信息注冊工作,可應用CAD 軟件將數據轉換為ACRGIS 格式的文檔,將相關數據以可視化、直觀的圖像形式展示出來[4]。GIS 系統在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的應用,實現了土地測繪數據的有序管理,系統能夠對數據進行編號,將某宗地的界址點坐標、面積等測繪信息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權屬調查表匯總在一起,并以此為依據編制宗地圖,以系統信息為支持,展開確權登記發證等后續工作。
在土地測繪工作中,會編制形成大量的地形圖和地籍圖,工作人員需在業內掃描基礎上展開定向矢量化測量,形成數字化地形圖。在掃描數字化測量技術應用過程中,可在合理位置設置圖根點,采用全解析方法展開測繪技術分析。基于圖根點精確界址點坐標,采取入戶調查的工作方法,繪制出土地地籍圖和宗地圖。同時,聯合應用實測、圖解的方法,基于控制測量結果,增設控制點進行加密處理,采集遙感影像與地物坐標作為數字化影像的基本控制節點,再采取控制節點和DEM等方法,制作出數字化正射影像。應用GIS 系統查詢土地入戶信息,繪制出準確的地籍圖和宗地圖。
我國農村地區的建筑物一般比較矮,分布散亂,觀測視野不佳,應用遙感技術(RS)可以實現對地理環境復雜的農村區域土地情況的有效測繪,準確觀測到海拔高于2 km 的區域,觀測效率高,可節省大量人力和物力資源,且所得到的數據精確度高,最終工作成果為比例尺內的遙感正射圖像圖。在此過程中,可將高精度的遙感影像作為底圖,從基礎上保障土地測繪數據的精確度,而且圖像形象直觀,能夠讓農民群眾準確判斷并在圖像上進行標注,為后續界址點測量分析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遇到地理環境復雜的區域,可以借助遙感影像初步掌握土地界址點信息,標注繪制形成宗地草圖,政府與農民簽字確認權源基本資料,再展開外業權屬調查。調查過程中,可以在測繪區域埋下一個樁,便于遙感影像中出現明晰的界址點標,經過反復調查、核實后,由村委確認權源材料[5]。
當前,我國鄉鎮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大部分為老人和兒童,產權意識薄弱,無法科學有效地處理農村宅基地權屬問題,存在土地位置混亂、私搭亂建等現象,給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造成極大的困擾。對現代化土地測繪技術的引進,能夠幫助工作人員高效展開測繪工作,明確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積、質量和用途等信息,進一步為鄉鎮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并推動整體工作順利、有序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