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聞信息傳遞過程中,借助出鏡報道的形式更易傳遞新聞真實感,出鏡語作為新聞表達的主要載體,與后經典敘事學融合下產生新的發展方向。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出鏡語元素構成及作用,并結合后經典敘事學理論展開出鏡語分析,進一步從多個角度提出后經典敘事學視角下的出鏡語創作策略,旨在借助后經典敘事學理論優化出鏡語創作,在融媒體時代真實傳達新聞事件。
【關鍵詞】 融媒體;電視新聞;鏡頭語言
【中圖分類號】G2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5-0084-02
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固有屬性,出鏡報道方式更易結合不同現場環境進行新聞傳播,尤其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出鏡語成為出鏡記者表達新聞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時受到融媒體沖擊,對出鏡記者的綜合素養提出新的挑戰,在新聞播報發展中,出鏡語已成為新聞媒介自身實力的外在表現,借助出鏡語實現新聞要素的串聯整合,因此可借助后經典敘事學理論進行語言調整,以此實現高質量出鏡語創作。
一、出鏡語元素構成及作用
在新聞報道中,出鏡語元素呈現出多元化特點,需創作者根據不同現場語境進行元素轉化與組合。通常情況下認為出鏡語主要由新聞畫面場景、光線影調等構圖形式元素、內外畫面運動、拍攝角度、畫面長度等構成,由出鏡記者將不同元素有機組合,切實發揮出各類元素作用,并根據新聞畫面展開信息表達。以受眾角度來看,出鏡語主要為交代新聞內容及背景,客觀表達評論,便于受眾將出鏡語的新聞畫面相結合,在協調化新聞報道下更易產生共鳴,繼而在融媒體時代占據優勢地位[1]。出鏡語作為出鏡報道表達新聞內容的主要形式,可與出鏡記者自身行為動作產生聯系,需出鏡記者綜合協調表達話語,真實且生動地進行新聞信息傳播,為新聞受眾提供良好的新聞視聽感受。
二、后經典敘事學理論下的出鏡語
出鏡語作為新聞內容的表達形式,結合后經典敘事學理論來看,新聞出鏡語應從方式、內容兩個方面進行創作,借助敘事學發展規律,為新聞出鏡語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經典敘事學是受到結構主義思想影響而產生的敘事理論,主要強調不同敘事方式所產生的意義,追求借助敘事語言激發受眾興趣,后經典敘事學更加主張敘事內容的各有側重,跳出原有文本,專注事物本身,更加偏向于受眾讀者的感受,切實圍繞“以人為本”展開語境研究,從這一角度來看,后經典敘事學與出鏡語創作具有較高契合點。
后經典敘事學與出鏡語創作的融合,可實現新聞內容的敘事聯結,重點關注敘事建構與角色選擇,需明確出鏡語本身敘事功能,以出鏡記者為中心推動新聞敘事發展,借助敘事方式真實表達的新聞內容,而角色選擇則指信息內的文本人物構造,合理選擇新聞表達視角,根據不同新聞現場語境選擇的多元視角、單一視角,從后經典敘事學來看,則為出鏡語創作的第三人稱視角與第一人稱視角,在不同視角表述下發揮不同效果,以敘事思路為核心的出鏡語創作,將會為受眾提供不同感受。
三、出鏡語在后經典敘事學視角下的創作策略
后經典敘事學視角下出鏡語創作可從加強邏輯聯系、新聞要素排列、強調新聞價值、換位信息傳遞、語言情境轉化五個方面展開,借助后經典敘事學為出鏡語創作提供新活力。
(一)加強邏輯聯系
從敘事學角度來看,經典敘事學與后經典敘事學的主要區別則在于更加關注受眾與語境,而新聞報道內容則需建立在真實性、價值性基礎上,后經典敘事學所強調的語境與受眾聯系為出鏡語創作提供新的思路。結合新聞出鏡報道來看,出鏡語的創作應關注受眾需求,并結合不同新聞語境調整語言表達方向,以此實現新聞信息內容的有效傳播。
出鏡報道主要為滿足受眾新聞需求,出鏡語的準確表達成為關鍵性內容,在實際創作中應關注敘述內容與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出鏡記者結合自身新聞素養與經驗深度挖掘高價值新聞要素,并經過語言編碼轉換用以陳述新聞信息。新聞信息的表述應加強邏輯引導,在“敘事”理念下實現新聞要素的聯系整合,對于新聞受眾而言,新聞信息應具有較強思維規律,應邏輯清晰且緊密聯系,在出鏡記者流暢表達下滿足受眾信息獲知需求。新聞現場多松散混亂,需由出鏡記者憑借自身新聞素養探尋價值要素,并借助邏輯聯系將各新聞要素串聯編輯,在后經典敘事學理論支持下完成的出鏡語創作,可有效提升到新聞出鏡語嚴謹性,在實際創作中,應注重內容間的聯系,并在出鏡記者介紹、互動、總結等技巧下給予受眾良好新聞體驗。
(二)新聞要素排列
