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江蘇省南通市北城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較為注重應用各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以此構建高效數學課堂[1]。而在數學教學中采用以學定教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能夠充分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教學,充分體現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以學定教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愿意通過自主探索學習的方式掌握更多知識。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2]。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指導與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施以學定教的切入點,能讓學生在學習興趣的引領下,深入地學習與掌握所學知識[3]。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直接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死記硬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難以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性學習,學習效果不理想。教師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為有效地實施以學定教的教學策略奠定基礎,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教師可依據該課時內容生活化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快餐店購物”的游戲教學情境,將教室一角布置成“快餐店”。幾位學生扮演顧客購物,當他們選購食物后,在收銀臺付款時,學生觀察他們如何“付款”,了解1 元、5 元、10 元、20 元、100 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收銀員”在“找補零錢”的過程中,能夠直觀形象地認知與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計算。這樣的學習方式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開展“認識人民幣”的數學學習,使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所學數學知識。學生融入數學教學情境中,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能在充分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
眾所周知,教與學是一體兩面的表現形式,兩者之間具有極其緊密的聯系。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完全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支配、被領導的地位,導致師生之間關系的失衡[4]。教師采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建立尊重、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有利于開展以學定教的教學。
例如,在“三角形”一課,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教學。首先,在課前預習環節,教師應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開展以學定教的教學。教師應安排學生在課前進行深入預習,讓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生活中帶有三角形的物品,使其對三角形產生初步認知。其次,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出示一些教具,如“紅領巾”“三角尺”“長方形紙盒”“交通錐”“圓柱體”,讓學生通過觀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物品。教師可為學生提供細木條、小鐵釘、小錘子等工具,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親手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種木架模型,并讓學生分別用手拉扯各種木架模型。學生會發現,只有三角形木架模型較為牢固,不易出現變形的情況,而其他木架模型則會在用力拉扯后,出現程度不一的變形情況,從而引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特性。再次,在合作交流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細致觀察三角形的形態,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學習,總結三角形的特點:三角形具有3 個角、3 條邊;三角形中的3 條邊全都是線段;3 條線段必須相互連接圍成一個閉合的圖形。最后,教師可安排學生自行繪制三角形,并安排學生依據課堂學習的三角形基礎知識,在繪制的三角形圖形上標注出三角形的底、高、頂點、角、邊等不同的組成部分。學生動手動腦,學習與掌握三角形的基礎知識,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采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以學定教的教學,能夠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開展“定制式”教學,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
小學數學學科的難度呈遞進式提升,學生若不能跟上教學進度,將與教師的教學思路相脫節[6]。因此,教師必須高效開展課堂教學,并充分運用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跟隨課堂教學進度,快速吸收課堂所學知識。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高效完成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及課后復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循環[7]。
例如,在“乘法”一課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教學。首先,為了讓學生掌握乘法的意義,教師可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小明到文具店購買數學練習本,他選購了價格同為5 元的數學練習本5 本。請同學們幫助小明計算一下他購買數學練習本一共要付多少錢?請同學們分別應用加法與乘法進行運算。”學生會分別列式計算,加法計算:5+5+5+5+5=25(元),乘法計算5 ×5=25(元),并通過不同的計算方式,得出相同的答案,從而直觀地認知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聯性與不同點。接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啟發與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應適時地調整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開展合作交流,發揮學生的學習合力,有效解決各種數學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在班級內巡視,了解學生小組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有效構建數學高效課堂。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開展以學定教的教學,使學生高效地進行數學學習,在理解與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8]。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科學合理地采用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能夠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讓學生開展遞進式的學習[9]。同時,在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發散自身數學學習思維,從而更加深入地學習與掌握數學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