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煜
(江蘇省南通市北城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面臨更多挑戰,數學教師既要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基礎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又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1]。簡約化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其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具有實效性,注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并以其高效、精確的教學特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地開展簡約化課堂教學,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圍繞教學目標,由易到難地進行遞進式學習[2]。簡約化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將每個教學環節簡約化,從而使學生圍繞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讓學生在有效地掌握重點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實現高效的數學學習。
例如,在“長方形與正方形”一課中,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展開教學。第一,教師應預先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即通過探索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教師應通過實踐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應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是學習與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特征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稱,從而有效辨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第二,教師可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探究意識。第三,教師應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分別繪制長方形和正方形圖形,并以文字敘述的形式分別描述其特征。這樣圖文結合的學習方式,既能讓學生在繪制圖形的過程中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在開展簡約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深入掌握數學概念。同時,教師應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下,深入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概念,并為其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多采取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導致學生只能完全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被動學習[4]。而簡約化課堂教學較為注重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實際學習需求,開展簡約化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探究[5]。教師應注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只作為教學的參與者,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并適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學習指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小數加減法”一課時,教師可采取以下教學策略。第一,教師采用簡約化課堂教學,應體現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情境中,身臨其境地學習[6]。教師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其更深入地進行數學學習,理解與掌握更多數學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境,學習與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第二,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媽媽帶小明到超市購物”的教學情境,并讓學生思考問題:(1)他們購買10 公斤大米,花費68.5 元,購買一盒巧克力花費19.8 元,購買2 公斤蘋果花費35.2 元,購買一大包方便面花費18.5 元,購買這些商品一共花費多少錢?(2)小明媽媽一共帶了200 元錢,夠買上述商品嗎?小明媽媽在付款200 元后,超市收銀員還需要找給小明媽媽多少零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后,在計算付款金額時,可先列出加法算式:68.5+19.8+35.2+18.7=142.2(元)。在計算找補金額時,學生可列出相應的減法算式:200-142.2=57.8(元),從而得出答案,購買這些商品一共需要花費142.2 元錢,超市收銀員需要找給小明媽媽57.8 元錢。在開展數學簡約化課堂教學時,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能將數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小數的加減法,并使其利用數學知識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學生將數學知識有效地應用于現實生活中,能夠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在充分激發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更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7]。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確保教學內容清晰化,讓學生能夠圍繞條理清晰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學習,從而開展數學簡約化課堂教學。教師明確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真正把握學習重點,實現有針對性的學習,從而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時、分、秒”一課的教學中,雖然學生對時間單位較為熟悉,但時間單位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難以像重量單位、長度單位那樣明顯地體現出來。首先,教師可先確定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1 分=60 秒,以及1 秒、1 分鐘的概念,從而突破這些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讓學生依據生活認知與經驗,了解與時間單位有關的知識。其次,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進一步探究新知識。教師可提出具有啟發性與開放性的問題:(1)在現實生活中,同學們知道哪些與秒這一時間單位有關的知識?(2)出示一個大鐘面,引導學生分別回答出時針、分針、秒針、12 個數字、12 個大格、60 個小格分別代表什么。在明確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學生能夠更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并按照教師制訂的教學主線,深入地感知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圍繞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向學生有效滲透珍惜時間的道理,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地開展數學簡約化課堂教學,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明晰教學主線,在不斷優化教學環節的同時,使學生更高效地進行學習,充分體現數學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深入理解與記憶所學數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