出鏡報道更加強調出鏡語質量,需與新聞現場相融合,在出鏡語具體扎實的內容表述中完成新聞報道,并結合親臨現場的信息傳遞,更易給予新聞受眾信服感,規避受眾對新聞內容的不確定感,切實彰顯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出鏡語的創作離不開出鏡記者的生活性表述,需由出鏡記者憑借自身新聞經驗捕捉現場價值要素,將各類新聞要素進行整合排列,基于新聞現場進行出鏡語內容串聯,真實做到“言之有物”的新聞報道,并帶給受眾強大新聞沖擊力。受到融媒體時代沖擊,新聞報道更加注重受體需求,因此出鏡語的創作應跳出原有范式,以受眾真實需求為依據進行新聞要素排列,若新聞事件較為重大與突然,出鏡記者可根據事件內容將重要信息告知受眾,在滿足新聞信息銜接的基礎上進行要素排列。
結合現有出鏡新聞報道來看,通常情況下受到時間限制,導致出鏡報道無法面面俱到,同時在多角度、多主體新聞內容下無法切實表達新聞事件,這就要求出鏡記者根據受眾需求合理選擇新聞要素,將重點內容、關鍵內容進行展示,滿足受眾期待的同時,彰顯出鏡報道價值。
(三)強調新聞價值
在融媒體時代,事無巨細的新聞報道形式已無法迎合時代新聞需求,尤其對于出鏡報道而言,更應關注新聞細節,并圍繞核心細節展開出鏡語架構,切實發揮出新聞價值。結合后經典敘事學理論來看,出鏡語創作中把握新聞細節進行表述,更易在出鏡語有限篇幅內形成情感張力,使出鏡報道更具可感性,并借助出鏡語表達新聞深刻內涵,甚至可基于出鏡報道與新聞受眾形成情感共鳴,使新聞內容更具說服力。
在出鏡報道中,新聞受眾主要借助細節感知事件內容,例如:2020年6月浙江溫嶺槽罐車爆炸事件,由央視記者趕赴現場進行出鏡報道,此時出鏡記者憑借自身經驗選取“搜救”細節創作出鏡語,主要從介紹“救援力量”“損毀情況”幫助新聞受眾了解真實情況,借助運輸車、廠房、道路展現爆炸事件,并通過消防、紅十字、公安、醫院等救援內容展現事件解決進程,借助出鏡語細節內容進行高價值表達[2]。
在出鏡語創作中,需結合新聞類型合理選擇細節,并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細節整合,不可一味將所有細節簡單拼湊,需根據細節價值合理串聯。結合后經典敘事理論展開出鏡語創作并非將新聞報道文學化,出鏡語并非文學作品,其創作應建立在真實性、價值性基礎上,不可過度強調細節導致新聞內容缺乏真實,造成出鏡報道失去價值的問題出現。
(四)換位信息傳遞
后經典敘事學理論更加強調受眾讀者的感受,文學作品受到讀者喜愛才為成功,而出鏡新聞報道同樣如此,切實滿足受眾新聞事件需求,尤其在融媒體時代,受到新聞軟件的沖擊,對電視新聞造成嚴重影響,出鏡報道應結合時代特點進行轉變,站在新聞受眾立場感受出鏡語創作。在融媒體時代人們新聞信息接收渠道呈現多元化特征,新聞受眾亦從被動接收轉變為主動選擇,因此出鏡記者的出鏡語創作應在堅守真實性基礎上切實滿足受眾新聞信息需求,根據新聞受眾可能反應展開預判,以此為依據調整出鏡語創作。出鏡語是連接受眾情感與出鏡新聞報道的媒介,出鏡記者應注重出鏡語內在情感的表達,便于受眾通過出鏡語了解新聞真相的同時,兼顧情感流露,切實發揮出新聞報道正能量引導價值,營造情感互動式新聞媒體氛圍,以此完成高質量出鏡語創作。
(五)語言情境轉化
出鏡語的創作應結合真實新聞現場進行表達,在出鏡語與現場環境雙重作用下給予新聞受眾強大沖擊感,因此在后經典敘事學理論基礎上,應立足于新聞現場挖掘價值要素,并將其轉換編碼為出鏡語,以此彰顯出鏡語的“敘事語境”。新聞傳播應建立在特定新聞事件基礎上,并結合現場語境進行出鏡語建構,真實傳遞事件信息,以出鏡語為載體將新聞要素信息內容主動傳達,將特定新聞事件語境清晰準確傳遞[3]。
結合后經典敘事學理論來看,出鏡報道應在現場直觀表達基礎上,借助出鏡語展開事件敘述,結合特定語境表達現場震撼性與真實性,便于新聞受眾真實把握事件內容,以出鏡新聞報道為線索引導深層次思考,借助新聞力量切實推動社會思想升華,在出鏡語情境渲染下增強出鏡報道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與革新,出鏡語作為新聞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可結合后經典敘事學理論展開創新創作,注重語言邏輯與聯系,以受眾需求為依據展開新聞要素排列,換位思考,以靈活生動的形式表達信息內容,根據新聞現場語境進行創作,結合“敘事語境”實現出鏡語的靈活變通,以此更好地展開出鏡報道。
參考文獻:
[1]田禹新.全媒體時代對出鏡報道的新思考[J].科技傳播,2020,12(17):80-81.
[2]馮茵,戴月.現場出鏡報道的語言功力[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9):155-156.
[3]杰拉爾德 · 普林斯,徐強,徐月.“經典敘事學”和“后經典敘事學” [J].藝術廣角,2020,(01):125-131.
作者簡介:
徐佳寶,女,漢族,中南民族政法大學工商學院畢業,現任職于武漢市東西湖區融媒體中心,長期致力于電視新聞創新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