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濤,張秋霞
(安徽省界首市人民醫院,安徽 界首)
腦血栓形成是在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變基礎上,腦動脈主干或分支動脈管腔狹窄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腦部供血量不足,造成腦部組織缺氧或缺血,導致組織大范圍缺血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癥狀的疾病類型[1-3]。目前針對腦血栓患者最常用的治療手段是抗凝治療和溶栓治療,這也是醫學界爭論的焦點,靜脈溶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療相較于阿托伐他鈣治療,其治療效果有明顯差異,治療方式卻未有顯著差別,基于治療效果的對比,本次研究將抗凝治療和溶栓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區分,以尋求腦血栓治療效果更為顯著的治療方法。
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我科醫治的患者進行研究調查,并將68例腦血栓形成超早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34例)和參照組(34例),研究時間為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其中參照組中21例,女13例,年齡44~72歲,平均(56.35±5.24)歲,發病至治療時間為 0.6~4.9 h,平均(2.68±0.15)h;研究組男 20例,女 14例,年齡 43~76歲,平均(57.15±6.09)歲,發病至治療時間 0.5~5.1 h,平均(2.74±0.20)h。對比兩組的臨床資料可知,P>0.05,兩者無明顯差異,且具有可比性[4-6]。
參照組給予藥物治療,對患者采取一般藥物治療(阿托伐他鈣和阿司匹林-采用口服形式),療程為21 d。
研究組實行靜脈溶栓治療,具體操作措施:患者在發病4.5 h內,無溶栓禁忌證,患者家屬簽字同意后,給rt-PA靜脈溶栓(我院使用溶栓藥物為阿替普酶),用法:rt-PA0.9g/kg(最大劑量90 mg),其中10%的量以靜脈推注的方式在1 min內完成,剩余90%的量在1 h內完成靜滴;用藥期間及用藥24 h內嚴密監護患者;靜脈溶栓24 h后復查頭顱CT;如果顱腦影像學檢查無顱腦出血,給以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對癥治療,療程均為21 d。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依據療效水平可分為基本治愈、好轉、無效。基本治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任何反復病癥,生活能力提高;好轉: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但時有反復;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甚至較入院時加重。治療有效率=(基本治愈+好轉)/總例數×100%。神經缺損評分總分 0~42分,0~4分為輕型卒中,5~15分為中度卒中,16~20分為中-重度卒中,20分以上為重度卒中,評測標準依據患者的軀體運動,眼球運動,視野或意識等判定。生存質量分值在0~100分,具體包括心理狀態、軀體運動、社會能力、日常生活能力[7]。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 18.0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與參照組對比,治療有效率高的一組明顯是研究組,其治愈率和好轉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高的一組明顯是參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結果見表1。
研究組與參照組例數均為34例,研究組基本治愈29例,好轉4例,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97.05%,參照組基本治愈20例,好轉7例,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79.41%,χ2=15.292,P=0.000。
表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 , 分)

表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 , 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4 25.86±2.84 10.11±2.23參照組 34 25.93±3.12 15.48±3.57 t 0.096 7.438 P 0.923 0.000
依據兩組數據的對比結果可知,生存質量評分對比數據研究組與參照組形成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比結果如下表2。
表2 生存質量( , 分)

表2 生存質量( , 分)
組別 例數 心理狀態 軀體運動 社會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研究組 34 93.24±4.26 92.58±3.6794.51±3.18 95.36±3.02參照組 34 78.15±5.39 79.12±3.2679.61±4.16 78.91±3.45 t 12.807 15.988 16.592 20.919 P 0.000 0.000 0.000 0.000
腦血栓是一種腦梗死疾病類型,發病急且病情重,致殘和致死率也很高,屬于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腦血栓形成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無力、頭痛頭暈、言語不清、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癱瘓等,若在發病期間治療效果欠缺會引起多種另類并發癥,如肺部感染、壓瘡、情緒異常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恢復效果和情緒控制。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的關鍵在于盡早開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帶;方法包括靜脈溶栓治療和急診內血管治療;由于靜脈溶栓的方便性和醫療條件的限制,針對腦血栓形成超早期的臨床治療,靜脈溶栓治療是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最基本的治療方法;靜脈溶栓治療有可能使血栓溶開,血流恢復,減少壞死的神經元細胞,會使病人的心功能有很好的恢復,這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救治的最關鍵的一步。采用溶栓治療藥物是rt-PA,能直接激活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在循環系統中表現出非活性狀態),導致纖維蛋白講解,血栓溶解;一般采用靜脈滴注方式進行用藥[8-9]。本次研究將阿托伐他汀鈣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療和靜脈溶栓治療對腦血栓形成超早期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依據對比結果可知,兩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治療有效率高的一組明顯是研究組,其治愈率和好轉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對比結果相當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其神經缺損度高的一組明顯是參照組,研究組治療后的神經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生存質量(心理狀態、軀體運動、社會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也明顯是研究組高于參照組,相關數據形成鮮明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10]。
綜上所述,靜脈溶栓治療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治療效果,積極促進病情轉歸,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