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峰
(艾奕康設計與咨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40)
①在整體布局的控制過程中,需要重點在功能分區上進行分析,根據常年主導風向進行合理的位置設置工作;②在科室布局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在保證潔污分流的前提下進行布局設計工作,將診療區、污物處理區、辦公區等分離開,在通道設置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相關活動的需要,進行合理的布局工作。以下案例中說明了不合理的空間布局設計對于傳染病防治的危害。圖1案例中,一方面,如果在整體的布局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當地的主導風向,就會使得感染科的位置設置不得當,在流感等高發的季節,感染科的空氣極其容易流到其他科室的位置,使得許多病人和醫務人員出現了交叉感染的現象,如圖1所示;③案例2中,因為在醫院改擴建的過程中,感染科的發熱門診和兒科入口距離過近,就比較容易導致在感染科治療的患者將疾病傳染給免疫力低下的兒童,造成大面積的感染現象,如圖2所示。

圖1 感染樓位置設計不合理

圖2 感染科門診部和兒科病房設置
除了醫院的感染科之外,其他診室和病房的通風是保證空氣清潔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在室內設計中就保證其良好的通風性。在衛生部頒發的醫院空氣凈化標準中也明確了這一方面工作的內容,除了通風之外,還需要采取消毒、空氣凈化等輔助技術來實現診室和病房區域內空氣的清潔程度。而在此過程中自然通風是排在首位的,需要根據季節和室內溫度的基本情況做好調整工作,適時進行通風,以達到最佳的通風效果。在自然通風有限的情況下,可考慮機械通風。對其他重點部門,建議根據實際感染風險也采取必要的空氣凈化輔助措施等。在實際的醫院建筑的設計中,應該嚴格遵守上述原則,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布局設計,防止出現全封閉的診室設計等,也就減少出現了易引發感染的風險。
①應特別注意一些門診(如呼吸科)對傳染病的敏感性,以及采用不同的平面模式,以區別傳染性和非傳染性門診;②兒科設計應考慮到選址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并與一般診斷區分開。一般而言,既要實現線路分離,又要做到方便與各化驗檢查科室相聯系;③呼吸科是對院感控制要求較高的科室,在呼吸科門診部的設計中應特別注意呼吸道疾病的高度傳染性,可能導致交叉感染。在建筑布局上,應優化設計,盡量保證呼吸科相對獨立。應該在醫院末端設置,最好有相對獨立的通道和樓梯;④在兒科、呼吸科、消化科等設置隔離門診,為有困難或特殊情況的病人提供隔離治療,以便控制院感;⑤除以上所述外,還應注意口腔科的動線設計,由于口腔科器械的特殊性,應確保對使用中的器械和設備進行相對獨立的消毒和貯存,口腔科工作區和生活區的污水排放應分開處理。
(1)分診臺是為了進行合理的急診篩選和分類。為方便分診,縮短病人就診時間,并方便轉院至門診部,請將分診臺設置在明顯的位置上。
(2)考慮為緊急狀況提供服務的情況,在設計中應優先考慮以下幾點:①考慮檢查儀器和醫生診斷之間的關系。在一定規模或級別的醫院中,急診科(中心)應配備相對完善的醫療設備,以減少病人的流動性;在規模較小的醫院中,急診的位置應便于共享醫療檢查設備和服務(包括影像學、放射科、檢驗科等);②急診室的內部空間設計必須有效地處理各種緊急情況,例如與醫療有關的急診病人的搶救、急診病人的探視等;③急診室的設計應考慮到所有的應急功能。如在急診的設計中必須考慮到救護車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停在外科手術門口,以節省搶救病人的時間。
從感控的角度來看,醫技部門相關科室的設計,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設計與布局工作:①盡量縮短病人的流線,也就是需要從病區分區的合理程度上進行控制,根據我國醫院規模相對較大的實際情況,住院部與門診部和門診部之間距離較遠。因此,減少病人不必要的流動,以降低院內感染的可能性是十分必要的。可在住院部的底層設置放射科科室,配備適量的DR機、X光機、超聲波、心電圖、乳腺鉬靶等住院病人檢查常用設備,以減少病人在院內的穿梭次數;②在科室內的檢查與治療部分,將感染病人與一般病人區分開,以減少院內感染發生的機會。對于大型醫技檢查區的設置,從設計層面就考慮了隔離病人的使用,可適當考慮病人的進出通道和做好有效的隔離措施;③需要加強重點感控區域的設計工作,如內鏡檢查的過程中需要將呼吸道檢查和非呼吸道檢查分開,也就是根據醫院管理的需要將內鏡檢查和其他檢查等有效隔離,使得較高風險的檢查工作可以在單獨、隔離的區域內進行,防止交叉感染的風險。血液透析中心應區分一般病人和隔離病人透析區域。隔離透析區的設置十分必要,不論是否收治了陽性透析病人,都必須設置隔離透析區,因為在一般透析病人中,在流感易發的季節,可能有一部分已經患有呼吸道傳染病的病人需要透析治療,這時就需要嚴格的控制。在手術室和ICU部分也需要將基本的設計規范滿足后,考慮到病人的流線,進行有效的分流設置。所以,對于手術病人及ICU交通組織中的潔污隔離設計應充分論證,建議負壓ICU及負壓手術室應位于共用區域的遠端,手術區的前端,同時能與污物通道連接。由于負壓手術室的使用頻率不高,一般都采取正負可壓切換的手術室來進行手術。另外,對于產房的隔離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需要保證產婦的安全,另一方面嬰幼兒作為易感染群也需要進行有效保護,盡可能使隔離產婦從流線設計中獨立出來。
2.4.1 部門間連續活動
傳染病區建筑物主體與綜合診區建筑物主體通過一條走廊連接,可以方便地連接醫院內各科室,可以使建筑物之間的路徑更加清晰,提高效率,同時也可以避免住院患者不必要的聚集或穿行,降低院內感染的可能性;其次,選擇醫院街的形式,有效地串聯綜合診區的主要建筑體,并以醫院街為邊界,兩側分別進行傳染區和清潔區的設置工作。使得醫護人員、來訪者和患者可以分別在各自的區域內活動,降低院內感染的概率,同時也可以提高醫院內的交通運輸效率。
2.4.2 簡潔的室內診斷操作程序
①直線型病人走廊。傳染病病區設計有:傳染病住院樓、傳染病門診樓和新建傳染病門診樓。這些建筑的平面形式為矩形,中心位置被設計成單條直線型病人走廊。醫院大樓的走廊連接了傳染病門診走廊,從而形成了與建筑形態一致的交通形式,如圖3所示,因為這種交通形式非常簡單,病人可以迅速地找到他們要去的地方,而直線型的病人走廊則幫助醫護人員有效地控制傳染病大樓的入口;②綜合病區增加了醫院街。該綜合病區通過建筑的加建,將原有住院、醫技、門診部有效地連接起來,如圖4所示,形成魚骨式的醫院街形式,室內診療流線簡約,建筑形態與室內流線形態保持一致,因此,病人進入醫院后,能迅速在自己大腦中形成各個功能區域的定位圖,然后在標識系統的有效指導下,病人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需要去的科室或病房。

