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陳金林,廖珊珊,宋丹丹,陳學前
(江蘇省鹽城市口腔醫院,江蘇 鹽城)
臨床口腔科中將面部畸形、上下牙弓牙合關系異常、牙齒排列不整齊、頜骨大小、形態和位置異常等均被稱之為錯頜畸形[1]。引起患者出現錯頜畸形的相關因素較多,分別包括:不良習慣引起的外傷、遺傳以及牙周疾病等,若未能早期進行治療則會對患者的口腔健康以及面部美觀造成嚴重影響[2-3]。現今,伴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大力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人們對于自身健康以及外表等方面要求更高,也使得口腔正畸的關注力度越來越大[4-5]。本研究在患者及家屬處于完全知情狀態下并簽署相關協議后自愿參與,隨后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內(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口腔正畸患者共120例,探究臨床中針對收治需實施口腔正畸治療患者,通過實施口外弓加強支抗療法和微型種植支抗療法治療不同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在患者及家屬處于完全知情狀態下并簽署相關協議后自愿參與,隨后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內(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口腔正畸患者共120例,按照實施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均分成60例A組與60例B組。將口外弓加強支抗療法用于治療A組患者,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齡最小為19歲,最大為35歲,平均在(26.8±4.9)歲;將微型種植支抗療法用于治療B組患者,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32歲,平均在(25.3±4.4)歲。兩組患者相關基線資料進行比對,P>0.05。
1.2.1 材料選擇
美國生產型號為奧美科Ormco Vector TASTM種植支抗釘;西湖巴爾生產口外公H11-11/12。
1.2.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需要每天佩戴8 h之上的Nance弓,將其牽引力控制在300 g/側左右,隨后叮囑患者定期到院進行復診,按照患者的具體狀況適當調節牽引力,治療2年,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確保患者口腔的整潔度,防止出現感染。
B組:將收治的60例進行治療前全部采用0.02%氯實施漱口,隨后采用利多卡因(規格:5 mL:0.1 g×5支;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3676;生產廠家: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行口腔局麻處理。針對需植入種植體牙采用黃銅絲將其區別并做好相對應的標記,接著檢查牙齒四周的狀況。在實施植入的時候,將微型中體小心植入,為了避免患者出現感染,給予患者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叮囑患者定期到院進行復查,兩年后將種植體取出即可。
分別比對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治療前后牙周組織保護素表達水平(主要包括: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尖寬度、下齒槽座角、上齒槽座角)與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主要包括:牙周水腫、口腔感染、植體松動、口腔炎癥)。
根據專業的測量量表對整體臨床效果進行評定,分別包括:牙齒牙合、牙齒美觀、牙齦健康以及牙齦疼痛等以上四個方面。滿分為100分,其中分值在70分或以上視為成功,在70分以下則視為失敗。總成功率為總成功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PSS 24.0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牙周組織保護素表達式水平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與B組患者相比較,A組牙周組織保護素表達式水平顯著偏高,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組織保護素表達式水平變化情況[, L/(mol·cm)]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組織保護素表達式水平變化情況[, L/(mol·cm)]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B組 60 0.142±0.022 0.157±0.032 A組 60 0.143±0.024 0.140±0.025 t 0.238 3.243 P 0.812 0.002
如表2所示,治療后與B組患者相比較,A組上中切牙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下齒槽座角和尖牙尖寬度顯著偏低,磨牙移位和上齒槽座角顯著偏高,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 )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 )
組別 磨牙移位(mm)上中切牙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mm)尖牙尖寬度(mm)下齒槽座角(°)上齒槽座角(°)B組 3.6±0.6 27.9±3.7 4.2±1.2 1.9±0.6 1.5±0.6 -1.9±0.7 A組 5.8±0.5 12.6±2.9 2.5±1.3 0.7±0.4 0.7±0.3 -0.8±0.7 t 21.819 25.210 7.443 12.890 9.238 8.60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如表3所示,治療后與B組患者相比較,A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偏高,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據相關研究人員指出,錯頜畸形包括:面部的畸形、上下牙弓牙合異常、大小異常、頜骨位置、形態異常以及牙齒排列不整齊等[6-7]。引起患者出現錯頜畸形相關因素較多,分別包括:外傷以及牙周疾病、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以及遺傳等。當患者出現錯頜畸形后,自身的面部外觀會受到影響,并且口腔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病情嚴重者還將直接出現口腔疾病[8-9]。現今,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促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10]。人們對于自身的健康以及形象更加注重,因此,對于正畸的治療也開始備受關注[11]。
隨著口腔正畸治療技術的迅速發展,治療手段不斷改善變化,對于錯頜畸形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療方式包括:微型種植支抗技術以及口外弓加強支抗正畸法[12-13]。前者屬于一種新型治療技術,該技術不再依賴患者的依從性,植入和取出過程均非常簡便,并且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舒適感強[14]。更重要的是對于患者的外觀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整個治療時間短、療效顯著。而后者需要經過頸帶、頭帽和口外弓共同使用,把支抗部位轉移至患者顱骨和頸枕部等,屬于強效支抗控制,然而需要極大的配合,對患者面部創傷較大,美觀性、舒適性、穩定性以及安全性均顯著較差,治療效果一般[15]。本研究結果指出,治療前兩組患者牙周組織保護素表達式水平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與B組患者相比較,A組牙周組織保護素表達式水平顯著偏高,P<0.05,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與B組患者相比較,A組上中切牙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下齒槽座角和尖牙尖寬度顯著偏低,磨牙移位和上齒槽座角顯著偏高,P<0.05,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與B組患者相比較,A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偏高,P<0.05,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微型種植支抗整體療效遠超于口外弓加強支抗正畸法。
總之,針對收治的錯頜畸形患者,采用微型種植支抗治療,不僅顯著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還能提升整體治愈率,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