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鷗
觀察很多楚國的文物,比如青銅器、漆器,你會發現,它們的裝飾風格與同時期我國北方地區的文物風格迥然不同。北方地區生產的器物,裝飾都比較北方地區出土的宴樂桑葉的人、有射箭的的人等,整個畫面寫實,例如這件從銅壺,上面有采摘人、有跳舞奏樂展現了不同時空下人們的生活,整齊而又富有變化。
而楚國人創作的藝術形象,則主要以動物、植物以及自然現象為主,且大都是變形、抽象的。他們創作的造型大多奔放多姿,云紋回旋卷曲,線條飄忽難以捉摸,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感,充滿了神秘色彩和浪漫氣息。
當然,楚國人對這些形象的設計既充滿了想象力,也注重寫實的模擬,在追求外形惟妙惟肖的同時,會注重對內在氣質的刻畫,賦予它們獨特的藝術生命,所以他們常常會把不同種類的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妙趣橫生的藝術新形象。例如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虎座鳥架鼓即為典型代表。這是一件樂器,它的底座是兩只昂首卷尾、四肢拳曲、背向而臥的老虎,每只老虎的背上都立有一只長腿、昂首的鳳鳥,中間有一面鼓,雖然如今這面鼓已不再完整,但鳳鳥背上的幼虎仍然呈跳躍狀用力撐起它的殘留部分。這件器物很巧妙地將溫順的老虎、優雅的鳳鳥與實用的鼓結合,這和諧相伴的場景彰顯了楚文化的浪漫與神奇。
再比如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彩繪木雕小座屏,座屏上采用了透雕、浮雕的技法,生動刻畫了鳳、鹿、蛙、蛇等各種動物。令人驚嘆不已的是,在一座長僅51.8厘米的小小座屏上竟有55只動物穿插交錯,復雜而又富有規律,整件器物可以說是充滿了想象但又不失寫實的風格。
這件器物髹黑漆,又用紅、黃、藍等色彩描繪了鳳豐滿美麗的羽毛、鹿的梅花斑紋、蛇的鱗甲等,整件彩繪木雕小座屏色彩斑斕,是一件華麗的藝術品。
楚地的文學作品同樣充滿了獨特的浪漫主義色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楚辭。楚辭是一種詩歌體裁,大家所熟悉的屈原創作的抒情長詩《離騷》就是楚辭的代表作。
屈原的文學作品很有特點,他借助神話與歷史傳說,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驅役龍鳳、揮斥云霓,豐富的想象力充滿了個性和自由的精神,被認為是楚辭的代表,開了中國浪漫抒情詩的先河。屈原想象力豐富、風格瑰奇的作品也對后世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1.請你猜一猜,下面這兩件文物,哪件來自北方的秦國,哪件來自南方的楚國?
2.請你猜一猜,下面這兩段詩,哪段出自《詩經》,哪段屬于楚辭?
(1)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譯文:柏木船兒蕩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圓睜雙眼難入睡,深深憂愁在心頭。
(2)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譯文:我用菱葉裁剪成上衣,我用荷花裁剪成下裳。沒有人了解我就罷了,只要我的內心真正馥郁芳柔。
我教你個小竅門,楚辭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句中多用感嘆字“兮”。這個“兮”字會給人帶來跌宕起伏、回旋流轉的音韻美感。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貴族,曾任左徒、三間大夫等官職。但是,由于同僚屢進讒言,屈原先是被楚懷王疏遠,后來又被楚頃襄王放逐。在難以挽救國家危亡局勢的情形下,屈原悲憤、憂郁,自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潔身自好,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久久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
史書上記載,楚國人信鬼神,每逢佳節都會舉辦祭祀盛典。在盛典上,楚國的巫師們會身穿艷麗的服裝、熏沐著芬芳的香料載歌載舞,因此,楚國歌舞表演非常優美。
楚國的音樂也與《詩經》及其他史書中記載的北方諸國厚重、緩慢的音樂不同,楚樂是優美的,更加易于激發人的情感。而楚國的舞蹈“長袖飄逸,纖腰輕柔”,能充分體現舞者的靈動風韻。
為了充分展現楚國音樂與舞蹈的魅力,湖北省博物館組建了編鐘樂團,以復制的全套曾侯乙編鐘、編磬為核心,組合古琴、瑟、笙、篪(chí,一種竹管樂器)、排簫、塤、鼓等多種出土樂器的復制件,將楚國人民創作的藝術作品再現于舞臺。湖北省博物館里還有自己的歌舞表演團隊為大家表演古代歌舞,下次去參觀,你可不要忘了去欣賞一下喲!
《金殿樂》此曲再現了楚國君王宴饗(xiǎng)時快樂的場景。
《帳夜》這是由排簫主奏的樂曲,并配有舞蹈,向觀眾展示楚國將士征戰前夕的情景。
《楚商》這首樂曲由唐代晚期古琴家陳康士根據屈原的《離騷》改編而成,表現了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答案:
1.(1)是來自秦國的木雕漆馬,整件文物涂黑漆,馬側臥在地上,可以看出它的肌肉非常結實有力。(2)是來自楚國的彩繪鳳鳥雙連杯,它的造型是一只展翅欲飛的鳳鳥,這件器物是在古代的婚禮上使用的,含有生活和諧美滿的寓意。
2.(1)選自《詩經》中的《柏舟》。
(2)選自屈原的《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