圖3 直線型走廊
在傳染性比較強的醫院住院樓設計中還需要注意避免出現中空天井的設計,這種設計的出現是將傳染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化,也增加了空調系統的運作難度。

圖4 綜合病區
玻璃幕墻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樓板分隔與空間分隔的密封性處理,避免出現空氣流通的現象。在診室和病房之間的高度控制中加以分析,需要考慮到空調管道的高度。
在傳染病區中,污染區域指的是患者或者是受病原體直接污染的區域,其主要分為觀察室、污物室、病房等。而在病區應該根據需要設置緩沖室,墻面應選擇易清洗的材料。為了確保患者室內有好的采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門窗,窗下可設夾層柜子,窗外可設夾層窗,用于臨時存放患者物品和待檢標本。在病區墻體的設置過程中應該設置好傳遞窗,用于傳遞藥品和食物等。另設手術室及加護病房,分為獨立病區,其目的是減少交叉感染的發生。半污染地區:即可能受到患者污染的區域,也可稱為半污染區域。在一定程度上,該區域是作為一個過渡區域將污染源進行有效的控制,這種方法在許多醫院的設計中都有所應用,與污染區相聯系的空間都應該設置緩沖,例如,在病房和醫務室之間的緩沖區域,醫護人員需要在那里洗手、換衣服等等;病人的飲食和藥品也要通過傳送窗送到病房。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污染的擴散。
醫院建筑設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感染預防和控制雖然只是設計工作的一部分,但由于醫院自身的特殊性,必須通過合理的設計來達到感控的要求。從設計布局、功能分區、醫務室流程、垂直空間等方面進行分析,有助于設計師梳理醫院感染控制設計內容,從而設計出符合實際需要的醫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