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利 薛東娥
當前我國水環境治理的短板集中在農村污水處理與北方地區的流域治理。從流域角度看,當前受污染影響較重的江河流域主要集中在東北及華北地區,而湖泊水庫污染則相對較為分散。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三川河也在污染影響較重范圍內,為切實改善三川河水質,柳林縣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和城市黑臭水體四類水體污染防治年度目標任務,多措并舉,大力推進水環境治理。
關鍵詞:三川河 水環境 治理
水環境治理也就是對水體進行治理,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減排和環境的修復,而污染物減排最為重要,水環境治理應該是污水處理為主,以環境修復為輔。
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三川河主流北川河發源于呂梁市方山縣東北邊的赤堅嶺,南流至大武入離石縣境,在離石縣城西北匯入東川河,西流至交口匯入中陽縣流來的南川河后,進入柳林縣境,再西流入黃河。因三川匯集而成,故稱三川河。
三川河位于呂梁山中段西翼,東經110°38′~111°37′,北緯37°4′~38°10′。主流全長168公里,流域面積416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20~560毫米,年徑流量1.99億立方米。另有柳林泉水1.07億立方米,共3.06億立方米。流域內除三大支流外,流域面積在10~100平方公里的溝道共66條,小溝道1500余條,溝壑密度大,水土流失嚴重,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多達2908萬噸。全流域內有49個鄉鎮,847個村莊,40萬人口。總土地面積624.2萬畝,其中耕地147.6萬畝,林地187.5萬畝,草地42.2萬畝。建有吳城及陳家灣兩座中型水庫,總庫容2835萬立方米。南陽溝等4座小型水庫,總庫容800萬立方米,每年可調蓄水量2610萬立方米。建有各種小型水利工程209處,建有小水電站9處。
近年來,呂梁市生態環境局柳林分局污染防治攻堅成績顯著,特別是對三川河水環境治理工作尤為突出。該局對陳家灣、莊上溝、康家溝、廟灣溝、杜家灣等河道進行巡查,清點污水排放口數量。三川河城區流域共發現2個大型生活污水排污口和181個小型生活污水排污口,其中陳家灣溝排查28個小型排污口、莊上溝92個小型排污口,康家溝1個大型排污口、36個小型排污口,廟灣溝25個小型排污口,杜家灣1個大型排污口,針對排查發現的問題,呂梁市生態環境局柳林分局在廣泛調研、深入排查的基礎上,制定科學有效的水污染治理設施方案。
一是持續整治污廢水。以三川河為重點,落實“查、測、溯、治、堵”5項重點任務。
“查”即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全面掌握排污口的數量及其分布,建立排污口名錄。柳林縣環境局聯合水利等部門組織專業人員采取拉網式排查,工作人員以徒步沿河巡河等形式,在現場進行定位、當場拍照和錄像,借用無人機進行排查,使該查的都查到,沒有重復沒有遺漏。針對每一個入河的排污口,用溯源追蹤、在現場筆錄咨詢、采用無人機排查等方法,一一追溯源頭找到排污的具體地點和單位,建立轄區內關于入河的排污口清單,在排污口標識等全面做到排查。
“測”即開展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了解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掌握污染物排放量。該局定期在三川河各處取水監測。
“溯”即進行入河排污口污水溯源。在監測基礎上,開展溯源分析,查清污水來源,厘清治理責任。
“治”即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問題。按照“一口一策”的要求,推進排污口規范整治,完成整治方案制定并推進實施。
“堵”即對未規范整治的所有入河排污口及排水渠全部實行統一封堵管控,最后實施登記建檔。針對每一個進入河的排污口,采取分析、分類,最后追蹤并查出排污的責任主體,建立完善清單。規范管理對確認保留的入河排污口進行臺賬記錄。可直接進行登記的是已經取得排污許可的單位;對于沒有取得排污許可的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城鎮雨水排口、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散亂排口以及灌溉退水口,必須依據分類整治的規定完成整治后,才能進行登記建檔。
二是各鄉鎮及時清理轄區內河道垃圾,并建立監督管理制度,杜絕人畜糞便及生活垃圾向溝道河道隨意傾倒。
三是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采用生態處理工藝,年內完成李家灣、穆村、薛村、柳林鎮4個鄉鎮7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建設工程。
四是強化工業企業廢水管控工作。所有工業企業生產、生活廢水全部進行高標準處理,做到達標排放,對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的工業企業從嚴、從重依法處理,徹底杜絕工業廢水污染三川河。
五是定期進行水體污染源調查。依據水源污染的各種類型進行定期調查,同時實地觀察,收集整理排污資料,并且將污水排放口的水樣委托當地衛生防疫或環保部門進行分析,并將所做調查整理成文字材料,預測污染發展的未來趨勢。定期監測水源的上游水質。監測項目主要選擇對水源有影響項目,可以選擇反映水的感官性狀的,如濁度、臭味、色度、肉眼可見物等;反映細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標;反映有機物污染等;反映富營養化的;反映藻類與浮游生物……加以監測。
六是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的民心工程,一定要依法治理對已影響水源水質的污染源,要依據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緊密依靠當地環保、水利、衛生等部門有效地對污染源進行處理。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可重復利用廢水。盡量采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后循環利用。
三川河水環境治理工作,還將進一步全面排查清理河道垃圾,取締非法釆沙、堆沙,封堵不規范排污口,嚴厲打擊非法采礦、違法占地行為,嚴格治理亂停、亂放、亂倒等現象。確保三川河的環境突出問題得到全面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